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研究综述】叶子花研究成果综述

【研究综述】叶子花研究成果综述

图片

摘要: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p.)为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叶子花属(Bougainvillea)的灌木类植物,其花期长、花色丰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我国被广泛用做城市景观绿化植物。通过查阅文献,从繁殖技术、养护技术、价值及产业研究3个方面来论述了目前我国叶子花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p.,繁殖,养护,价值研究,产业研究

作者:陈美伊  骆 辉  刘一贞  樊小丽  陈 沫  梁日高  吴健武  梁晓东  吴有荣

引文格式:陈美伊,骆辉,刘一贞等.叶子花研究成果综述[J].林业科技通讯,2023,No.604(04):22-26.

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p.)为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常绿攀援状灌木或藤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因其有3枚叶状花苞片,合生形似三角形,所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又被称为三角梅。花苞片是叶子花的主要观赏部位,而真正的花结构则是各苞片所对应的管状花。此外,叶子花在不同地区还有很多别称,如筋杜鹃、九重葛、宝巾花、纸花、南美紫茉莉等。

叶子花因其花色艳丽、花期长,耐旱,抗虫抗病,对土壤要求不严等特点,现已成为极具经济价值与发展潜力的重要观赏植物,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与盆栽观赏,并成为中国近20个城市的市花,被公认为第一大城市景观花卉。

1 繁殖技术

近年来,有关叶子花的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但作为观赏植物来说,叶子花的繁殖技术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叶子花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等。

1.1 播种繁殖

大多数叶子花品种不易结种,自然结实率十分低下,且花粉活性很低,甚至花粉不育或种子败育。部分热带地区的种类或通过人工授粉进行新品种的选育时才使用这种方法,目前多用于科研实验,一般不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洪项目曾报导5—6月在西双版纳播种繁殖叶子花,其发芽率可达95%以上。

1.2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是指使用不脱离母株的枝条在土壤中压埋,从而促发新枝、新根,最终形成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相比于其他繁殖方法,压条法的成活率较高,并且能够保留原品种的特性;缺点则是成本较高,费时、费工,一般只用在名贵种,或其他方式不易成活的品种上。压条繁殖又可进一步分为普通压条、堆土压条和高空压条3种方式,在南方地区全年都可进行,但3—7月最为适宜。

1.3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主要用于造型设计、提升观赏价值,多应用在品性优良的品种、扦插繁殖不佳的品种或稀有品种上。为保证稳定、较高的成活率,嫁接选用的砧木和穗条最好选用亲和力强的同科同属植株,选择当年生、健康、粗壮、生长充实和芽体较为饱满的嫩枝或半木质化枝条。嫁接方法以切接法为主,切砧木时,在截口一侧的形成层上纵向开口2~3 cm,然后把穗条平整光滑的一侧削至韧皮部,形成2~3 cm的削面,把另一侧削成楔形,让接穗形成层和砧木上下都进行连接,嫁接时为方便愈合,穗条切口露出来0.5 cm左右,然后用长30 cm、宽1.5 cm的塑料条包扎紧实。

嫁接之后的苗木需要放于半荫蔽的场所进行养护,环境不能过干或过湿,接穗新梢抽发后可施复合肥,以促进新梢生长;嫁接后2~3周需要将绑带松开一个小口,便于接穗和砧木加粗生长;嫁接30 d后检查是否嫁接成功,若不成功,应重新嫁接。

1.4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目前叶子花的主要繁殖方式。在扦插之前,需要修筑插床,基质可选用河沙、黄心土或泥炭∶珍珠岩=2∶1等,并用高锰酸钾对基质进行淋洒消毒。选择没有病虫害且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进行扦插繁殖 ,将其修剪成10~12 cm,同时要将其下部叶片剪掉,仅保留上部2~3片叶子的1/3~1/2,底部剪成斜口,顶部修剪成平口。在南方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以春秋季为最好,冬天需做好保温工作,夏秋需做好保湿降温通风。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扦插繁殖的成功率。视品种生根难易程度,可用IBA、ABT等生根剂进行浸泡、速沾等方法处理切口。大多数品种使用300 mg/L ABT处理插穗30 min生根效果最佳。

在叶子花扦插繁殖过程中,应将扦插的深度控制在穗条的1/3或3/5。在扦插之前,先给基质打孔,再插穗入孔,要在插条基部位置轻按基质,保证基质和插条紧密接触,浇透水,随后在苗床上覆膜密封处理,最后用遮阳网覆盖。插后注意遮阳保湿,保证插条叶面不萎蔫,室温25 ℃时20 d即可扦插生根,30 d左右萌发新芽,40 d后新梢开始生长,50~60 d就可以出苗上盆,第2年开花,华南地区当年即可开花。

1.5 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具有可控性强、节省材料、不受环境及季节限制等优点,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能让叶子花在短期产生大量的种苗,可以继承母株的优良性状。叶子花的组培外植体选用茎尖、带腋芽茎段比较好,灭菌可选用0.1% HgCl2浸泡6 min,消毒效果较好。诱导芽可选用MS+6-BA 0.5 mg/L+NAA 0.05 mg/L的培养基;选择MS+6-BA 0.5 mg/L+NAA 0.1 mg/L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 mg/L+NAA0.2 mg/L。

