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D":42424,"Name":"农学"},{"ID":69406,"Name":"植物保护学"},{"ID":126089,"Name":"植物病理学"},{"ID":126547,"Name":"植物病毒病害"},{"ID":126562,"Name":"玉米矮花叶病"}]
. 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理学 . 植物病毒病害 . 玉米矮花叶病
/maize dwarf mosaic disease/
由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多种病毒引起的玉米的病毒病害。
英文名称 maize dwarf mosaic disease 所属学科 植物保护学病原
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下述6种病毒均可侵染玉米导致矮花叶病: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ohnsongrass mosaic virus,JGMV)、玉米属花叶病毒(zea mosaic virus,Ze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及白草花叶病毒(pennisetum mosaic virus,PenMV)。前3种病毒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以及亚洲西部,在中国尚未发现;高粱花叶病毒(SrMV)在中国主要侵染甘蔗;甘蔗花叶病毒(SCMV)是中国玉米矮花叶病的主要病原,分布于大多数玉米种植区;白草花叶病毒(PenMV)只在局部地区发生。
SCMV的病毒粒体为线条状,微弯曲,直径约为11~12纳米,长度为700~750纳米。基因组为一条正单链RNA;SCMV的基因组由9595或9596个核苷酸组成;PenMV的病毒粒体形态和大小与SCMV相似,其基因组RNA由9611个核苷酸组成。
玉米矮花叶病症状(范在丰摄)
分布与危害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各玉米产区的主要病毒病害。在中国,由甘蔗花叶病毒(SCMV)导致的玉米矮花叶病分布于大多数玉米种植区,在华北及西北地区时常大面积发生、流行。若种植的玉米品种对SCMV缺乏抗性,并且在苗期发病,可导致严重减产。白草花叶病毒(PenMV)主要在山西省、河北省等地玉米种植区发生,对玉米的致病性较弱。
侵染循环与发生规律
SCMV与PenMV可侵染甘蔗、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和其他多种禾本科杂草,田间地头的杂草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在田间主要由蚜虫(桃蚜、玉米蚜等)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数秒钟至数分钟即可完成获毒或传毒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毒侵染感病品种玉米苗后4~5天即在刚长出的幼嫩叶片上出现明显的褪绿线条及花叶症状。工具的机械摩擦也可以有效地传播这两种病毒。一些品种的玉米种子也可以携带SCMV,但一般带毒率很低。在气温较高、干旱等利于蚜虫繁殖的气候条件下,易于导致田间感病玉米品种矮花叶病的发生与流行。
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毒玉米品种是预防病害发生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由于该属病毒主要由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施用杀虫剂的效果较差。及时拔除田间发病的植株可以减少侵染源。调整播期,春玉米适时早播,可以使幼苗避开蚜虫从小麦田到玉米田的迁飞高峰。采用地膜覆盖,塑料的反光能够吓阻迁飞蚜虫的降落,减少有翅蚜的迁入数量,可以明显降低发病率。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相关知识
玉米矮花叶病
种子处理防治玉米矮花叶病
昆明玉米矮花叶病病原初步研究
人才强校∣中国农大周涛教授团队揭示玉米矮花叶病花叶症状显现规律和机制
花生黄花叶病(花叶病)的防治,花生花叶病降低花生产量
如何防治甘蔗花叶病(嵌纹病)?
通化市农业农村局
几种防治烟草花叶病的药剂筛选
基于遥感技术的烟草花叶病监测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周涛应邀到遗传改良研究中心作学术报告
网址: 玉米矮花叶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338.html
上一篇: 《We Will》佐藤花 ^第1 |
下一篇: 山西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