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农民对病虫害多采用人工捕打,挖沟埋杀,用砷石(砒霜)拌种,采取轮作换茬、选种、换种,拔除病株等措施进行防治。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植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50年代初,各县农技推广机构设专人负责病虫害防治的指导工作,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陆续成立了植物保护站,负责作物检疫和农作物病、虫、草、鼠的发生测报和防治工作,把作物病虫控制在最低水平。
第一节 预测预报
建国初期,即墨、胶县等县对蝗情进行调查,这是病虫测报的开端。1953年青岛市农林处和园艺试验站兼管病虫防治技术推广。1958年县、社病虫测报点,所测病虫情况由县汇总发布病虫情报,指导病虫防治工作。1979年青岛市植保站根据青岛的自然区划和作物布局,对10几种主要作物的病虫测报对象,有针对性的建立群众性测报基点20处,进行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均达90%以上。病虫害观测分为系统观测和一般观测,同时还建立应用测报档案,提高测报水平;应用电码模式电报测报,加快病虫信息传递。对测报基点实行病虫测报合同制,调动测报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测报的及时和准确。1980~1986年,共发布病虫、虫情警报513期,计55872份。
青岛市中、长期预报的主要病虫种类
表7
类别
年份
中期
长期
病害
-
小麦三锈病、白粉病
虫害
2~3代玉米螟、2~3代棉铃虫、2~3代粘虫、花生蚜、棉伏蚜、3代大豆造桥虫
麦蚜、麦蜘蛛(麦圆和麦长腿蜘蛛)、1代玉米螟、1代棉铃虫、1代粘虫、蛴螬、棉苗芽、1代大豆造桥虫
青岛市观测的主要病虫种类
表8
类别
年份
系统观测测报对象(17种)
一般观测测报对象(33种)
病害
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
小麦根腐病、小麦全腐病、小麦纹枯病、玉米根腐病、玉米茎腐病、花生绣病、花生病毒病、花生根结线虫病、大豆包囊线虫病、大豆褐斑病、大豆花叶病、大豆紫斑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花角斑病、棉花碳蛆病、棉花立枯病、谷子白发病
虫害
1、2、3代玉米螟,1、2、3代粘虫,花生叶斑病,1、2、3代棉铃虫,麦蚜,花生蚜,棉蚜,小麦蜘蛛,地下害虫
大豆造桥虫、大豆红蜘蛛、豆天蛾、黄地老虎、小地老虎、豆蚜、麦叶蜂、玉米蚜、粟灰螟、花生蓟马、玉米蓟马、棉红铃虫、棉蓟马、玉米螟、粟穗螟
青岛市电码模式电报发报及病虫种类
表9
病虫
单位
病害
虫害
胶县
小麦叶锈、条锈病
1代粘虫、麦蚜、1代玉米螟、玉米螟越冬基数;豆田2代造桥虫、秋播作物地下害虫
崂 山 县
小麦白粉病
2代粘虫、麦蚜、玉米螟越冬基数
胶南县
秋播作物地下害虫,玉米螟越冬基数,1代玉米螟,1代黄地老虎、1代小地老虎
建国来,病虫的发生、发展随着环境条件,生产条件、耕作方式、农作物品种、施用化肥农药以及病虫自身的变化等因素,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一些危害较轻的病虫变为危害较重的病虫,小麦白粉病、麦蚜、玉米蚜、花生蚜、豆秆蝇和玉米蓟马等病虫,建国前后一般危害较轻,自60年代中后期至1986年先后成为主要病虫害。如此小麦白粉病在60年代以前,因生产条件差,小麦生长稀疏,发病很轻。70年代以后,麦田土肥水条件逐年改善,特别是水浇高产田块,小麦群体大,发病严重。
偶发性病虫变为长发性病虫。二代粘虫和棉铃虫,在60年代以前,个别年份偶发,局部严重。70年代后成为青岛市的常发害虫,棉铃虫对玉米的危害也越来越重。
一些检疫对象扩大蔓延,小麦土传花叶病、地瓜根腐病和玉米灰种蝇相继在崂山县发生和发现。
有些病虫发生危害下降。小麦星黑穗病、散黑穗病、线虫病,玉米青枯病、茎腐病和蝼蛄等病虫,建国前至70年代初发生危害比较严重。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大大减轻。
一些主要病虫在继续发生危害。如小麦锈病、地瓜黑斑病、花生叶斑病,麦蜘蛛、玉米螟、蛴螬、粘虫等建国前后为多发性病虫,80年代仍常年发生,但因预测、预报及时准确和防治适时,一般未造成较大灾害。
第二节 植物检疫
青岛市的植物检疫工作始于1964年,各县、社农技站、引进调出的作物品种、果树苗木进行检疫。1983年又突出抓了粮食、果树、花卉方面检疫对象的普查和防治,摸清了疫情、控制了危害。从1983年开始,市农业部门逐级设立专职检疫员18名,1986年全市已有了一支专职检疫员为骨干兼职检疫员相结合的植保检疫队伍。1983~1986年,青岛市调运检疫共达11538批次。其中,调运种子1669.38万公斤,苗木为575.9万株。产地检疫面积共计357805万亩。
