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七夕节的传统风俗
一提到七夕,总令人想到挤满情侣的商场、餐厅还有很多景区和游玩场所,还有玫瑰花、礼物和烛光晚餐。现代人过七夕节的方式其实跟古人有很大不同,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过七夕的吧!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的节日,七姐(织女星)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因为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经历史发展,“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也跟七夕挂上钩来,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相比于大多数现代人把“七夕”当作情人节来过,商家们也乘着“七夕”来推出迎合情侣的商品,来以此来赚钱。但是,正宗的“七夕”并非只有情侣才能过,也不仅仅是象征着“爱情”,七夕适用于更广大的人群,并且古人的七夕则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七夕节正宗的风俗吧!
穿针乞巧:《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这项风俗始于汉代,农历七月七这一天,各家女儿都聚在一块,用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
拜织女:各家女性聚在一起,提前一天斋戒沐浴,等到七月七那天晚上在主办家,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放鲜花、香炉,大家礼拜后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和许愿。
染指甲: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七夕这天,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会把凤仙花捣成汁,染红自己的指甲,因为民间传闻在七夕这天染红指甲,干活时手脚就会更利落。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七夕节的晚上,在院中摆上瓜果,如果有蜘蛛在瓜上结网则得巧,网密得巧多。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不仅是七姑的生日,还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十分崇敬魁星,所以读书人会在七夕这天祭拜魁星,来祈求保佑自己有个好考运。
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就是小泥偶,同时磨喝乐也是一种供奉之物。磨喝乐的形象大多数是穿着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的小孩形象。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磨喝乐被寄予了保佑孩童平安成长、家庭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虽然当代七夕节充满了浪漫爱情的气氛,情侣们大多都很愉快,但是现代的七夕已经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种原本的风味,各种各样的习俗也渐渐隐没,变成了单一的“情人节”模式。其实我们可以在享受浪漫的同时,也要回味中国古典传统中的美好和丰富多彩,传承中国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经典的文化。
END
公众号:psfvlhh
长按扫码可关注
原标题:《七夕节的传统风俗》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七夕节的风俗及寓意?分别是什么样的?
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七夕节”:从“女儿节”到“中国情人节”
传统七夕节的历史变迁
这些风俗居然都与花草有关
七夕节有哪些别称?七夕节可以送什么花?
七夕节开什么花
少数民族的送花风俗
太平新城街道开展“我们的节日 七夕节”主题活动
网址: 七夕节的传统风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2985.html
上一篇: 盘点古代女性节日:元宵节妇女相率 |
下一篇: 情人节PK传统春节,走心才有节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