【摘要】: 荞麦叶大百合(Cardiocrinum cathayanum)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大百合属,为珍稀观赏植物。本研究以安徽黄山、安徽大别山的荞麦叶大百合为材料,通过实地调查,对其生境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组织培养手段,研究快速繁殖技术;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种子的休眠机制及快速有效打破休眠的方法;通过对大百合属种子传播能力的研究,阐明荞麦叶大百合传播能力与保护地位,对于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荞麦叶大百合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生境调查表明,黄山及大别山两处分布点均水分充足,土壤肥厚。荞麦叶大百合生长在夹杂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呈集群分布。两地群落植物区系温带性明显高于热带性,温带成分分别占53.01%和55.56%。荞麦叶大百合虽为阴生植物,但在林缘及河沟较多分布等特点也显示出需光的一面。2.组织培养研究表明,采用70%酒精、0.1%升汞依次消毒40 s、6 min的方式可有效降低鳞片的污染率。鳞片启动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0.1 mg/L+蔗糖30g/L+琼脂6.4 g/L,诱导率为91.7%。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05 mg/L+KT0.1~0.5 mg/L+蔗糖30 g/L+琼脂6.4 g/L。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 0.05~0.2 mg/L+TDZ 0.5~1.0 mg/L+蔗糖30 g/L+琼脂6.4 g/L,但整体诱导率偏低。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的叶片诱导率为64.8%,黑暗条件下为3.7%。3.种子萌发试验表明,荞麦叶大百合种子为形态生理休眠,种子必须经过从高温到低温的温度序列才能萌发。实验室条件下种子最快约6个月萌发,比野生状态下提前10~11个月。50℃温水预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35℃及25℃预处理种子,为78%。高温与低温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萌发率随高温、低温时长增加而增加,最高分别为76.67%和68.67%。种胚在经过高温阶段后开始生长,低温阶段基本完成胚的生长,一段时间低温后开始萌发。4.种子传播能力研究表明,荞麦叶大百合与大百合种子的面积与长宽积都显示出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0.6854x+11.816,R2=0.9862和y=0.7305x+7.2237,R2=0.9926。荞麦叶大百合果球翼载荷平方根(P值)与果球宽度及种子数目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荞麦叶大百合的P值为0.74±0.057,大百合为0.58±0.042,日本大百合为0.21±0.032,且都符合正态分布,根据P值大小推断种子传播能力大小依次为日本大百合、大百合、荞麦叶大百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相关知识
荞麦叶大百合繁育技术及种子传播能力研究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及林间应用技术研究
自然科学智力服务社会•农业、林业类
【百合大数据】鲜百合亩均收益1.2
西藏大花黄牡丹繁殖方法初步研究
2024中国康保荞麦产业推广季暨第三届康保“恋人花”文化旅游嘉年华盛大开幕
天竺葵栽培繁育技术探析
半日花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幼苗抗旱性研究
黄瓜花叶病毒百合分离物的研究
【边疆时空】孙永刚 | 元上都西关厢遗址植物遗存综合研究
网址: 荞麦叶大百合繁育技术及种子传播能力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210.html
上一篇: 大麦黄矮病毒运动蛋白核定位信号对 |
下一篇: 红花泡酒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