建国后,青岛市查治的主要检疫对象有小麦腥黑穗病、小麦全蚀病、地瓜根结线虫病、地瓜茎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豚草。
小麦腥黑穗病 建国前后,青岛市发病较重。50年代初采取粪、种隔离播种,一度得到控制。1973年引进墨西哥小麦,又带入腥黑穗病。即墨县鳌山公社西里大队1979年种植的5亩墨西哥小麦发病严重地块,病株率达1/3。1980年青岛市调查了46个公社1252个大队,26.25万亩小麦。田间发病的有18处公社71个大队,发病面积7051亩,分别占调查公社、大队面积的39.1%、5.7%和2.7%。通过采取药剂处理种子和选用抗病品种等措施,1983年已基本消灭。
小麦全蚀病 1968年平度县引种白蚰包小麦品种发病全蚀病;1971年胶县城南公社和艾山公社的3个大队发生小麦全蚀病,到1980年扩展到16个公社209个大队,发病面积3.55万亩;崂山县1973年发现小麦全蚀病,到1977年遍及全县13个公社,发病面积3.9万亩。青岛市于1980年,有61个公社797个大队发病,发病面积9.56万亩。采取轮作换茬、药剂拌种、增施磷肥和改善土壤肥力等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发病程度。
地瓜根结线虫病 建国初期,青岛市地瓜产区普遍发生这种病,以崂山郊区发病最重,1979年前,经过选用抗病品种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1985年发病面积达10.3万亩。
地瓜茎线虫病 1937年由日本传入,先在青岛李村农场发现。1964年青岛推广窝地瓜栽培技术后,茎线虫病迅速蔓延。1970~1977年,选用烟薯6号等抗病品种,防病效果达35%左右。1985年发病面积达3.8万亩。
花生根线结虫病 又明“地黄病”,是青岛市的常发性病害。一般发病减产30%左右。重者减产60~70%。60~70年代用二溴氯丙烷处理土壤,防效虽好,但对人畜有害,后禁止使用。1985年调查,发病面积达12万亩以上。1984年后,青岛市植保站与莱西县植保站合作进行10多种药剂试验,筛选出毒性低、无药害的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亩施有效成分300~500克,防效为31.4%~55.4%。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 50年代在平度县多处发现。主要采取推广抗病品种、轮作换茬、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技术措施防治。70年代发病减轻,基本得到控制。1984年青岛市植保站调查了19个乡镇50.4万亩棉田,有15个乡镇2.1万亩发病,发病面积占4.16%。
豚草 是一种恶性杂草。青岛市发生的是美洲豚草,首次于1945年在山东大学(今青岛海洋大学)院内发现,是随美军军马饲草带入种籽。50年代山东大学院内外豚草丛生。80年代,除市区发生外,已有5个县(区)发现豚草。崂山县13个乡镇,有4个查到豚草,李村镇有16个村庄发生;胶县小麻湾镇胶东村的豚草已进入麦田。豚草生长势强,在农田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光;豚草花期散落花粉粒,是某些过敏症患者的过敏源,威胁生产和人体健康。1985年开始防治,蕾期用32%的2.4-D丁酯、50%阿特拉津、10%的草甘膦、20%克芜踪进行防治,防效达100%。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防治 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根病(纹枯、根腐、全蚀病)、麦蚜、麦蜘蛛等。
小麦锈病 50年代初期叶锈、条锈、秆锈等3种病害在青岛市大流行,造成小麦严重减产。50年代中、后期大面积推广抗病品种碧码1号、碧蚂4号、蚰子麦等,减轻了危害重度。后因锈病生理小种变异,导致碧蚂1号等品种丧失抗性,条锈病再次大流行。1965年以后,农业部门积极开展防治锈病工作,除淘汰抗性差的品种,选择推广丰产3号、北京8号、毛颖阿夫、阿勃、济南2号、济南4号等一批抗病性强的品种外、还先后采用石硫合剂、代森铵、敌锈、粉锈宁等药剂拌种和生长期喷雾防治,使小麦条锈、秸锈病基本上得到控制。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未再造成危害。
小麦白粉病 从60年代后期开始,白粉病逐渐上升为麦田的主要病害。感病的小麦千粒重一般下降3至5克,严重的达10克以上。在防治上主要选用耐病品种,适时播种,注意肥水管理,控制小麦徒长,以免群体大造成田间郁闭。80年代,采用药剂防治,在小麦孕穗期用粉锈宁喷雾,防效极佳。
