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日,申城迎来鸡年第一场雪;10日,2017上海梅花节如约开张;11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来,今年起连续3年的元宵月都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雪梅报春,花好月圆。“年宵花”之间,古今多少事?且听“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花文化史》著者、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委会会长、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周武忠教授解读年宵花“花言巧语”,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赏花寄情。
年宵花与花文化。 徐瑞哲 摄
中国花史数千年之久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十分悠久,长达数千年。”在《中国花文化史》一书中,“花教授”周武忠以新春佳节为例介绍,春节又称年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初年,即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活动。每逢这一除旧布新的日子,人们就十分重视用花卉以及带有花卉图案的饰品来装饰厅堂。因此,过年期间用来烘托节庆气氛的花卉,就被统称为“年花”或“年宵花”。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因我国幅员辽阔,春节至元宵时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历史上选用年宵花的方式也大不相同。长江以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春节期间几乎没有花卉开放,梅花盆景、兰花盆景、水仙盆景等,就成为王公贵族府上的主要年宵花。大多数平民百姓消费不起这些昂贵花卉,就将对花卉及其象征的美好生活憧憬,融入喜气洋洋的窗花剪纸和年画春联,比如象征繁荣富贵的牡丹、象征清雅和睦的莲花、象征长寿长久的菊花、象征梅开五福的梅花,等等。
而江淮一带,这一季节开放的鲜花种类也不多,历史上主要使用花期正好在春节前后的春梅、蜡梅、水仙、蕙兰等点缀居室。岭南地区春节期间已气候温暖,形成了年宵花市文化。以“花城”广州的年宵花市最具历史和代表性,其最早起源于明万历年间(1578~1620年),起初地点不固定,后来基本固定在现北京南路的天字码头和河南对岸;至清中叶,花市规模扩大并逐步固定在西关,现在的光复路和桨栏路一带。
年宵花与花文化。 徐瑞哲 摄
今日“花经”亦土亦洋
在上海,最早的年宵花会可以追溯至清嘉庆(1796~1820年)年间,江南名园豫园以两梅为主,配之水仙、茶花、松竹等传统名花。其中,水仙是我国民间最为流行的年宵花。只要提前一个月雕刻水仙球,便可在春节期间如期开放。到民国初年,沪上一批花农自发组织的花卉展销,于春节前便开始在今九江路一带举办,主要出售蜡梅、水仙、“岁寒三友”(松、竹、梅),以及各种梅、桃、桂、杜鹃、山茶树桩盆景,同时也经营部分温室生产的香石竹、唐菖蒲、马蹄莲、鸢尾等。
如今,人们已经可以控制花期,使许多艳丽的花卉种类在春节期间供应市场。同样,随着冬季供暖能力增强,起源于广州、上海的年宵花市也已成为全国人民欢度佳节的重要场所。在各地花店里,有菊花、唐菖蒲、月季、康乃馨等美丽鲜花出售,价格虽比平日高出不少,但也十分畅销,说明人们对春节家庭插花的习俗更为重视和讲究了。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年宵花已逐渐形成几大类型,按花卉来源可分为引进花卉和中国传统花卉。“洋花”主要包括各式洋兰(如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等)、凤梨、红掌、彩色马蹄莲、仙客来、郁金香等;中国传统花卉则包括国兰(主要为墨兰、春兰)、牡丹、梅花、杜鹃、茶花、水仙、年橘、银柳等。
周武忠介绍起“花经”,按花卉相对价格的高低,可分为所谓“高档货”的盆栽,如蝴蝶兰、大花蕙兰、高山杜鹃、墨兰、彩色马蹄莲等;“中档”盆栽如蟹爪兰、凤梨、仙客来、红掌等;“一般”盆栽则如杜鹃、水仙、年橘等。
一年一度的香港年宵花市。 新华社(资料照片)
人均花卉消费仅2.64元
百年之前,1899到1918年的20年间,英国园艺学者E·H·威尔逊曾5次来华,搜集野生观赏植物1000多种。11年后,他出版了一部名为《中国,花园之母》的著作。威尔逊认为,现代月季的亲本,温室杜鹃、报春,以及可食用的桃、橙、柠檬、葡萄、柚都是中国的奉献。用他的话说,“假如中国原产的这些花卉全部撤离的话,我们的花园将暗淡失色”。
