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花卉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植物没有安全就没有健康,而植物不安全、不健康会威胁到人类居住环境的生态安全和人的健康。解决和保障植物的安全问题是园林植保的基石。
保障植物安全就是要消除对植物的威胁和危险因数。那么植物受到哪些威胁,又当如何保障其安全?
01
植物布局与植物安全
▶绿地率
绿地率的高低反映或决定了该地域生态安全或生态质量。而这些,必然对这个地域的所有生物产生影响,包括人类。
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首先要确定两大绿地率——市域绿地率和建成区绿地率,这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基础。至于建设单元和公共绿地的绿地率,虽有相关规范和条例,可惜不是强制性条文,实操中很难落实,这种情况也应该努力改变。
2014年广州癌症发病率与绿地率的关系示意图
北京城市热岛分布图
目前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标准分别为31%和35%,人均公园面积最高的一档才13.5平方米(生态园林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大于100平方米),这些标准普遍偏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国际大都市人均绿地面积为40平方米至60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平方米为健康城市。”
中国城市市域绿地率应在60%至7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广州、北京、珠海的市域绿地率在65%至80%之间),建成区绿地率应在50%左右,才能有效地进行“生态修复”,使人类聚居地环境对人类和植物的威胁降到最低限度。
▶生态廊道
绿地布局的质量是一个有利于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绿色生态网络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以足够宽度的线性绿廊为主体,连接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块状绿地空间,以限制城市组团的无序扩张,从整体上维护市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
理想化城市组团与绿廊结构
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护绿地系统中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
北京园科院在“健康绿道植物景观多样性与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研究了不同宽度绿带的生态效益,发现绿带宽度在32米以下时,产生温湿调节效益、负离子数量等均不明显;绿带宽度在32米至38米及以上时(绿化覆盖率大于80%),可获得较好的温湿效益和较高的负离子浓度。
因此笔者建议,城市组团内的生态廊道宽度应不低于50米,组团间的生态廊道(生态隔离带)宽度不少于1公里,才能较好地保障这个绿色生态网络有较高的基础质量。
▶原生态
要学会因地制宜,依山就势,保护原生态。
具体怎么做?就是贯彻“不动土、少动土、最少土方量”规划设计原则。一旦动土,生态良好的基础——表土就没有了,表土上的植被就更不用说了。非动不可的建设用地,也应该实施表土层、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原则。
还有挖湖堆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传统手法。在一些适当的地域,小尺度、小规模地偶尔为之,本无可厚非。
但如今有些人打着“生态优先、营造生态湿地”的大旗,要么不挖,要挖就是几平方公里的大湖,为湿地周边房地产业鸣锣开道。
呼和浩特南湖湿地公园设立占地面积三分之一的保护区
▶无人区
对大自然来说,人的进入就是对原生态的破坏,对动植物的干扰。
广东江门市的小鸟天堂
我们应向自然保护区学习,在面积较大(大于10公顷)的块状绿地——综合性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设立无人区(可称为“核心保护区”或“天敌保护区”),在大型水体湿地设置无人岛(鸟岛)。
这些区域不对游客开放,不设置人为游憩设施,以维持天生天养的自然状态。
02
植物选择与植物安全
如果植物选择错了,违反了“适地适树”的原则,就等于把植物置于危险的境地。
近年来,一些城市因为植物选择不当而造成巨大损失的背景底下,开始组织编制本地区的园林植物推荐名录,作为植物准入制度的雏形或基础,也算是“亡羊补牢”,值得称赞。
植物选择主要是针对建成区人工群落而言。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植物应尽可能保留原有自然植被,不加或少加人工干预,让大自然调控植物的发展与消亡。
南方的香樟在北方受到冻害
▶本地树种
本地树种或乡土树种无疑是建成区人工群落的植物配置的首选。这些植物具有对本地风土气候适应性强,极端天气之下损失最小,安全系数最高。
那么什么是本地植物呢?林业行业标准(LY/T 1589-2000)对本地树种有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定义:乡土树种(indigenous trees species)——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
紫叶稠李是黑龙江的乡土树种,景观表现优异
我们必须明确界定什么是本地树种,并将它们作为本地区植物推荐名录的主体,将外来植物指数严格限定在0.1(即不能超过10%的比例)以内。
只有在植物选择上通过植物准入制度严格把关,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建成区人工群落的植物安全。
▶本地育苗
严格限定本地植物以后,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以本地育苗或本气候带育苗为主,不要随便千里调苗,跨区(植物的耐寒性分区)调苗。
因为外地育苗,特别是南苗北引,育苗地和定植地的风土气候差异较大,就有可能出问题,在极端天气之下就容易受到冻害。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对苗木生产的本地育苗也有要求:“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2%。”这些生产绿地要求都在建成区内可能不现实,很多城市近年将建成区的苗圃、花圃改为公园,如著名的杭州花圃,广州的东郊苗圃、陈田苗圃等。
但是,这些生产绿地至少应限制在市域范围内。市域外调苗应该限定在植物耐寒性分区的范围内,这些限制可以列入本地区的植物准入制度之中,通过对购苗区域的限制来保障植物的安全。
▶原冠苗
我们还要对育苗方式进行限定,因为目前的一些育苗修剪的方式给树木以后的生长造成安全隐患。
原冠苗在体现植物最原生态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旺盛的生命力
砍头截干,利用树干萌条形成人为树冠的育苗方式值得商榷。
首先不能放任非法的滥挖滥移,把森林和乡村的天然大树,以及砍头树、残废树搬到城里。
苗圃里大树的育苗方式,应该逐步淘汰截头定干的落后方式,向原冠苗的育苗方式转变。这就需要向国际树木学会(ISA)的苗木标准看齐,疏枝为主,少用或不用短截,保障树冠枝条的完整与安全。
另一方面是保护根系的完整和分布均匀,这对于树木定植以后形成良好的抗风能力尤为重要。
我们要在整个育苗过程中想方设法保护主根和不出现盘根现象。
▶功能植物
抗污染植物
在有污染的厂区防护林,我们在加强污染的治理和减排的基础上,可选择合适的抗污染植物,使防护林带能尽快发挥防护和隔离作用。
林荫树
林荫道能为市民遮阴,为城市降温。国家园林城市要求林荫道推广率要达到90%以上。要选择抗逆性强、生态幅较宽的冠大荫浓的树种为城市道路遮阴降温。
天敌植物
利用自然的力量调控植物病虫害,有目的地选择种植一些天敌植物——如招鸟植物、蜜源植物、栖境植物、诱集植物、储蓄植物、指示植物、护卫植物等,让天敌在环境舒适、食料丰富的环境中生生不息,成为植保人员的天然好帮手。
胜紅蓟是捕食螨的寄主植物
夏至草使叶螨和金纹细蛾种群下降
自然环境孕育出来的天敌比人工培育的天敌更加有效及降低防控成本,并更具有可持续性。
当然了,更多天敌与天敌植物还有待我们去发现和研究。
本文版权属《中国花卉报》社,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许可、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中国未来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植物怎么保护自己
如何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
植物多样性保护
兰花保护现状及意义(探究兰花是否是保护植物)
抓好农林业植物疫情防控 保护生物多样性安全
玉兰花的冬季养护技巧(如何保护玉兰花安全度过寒冬)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如何让百合花安全度过寒冬(保护百合花)
网址: 保护植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如何保障植物安全?(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4285.html
上一篇: [人民日报] 推动植物资源保护和 |
下一篇: 东湖讲坛第13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