小麦根病 小麦根病包括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小麦根病多数地块是混合发生危害,以纹枯病为主,根腐和全蚀病次之。全蚀病是60~70年代随着蚰包麦的引种传入的。青岛市植保占1979年后组织普查,全市每年发病面积55万亩左右,一般减产10%左右,重病区减产30%左右。1980年黄岛区辛安公社3000多亩小麦普遍发病,当年减产20万公斤。主要防治措施为:轮作换茬,增施磷肥等培肥地力,药物拌种和生长期喷雾。
麦芽 60年代以前,小麦返青至腊熟期经营发生麦蚜,很少防治,70年代后开始发生危害。崂山县1975~1983年调查,全县平均受害面积9.7万亩,占麦田总面积的一半,1977年大发生,受害面积18.6万亩。采用666、乐果粉、速灭杀丁等农药防治;利用蚜虫天敌防治,莱西县1981~1983年利用虫害天敌防治小麦蚜虫69万亩次。
麦蜘蛛 又称“火龙”。麦蜘蛛是麦田常发性虫害。60年代以前常年发生。麦长腿蜘蛛喜干旱,麦圆蜘蛛喜低洼潮湿。50~60年代用666毒土防治麦圆蜘蛛,用20%乐果乳剂4000~6000倍液或用0.3度石硫合剂防治麦长腿蜘蛛。70年代用1605、1059、三氯杀螨矾、亚胺硫磷等农药进行防治。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马拉硫磷1200~1500倍液对两种蜘蛛均有仿效。
玉米病虫防治 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叶斑病、黑粉病、青枯病,均零星发生危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淘汰感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未曾用农药防治。
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蓟马、粘虫、棉铃虫、蚜虫、地老虎等。玉米螟是青岛市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60~70年代普遍为害春玉米,因常年坚持在玉米喇叭口时撒毒砂(土)防治,多年处于稳定发生状态。80年代后压缩春玉米扩大夏玉米,推广秸秆还田、沤肥等,使越冬虫源减少,玉米螟为害也随之减轻。
小地老虎(俗称土蚕)是青岛市普遍发生的地下害虫,个别年份严重为害玉米苗,造成缺苗断垄了。小地老虎一年发生3~4代,以一代幼虫为害最重。60年代前,主要采用人工捕捉和用草把诱杀。以后,主要采用666、敌百虫、DDT等农药制成鲜菜、草等毒饵进行诱杀。1977年开始推广辛硫磷、溴氰菊酯等农药制成毒砂,傍晚撒于玉米小苗基部触杀,防效很好。
粘虫、棉铃虫在60年代前为偶发性虫害,70年代后成为常发性虫害,主要采用药物防治或诱杀。
地瓜病虫防治 地瓜病虫害主要有黑斑病、根结线虫病、茎线虫病、烂根病等。
地瓜黑斑病 40年代初由日本引来“冲绳100号”地瓜种时带入该病,首先在李村农场发现。随后在即墨县传播,逐渐扩展到全市。60年代前后,春地瓜田间发病株率达40%左右,秋瓜达20%左右。为消灭该病害,50年代末示范、推广“温汤浸种”或用赛力散、西力生、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浸种;采用“高剪苗”、药剂浸苗后栽植。60年代建立无病留种地,建采苗圃或用春地瓜蔓子头栽夏地瓜,消除病原菌污染,对种瓜在贮藏之前用硫磺熏窑消毒。70年代末全市基本控制了地瓜黑斑病的危害。
地瓜根结线虫病 50~60年代地瓜根线虫病是全市地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轻者减产30%~50%,重者可导致绝产。1979年以前,先后采取在病区推广抗病品种广东57—7、青农2号;选用无病种薯、种苗、施净粪、清除田间杂草、轮作换茬、药剂处理土壤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仿效。1985年调查,全市发病面积还有10.3万亩。
地瓜茎线虫病 1937年由日本传入青岛市,首先在李村农场发病。1964年全市推广窝地瓜栽培技术,茎线虫病迅速蔓延。1970~1977年,选用烟薯6号等抗病品种,以及用辛硫磷和甲基异柳磷处理土壤,防效显著。1985年调查,全市发病面积有3.8万亩。
地瓜烂根病 也叫地瓜根腐病。1974年在崂山县发现。感病地块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40%~50%,甚至绝产。主要是土壤传播,长距离随种薯和种苗传播。防治措施主要采取地瓜与禾本科作物长期轮作或选换抗病品种。
花生病虫防治 花生病虫害主要有花生叶斑病、花生根结线虫病、花生蛴螬、花生蚜等。