然而,时至今日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人均花卉消费仅为0.36 欧元(约合人民币2.64元),而瑞士则达到了77欧元。与世界上几个主要的花卉生产、消费国相比,中国的花卉产业发展还十分缓慢。周武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花卉购买力不足,同样重要的原因也在于,传统的花文化还并未发展成为一门显学。
事实上,一些千年“花节”几乎被今人遗忘。比如二月半的花朝节,也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一些少数民族也有类似节日。关于花朝节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陶朱公书》云: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到了唐代,花朝节为农历二月十五日,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合称为3个“月半节”。直至清代,皇家依然保持传统,慈禧太后于二月十二花朝节在颐和园内“赏红”,演《花神庆寿事》。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同步文化侵略,没有宗教背景的花朝节传统受到严重冲击,在清末民初快速衰落。近年,花朝节才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古以来,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古代文人喜欢以文会友、以花会友,历代文人作品中也有大量用花来寄托自己情感的诗词歌赋……”周武忠表示,可惜现在很多人对传统花文化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将这种独特文化介绍给世界了。他希望,以花为媒,推动独具“花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江苏省年宵花卉展示展销会。 新华社(资料照片)
【链接】新春送花之中外民俗礼仪
春节元宵是我国传统节日,送花可以选择这一季节开放的中国传统名花墨兰、梅花、茶花、水仙、金橘等;也可以选择蝴蝶兰、红运当头、红掌、百合等,表示快乐、喜庆、百年好合;还可选用满天星、牡丹、连翘、银芽柳组合,寓意瑞雪飘飞时节,迎来健康长寿、富贵吉利、事业成功的新年。
至于今年元宵节之后的西方情人节,宜送玫瑰、石榴、丁香、茶花、满天星等,象征爱情坚贞、纯洁、喜结硕果。男士可送女士红玫瑰、满天星、红郁金香、粉牵牛花、勿忘我、蝴蝶兰;女士可送男士扶郎花、长春花、马蹄莲、紫罗兰、菖蒲。
在各色玫瑰中,红玫瑰代表热情真爱;黄玫瑰代表珍重祝福和嫉妒失恋;紫玫瑰代表浪漫真情和珍贵独特;白玫瑰代表纯洁天真;黑玫瑰则代表温柔真心;橘红色玫瑰代表友情和青春美丽;蓝玫瑰则代表敦厚善良;粉玫瑰代表永远的爱。
【别裁】湖南侗族给公鸡献花风俗
侗族人过春节时,姑娘们的头一件大事就是邀集女伴到山上去采摘映山红。回到家中,把最美丽的一朵插在鸡笼顶上,献给公鸡,然后才把其余的花插到房中,插到桌上的花瓶里,把里里外外都打扮得红红火火的,让春天的气息充满人间。
这一用花风俗,源于优美的传说:远古的时候,公鸡是没有冠的,却有一对威武的角。那时候,天地间魔怪很多,弄得人们不得安生。东海的老龙想去为民除害,但那时的龙没有角,公鸡便慷慨地借给它。老龙征服了魔怪之后,不愿把角还给公鸡,躲到东海里去了。公鸡很痛心,整天叫唤:“角打角打、角、角、角!”太白金星为了安慰它,采来一支美丽的映山红,戴在公鸡头上,于是公鸡才有了红冠。后来,人们为了颂扬公鸡这种慷慨助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就在每年新春上山采摘映山红献给公鸡。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项建英
相关知识
凌霜傲雪之梅
花好月圆的近义词
五九梅绽报春归(外三首)
香雪兰花语的含义和象征(用花语读懂香雪兰——解读独特的花语符号)
《中国花卉园艺》2023年第3期“花·礼”专题|新刊推荐
花与雪的邂逅
中班报春的花科学教案
春节临近 斗南年宵花供需两旺 中国蜡梅近期最受青睐
刘雪梅
描写花的词语汇总
网址: 雪梅报春,花好月圆,读懂“年宵花”的“花言巧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2946.html
上一篇: 七个酒店,总有你们七夕中意的那一 |
下一篇: 热起来的非遗传播,需要避免步入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