生根后的炼苗移栽十分重要,移栽前将试管(瓶)苗移至苗棚,打开瓶盖,让试管(瓶)苗适应附近环境,几天后将苗基部培养基清洗干净,再移到基质上。叶子花移栽成活的关键是基质的消毒和初期的保湿,可将粘土、椰子泥炭、珍珠岩进等量混合作为基质,进行21 d的硬化处理,经过短时间的离体驯化后再成功转移到温室中。组织培养育苗法有很多优点,但对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除科研单位和专业育苗机构使用外,一般企业生产上还少有应用。

2 养护技术

2.1 养护管理

2.1.1 科学浇水  叶子花忌潮湿或浇水过多。浇水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而生殖生长(开花)受到影响,看上去枝繁叶茂但却开花稀少;若水分严重过多还会导致叶子花根部腐烂,叶片凋落甚至导致整株死亡。如果植株长期水分过少,也会造成叶子花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枯死。在夏秋高温时节,宜在早晨与傍晚进行浇水;冬春低温阶段:一般在中午进行浇水,营养生长期可每天浇1次水,浇水要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在开花期间应避免淋雨并减少浇水,保持土壤稍干燥而叶片不枯萎,花苞才能持久不脱落。

2.1.2 合理施肥  虽然叶子花本身能够耐贫瘠生存,但要培育生长健壮、枝繁叶茂、花多色艳、观赏价值高的叶子花则离不开充足的养分。施肥前要进行松土,施肥后也要记得及时浇水,每次至少间隔10~15 d再施肥。肥料应当以有机全肥为主,化肥则优先选择复合肥。总的来说,基肥适量,追肥及时,薄肥勤施,偏重磷钾,氮肥不过量;孕蕾期、芽前、花后多施;雨季、开花时少施;徒长、新栽、休眠不施。

2.1.3 适时修剪  叶子花是一种攀援植物,很容易长出徒长枝,所以要根据造型需要做出适当修剪;同时,叶子花的生长过程中,会产生阴枯病枝,要对其进行修剪。通过修剪,能促使新枝萌发,让其焕发生机,促进开花,增加花量。叶子花是名副其实的“阳性花卉”,应选择阳光较强,温度较高、通风好的环境种植,最适合生长在热带地区,如屋顶、露台、南向阳窗前等环境都有利于叶子花的生长与开花。

2.2 病虫害防治

叶子花在很多方面的抗逆性较强,较少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清理病虫落叶、杂草、茎腐病枝等,消灭病源、虫源,防止病虫扩散、蔓延;防治则以生物农药为主,农药使用按国家标准规定执行。

2.2.1 叶斑病  俗称水草病,是叶子花最常见的病害,容易在连续阴雨天气后转晴时发生。早期叶子花出现黄褐色伴有晕圈的病斑,形状多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后期的病斑则会出现黑色小点,并有叶面扭曲变形的现象出现,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此病发病时会造成株形松散、花期延迟,影响观赏价值,可先行喷施杀菌剂进行预防。病害初期可用浓度为0.200%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溶液防治,每隔7~10 d喷1次,严重时可在第4天再加喷1次,之后每隔7 d喷1次,连续喷3~4次。

2.2.2 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面上产生直径为0.1~0.5 cm的黄褐色至浅褐色病斑。如发现少量病叶要及时摘除烧毁;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浓度为0.250%的70%的代锰森锌可湿性粉剂溶液,10 d1次,持续3~4次。

2.2.3 介壳虫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若还存在光照不良、通风欠佳等情况,易发生介壳虫害,导致植株生长势减弱,严重时造成枝条枯死或植株死亡。发病时新叶反卷或叶片开张异常,花苞片畸形或着色不良有时甚至引起苗尖死亡。防治介壳虫可用浓度为0.100%~0.125%的敌敌畏溶液或浓度为0.100%的45%马拉硫磷乳油溶液喷杀。

2.2.4 蚜虫  蚜虫通常不会对植株造成伤害。但大量的种群会导致叶子卷曲、黄化、变形和植株嫩枝发育迟缓。它们还会产生大量的粘性分泌物蜜露,严重时会诱发煤污病。

2.2.5 蜘蛛螨  又称红蜘蛛,通过从叶子上吸出细胞内容物而造成损害。大量爆发时会导致叶子变黄并脱落,缺水时,损害通常更严重。此外,蜘蛛螨在施用杀虫剂后反而可能成为问题,因为杀虫剂杀死它的天敌导致蜘蛛螨爆发。

3 叶子花价值与产业发展

3.1 价值研究

3.1.1 观赏价值  叶子花花期较长、苞片姹紫嫣红、叶色独特美丽,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园林绿化植物。因花色品种繁多,花期长而广受人们喜欢,被深圳、厦门、江门等多个城市定为市花;还被非洲赞比亚定为国花等。因此,叶子花被广泛应用在城市绿化中,如立交桥、道路、公园、校园等。