花生叶斑病 青岛市叶斑病主要有褐斑和黑斑两种。前者发病早,6月中旬始发;后者晚,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发病。在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危害花生减产10%~20%;严重危害减产50%左右。1978年前主要通过轮作换茬等措施减轻危害。1980年后生长期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等药剂防治1~2遍,防治1遍每亩可增产10%左右。1981年在胶南县张家楼公社河头大队技术队试验,每亩用百菌清0.1公斤兑水50公斤,从6月中旬开始喷药(每7天喷1次)防治,连续喷药4~6次,比对照(清水)增产40%以上。
花生根结线虫病 又称“地黄病”。一般发病减产30%左右,重者减产60%~70%。花生根结线虫病耐寒力较强,在-10℃以下仍可存活侵染;耐淹力也强,水泡135天仍具侵染力;但不耐干燥,花生荚果晒至含水量为10%时,虫瘿内的线虫即脱水死亡。防治措施是采取轮作换茬、清除田间杂草、施净粪、用药剂处理土壤等。1984年后,青岛市植保站与莱西县植保站合作进行药剂防治筛选试验,以3%甲基异柳磷粒剂,亩施有效成分300~500克,防效为31.4%~55.4%,增产25.2%~42.1%。1985年调查,全市发病面积12万亩以上。
花生蛴螬蛴螬 为金龟子幼虫,花生幼苗期危害根,结果后危害荚果。蛴螬繁殖快、分布广、危害重、一般危害减产10%~20%,严重减产50%~80%。1980年后即墨、莱西、胶南等县对蛴螬进行了虫种普查,摸清了青岛市危害花生生产最大的虫种有暗黑、大黑、铜绿、拟毛黄4种金龟子及其生活史。防治措施:一是轮作换茬,人工跟犁拾虫,减少虫口密度;二是治成虫,于傍晚组织人工捕捉或喷药触杀;三是药剂防治幼虫,用药剂拌种或于花生生长期用药液灌墩。
花生蚜 危害青岛市的花生蚜虫是苜蓿蚜。1967年花生蚜首次大发生,连续猖獗为害2~3年,使花生生产损失很大。苜蓿蚜的寄生植物很多,在青岛市主要为害花生。其主要天敌有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叶色草蛉、中华草蛉、食蚜蝇类和蚜虫蜂类等。这些天敌在自然条件下,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尤以瓢虫对蚜量消长影响较大。防治措施:首先是保护利用天敌;其次是建立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预测、预报网,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在田间选定测报点,设专人定时观察,发现20%的花生棵基部发生蚜虫,即发布虫情预报,组织药剂防治;第三清除田间寄生杂草,特别是麦田越冬杂草,切断越冬虫源。70年代后,虽然花生田间常年发生蚜虫,但再未成灾。
棉花病虫防治 棉花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棉蚜、红铃虫、棉铃虫等。
炭疽病、黄萎病 在棉花苗期发病。建国前发病较轻或部分发病。60年代开始防治,防治措施主要采取用55~60℃的水浸种30分钟杀菌,用五氯硝基苯、赛力散和草木混合搓种杀菌,用抗菌剂401拌种。
枯萎病、黄萎病 在棉花生长中、后期发病。防治措施主要采取温水浸种;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抗病品种以及药剂拌种等。
棉蚜 建国前发生危害。50年代用棉油皂、烟草水等土农药防治;60~70年代用3911拌种,乐果乳剂、1059乳剂、1605乳剂防治;70~80年代用敌敌畏、马拉硫磷、保棉丰、灭蚜净防治;80年代后用氧化乐果、久效磷、敌敌畏乳剂等防治。
红铃虫 棉花红铃虫建国前就发生危害,50~60年代危害十分严重。主要用223乳剂防治。70年代后逐年减轻。
棉铃虫 建国前后至50年代发生较轻,没防治。1960年以后,棉铃虫成了棉花的主要害虫。防治措施:主要采用223粉或敌百虫粉防治,1982年后改用菊酯类农药,如敌杀死、速灭杀丁,久效磷、杀灭菊酯等喷雾防治;棉铃虫大量发生时,组织人工捉虫和诱杀成虫。
1975年,农林部召开了全国植保工作会议后,青岛市认真贯彻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纠正了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重治轻防”、单纯依靠农药防治的片面做法,使植保工作逐步走上综合防治的道路。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是以农田生态系统为基础,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全面考虑一种作物整个生育期的主要病虫草害,并结合地域特点、耕作栽培制度等因地因时制定农业的、生物的、化学的防治措施,协调运用,将病虫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既保护农作物的优质、高产,又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80年代,在综合防治中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农业防治积累群众的经验,发扬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创造有利作物生长和天敌繁衍、不利病虫滋生的生态条件,以达到农业防治的目的。采取选用抗病品种、改进耕作制度,轮作换茬,调节播种和播种方法,种植忌避植物等,以防避病虫害;运用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中耕除草和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增强作物本身的自卫能力,控制病虫害。(二)科学用药。建国初期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采用“土洋”结合方法进行。50~60年代逐步推广化学农药,主要有DDT、666、3911(甲拌磷)、硫酸铜、波尔多液、石硫合剂、1605、1059、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和代森锌、五氯硝基苯、西力生、赛力散等近20种。7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淘汰了高残留有机氯农药和大幅度减少1605、1059等广谱性剧毒品种农药,大力推广了高效低毒的菊酯类农药等。1980~1986年,青岛市每年销售农药量约为4000吨,对解决一些难治的重大病害和小麦锈病、白粉病以及多种果蔬病害,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控制保益原则出发,全面考虑作物本身的补偿能力与天敌作用等,讲究施药策略,采用选择性杀虫药剂,明确施药适期和有效低剂量;改进施药方法,积极推行低容量喷雾,减少施药次数和用量,以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三)保护、利用天敌。天敌是调节害虫种群密度、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1976~1978年,莱西县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玉米螟等3.6万亩次,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70年代,胶县对害虫的天敌进行了调查。据调查,青岛市的天敌资源非常丰富,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有中华步行虫、大草蛉、T纹狼蛛等78种,分属昆虫纲和蛛形纲等两纲,鞘翅目、蜘蛛目等7个目,28个科。从1984~1986年全市累计综合防治面积达345.35万亩。
第四节 田间杂草防治
青岛市植物保护站1985年初步查明,全市春作物田间常见杂草35种,分属17科;麦田常见杂草23种,分属12科。麦田杂草的优势种类主要是播娘蒿(麦蒿)、荠菜和小花糖芥,这3种占麦田杂草总量的80%以上,其次是藜、刺儿菜、苦菜等。
60年代青岛市农科所用西玛津、阿特拉津防除玉米田间杂草,试验效果良好。70年代末期,全市普遍用捕草净、敌草隆、除草醚、草甘膦等除草剂进行防除粮食、蔬菜、果树等田间杂草,试验效果良好。80年代初结合花生、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于盖膜前喷施拉索,每亩150~200毫升,然后覆膜,除草效果良好。同时,使用2.4—D丁酯防除麦田杂草。此外,还推广了都尔、阿特拉津、草甘膦等。1985~1987年,累计化学除草面积283.83万亩。
第五节 田鼠害及其防治
70年代前,青岛市对鼠害投毒饵诱杀。1975年后,青岛市连年干旱,天敌大量减少,鼠害日益猖獗。1983年普查,一般住宅以大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农田主要鼠种有大仓鼠、小仓鼠和黑线姬鼠。其中优势种是大仓鼠,占田鼠总量的46.3%,黑线姬鼠占33.8%。在村边农户和农田中也有宅栖害鼠和野栖害鼠混杂分布现象。鼠害为害作物有花生、玉米、大豆、甘薯、小麦、苹果和瓜菜等。全市常年发生鼠害面积为400~50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左右,尤其是花生田间鼠害多,为害面积占花生播种面积的50%~60%。一般每亩有鼠2~10只,严重者每亩多达30~50只。
1986年青岛市卫生、农业系统联合举办灭鼠培训班,培训骨干100余人,采用磷化锌、大隆和敌鼠钠盐,逐级灭鼠,使鼠的密度由灭鼠前的12.1%下降至0.6%。
青岛市春播作物田间常见杂草名录