在城市路面中,有很强的汽车光污染和尾气污染,严重影响环境,而叶子花抗逆性强,作为绿化植物可在城市结构中起软化、美化作用,一方面能够降低城市噪音、缓解视觉疲劳,还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面积。如在人行天桥上可以选用无刺、花量大且生长较高的叶子花品种,美观的同时还起到遮荫的效果。

在公园中,国内不少公园将叶子花修剪成形态各异的造型,如广西北海市花公园就有30余个品种、10余种不同形态的叶子花,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兼顾叶子花的引种开发、花卉知识科普和宣传推广等多重功能。

3.1.2 其他价值  随着对叶子花研究的深入,叶子花的其他价值也进一步被发掘。

在医学上,早期有部分叶子花被用于治疗咳嗽、哮喘,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有些叶子花提取物具备镇痛、消炎等效应,还能够降血糖,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备可能有效,且抗氧化性强,在药物开发方面有一定前景。

在生态修复方面,叶子花根系能富集土壤中的铜、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实现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减缓城市颗粒物污染,保护环境,适合种植在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业区。

在食用方面,叶子花次生代谢物少,可用于花酱、茶饮以及蛋糕的制作,叶片中含有多种抑菌成分,提取物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可大幅降低贮藏期水果的腐烂率,用于维持水果食用品质。

在生物防治方面,叶子花的叶片、根和茎提取物含驱虫、抗菌物质和抗病毒蛋白,可制成生物防治农药。

在工业上,叶子花色素成分主要是甜菜红素和甜菜黄素,是优秀的天然染料,无毒环保,可广泛应用于织染工艺;甜菜碱色素的主要优点是它们拥有相对独立的pH值并且比花青素色素更稳定。甜菜碱色素作为染料敏化剂具有很高的潜力,并可用于光电化学研究。

3.2 产业发展

3.2.1 国内产业现状  叶子花原产于南美洲,1872年从英国引入中国台湾栽培,之后发展到我国南部各地种植。当前国内外叶子花产业仍以生产园林苗木产品为主,其它各种功能性用途还处于实验室科研或产品开发阶段。当前叶子花生产技术标准化最成熟的地区是欧美地区,但中国已经成为叶子花产业化规模最大、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拥有400多个叶子花品种。

目前全国叶子花年产值约为75.90亿元,其中福建以50亿元的年产值独占鳌头,云南以12亿元的年产值居全国第二,海南7.6亿元位居第三,广东和四川年产值分别为3.15亿元和1.5亿元。随着国内叶子花产业迅猛发展,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自2018年以来都先后成立了各自的省级叶子花协会或省花协下的叶子花分会。各地区叶子花行业组织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了沟通、协调、监督、公证、统计、研究、咨询服务等职能,引领叶子花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国种植农户超过1万家,种植面积接近1.33 万hm2(20万亩),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大型企业超过30家,苗木产品主要用于在城市公园、道路桥梁绿化美化等;除了主要的传统销售模式外,有的叶子花企业通过网络直播等手段开始走上了电商销售的路子,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我国年人均鲜花消费仅为1美元左右,与50~150美元的发达国家年人均鲜花消费还存在巨大差距,我国园艺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开阔。

3.2.2 问题与展望  我国叶子花产业欣欣向荣,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叶子花产业集中分布于南部几个省份;叶子花产品过多依赖城市景观建设项目,缺乏对其他市场需求的探索;对叶子花新品种的研发不足,缺乏本土特有品种;对叶子花其他价值功能研究不足,缺乏其他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各地、各企业品种雷同,产品高度同质化,优质、新颖的差异化品种缺乏或不足,难以满足消费群体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等等。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叶子花种质资源分类系统,筛选优良品种,探索繁殖生育技术,开发耐寒品种,打好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借助各地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结合城市改造、乡村振兴及生态修复,让叶子花从多维度深入城乡居民的生活。下一步可参考相关技术规程,加强创新能力发展,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活动,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优质、特色的新品种,开发多功能叶子花产品。

第一作者:陈美伊,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林业调查、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通讯作者:刘一贞,林业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业调查和林业技术推广等研究工作。

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林业科技通讯》2023年第4期

转载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fhcloaDRcxAFpy6iunsRuQ

相关知识

综述 | 福建农林大学兰思仁/刘仲健研究团队综述兰花研究及其产业化进展与展望
吐鲁番洋海墓地的植物考古学研究综述
重磅综述
科学网—TPB: 综述
花卉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转基因棉花土壤区系微生物的研究(综述)
中国花文化探究综述.pdf全文
植物花色演化与传粉动物介导的花色性状选择研究特邀综述
科学网—[转载]植物花色演化与传粉动物介导的花色性状选择研究特邀综述
兰花多样性研究组综述植物花距表型趋同进化和发育机制多样化

网址: 【研究综述】叶子花研究成果综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44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吴孔明院士:棉花害虫防治要有新思
下一篇: 沙漠蝗再次“组团”来袭 杀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