表10 (1985年)
科 别
中名
名学
禾本科
牛筋草(蟋蟀草)
小画眉草
大画眉草
知风草
秋画眉草
狗尾草
虎尾草
马唐
毛马唐
紫马唐
光头稗(芒稷)
细柄黍
雀 麦
小花糖芥
Eleusine indica(L)Gaertn.
Eragrostis Poaeoides Beauv.
Eragrostis Cilianensis(ALL.)Vignolo―Lutati
Eragrostis ferruginea(Thunb.)Beauv.
Eragrostis autumnalis Keng.
Setaria viridis(L.)Beauv.
Chlors Virgata Swartz.
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
Digitaria sanguinalis Var.Ciliaris(Retz.)Parl.
Digitarca Violascens Link.
Echinochloa colonum(L)Link.
Panicum Psilopodium Trim.
Bromus japonicus Thunb.
Erysimum cheiranthoides L.
菊科
鳢肠
苦苣菜
小白酒草
山莴苣
苍耳
刺儿菜(小蓟)
泥胡菜
小白酒草(小飞蓬)
苦菜(山苦菜)
Eclipta Prostrata L.(=Eclipta alba(L.)Hassk)
sonchus oleraceus L.
Conyza canadensis(L.)Cronq.
Lactuca indica L.
Xanthium sibiticum Patrin.
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Kham.
Hemistepta Lyrata Bunge.
Conyza canadensis(L.)Cronq.
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
苋 科
反枝苋
皱果苋
匍匐苋
Arnaranthus retroflexus L.
Amaranthus viridis L.
Amarantthus graecizans L
大戟科
铁苋菜
地锦
Acalypha australis L
Euphorbia hamifusa Willd.
豆 科
短萼鸡眼草
Kummorowia stipulacea(Maxim.)Makino
藜 科
藜
灰绿藜
Chenopodium album L.
Chenopodium glaucum L.
石竹科
千屈菜利
蓼科
木贼科
唇形科
车前科
锦葵科
蒺藜科
茄科
紫草科
鸭科草
蔷薇科
旋花科
紫草科
玄参科
繁缕
拟水苋菜
夏蓼
问荆
香薷
长叶车前
车 前
野西瓜苗
蒺藜
龙葵
附地菜
鸭跖草
朝天委陵菜
打碗花(小旋花)
大紫草(麦家公)
地黄(婆婆丁)
Ste1laria media(l.)Cyr.
Ammannia sp.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Eguisetum arvense L.
Elsholzia ciliata(thunb.)Hyland.
Plantago lanceolata L.
Potenti1la supina L.
Hibiscus lrionum L.
Tribulus terrestris L.
Solanum nigrum L.
Trigonotis peduncularis(trev.)Benth.
Conmelina communis L.
Potentil1a supiha L.
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
Lithospermum arvense L.
Rehmannia g1utinosa(Gaert.)Libsch et Fisch.et Mey.
相关知识
第三章 农作物保护
第三章
第三章棉花害虫.ppt
第三章花卉与环境的关系
高二必修3生物第三章测验试题(附答案)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大全11篇
3.3第三章3
罗甸综合开展农作物绿色防控,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一四二团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南宁横州市茉莉花保护发展条例
网址: 第三章 农作物保护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271.html
上一篇: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农业要闻 卵菌 |
下一篇: 水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