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在《花果十二条屏》中画的菖蒲
“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又是一年端午到,除了吃粽子、备“五黄”,在绍兴民间,一直有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菖蒲”的说法,因此在家门口插上艾叶和蒲剑,也是很多绍兴老百姓遵循的传统习俗。
菖蒲,于端午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植物,它不仅可以驱蚊虫避五毒,而且因其习性,自古就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韵味。
端午时节,我们回溯千年,一起品味别样的菖蒲雅韵。
追溯千年话渊源
菖蒲,因其清新淡雅,又具神韵,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菖蒲文化渊源流淌数千年,一直生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
“彼泽之坡,有蒲与荷”,关于菖蒲,《诗经》中就已有相关记载,被后人在端午节用来纪念屈原,在《离骚》中,将“荪”称作具有君子气质的香草,据考证,这里的“荪”指的就是水菖蒲。
菖蒲多生长在山涧、野林、溪头,生于野外,长于野外,其枝叶挺拔,独具风骨和清香,这样的一种神韵,与古时所推崇的文人气质十分相符,因此古代文人的居室布置一直以“园无石不秀,室无蒲不雅”为标准,更有“无菖蒲,不文人”的说法。
提及菖蒲成为文玩观赏之物,其实可以追溯到汉代,据《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菖蒲百本。”这便说明至少在汉代,就有人把菖蒲当作观赏植物玩赏了。
在古人的眼中,菖蒲除了其神韵带来的观赏性,更少不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药用价值。古代文人时常秉烛夜读,昏暗的烛光下,眼睛十分容易疲劳,菖蒲可以为他们起到清心明目的功效,而且折一段叶子闻闻香气,亦有提神清脑的作用。记者查阅相关文史资料了解到,古代文人常用菖蒲叶尖的露水洗眼,达到护眼的效果。
当然,从古至今,我们身边的菖蒲种类就有许多,早在明代,李时珍就通过调查得出菖蒲的种类有钱蒲、泥菖蒲、水菖蒲、瘦根石菖蒲和粗根石菖蒲5种,文人在赏玩的过程中,将适合文玩的菖蒲根据其特征,又分为了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6种。民间端午节插在门上的菖蒲,则为水菖蒲,并不适合赏玩。
任颐的《端午图》
文人爱蒲入诗画
古代文人喜爱菖蒲,并不停留于观赏,更多的是融入了平时的创作中,绍兴更是不缺乏这样的文人雅士。
西晋时期,植物学家嵇含将菖蒲记入了《南方草木状》。嵇含是会稽名人嵇康的侄孙,这也是与绍兴相关的文人较早将菖蒲记入书籍的记录。嵇含在书中提及的“九节菖蒲”,也受到了王羲之及其儿子王徽之的喜爱,唐代冯贽在《云仙杂记》中记载,王徽之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正当再拜此君。而此君亦安得而不受之耶!”可见王徽之喜爱之情。
宋代,是文人雅士玩菖蒲的鼎盛时期,那时候养菖蒲流行“附石法”,菖蒲也成为文人书房内的雅设。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堂中以大盆渍白莲花石菖蒲翛然无复暑意睡起戏书》就提到了“青青菖蒲络奇石”。
陆游是南宋文人喜爱菖蒲的典型代表,他在《夏初湖村杂题》中用“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来描述隐居生活的悠闲平静,他还有多首以菖蒲为题的诗歌记录这种植物,如在其中一首《菖蒲》中这样描述:“菖蒲古上药,结根已千年。闻之安期生,采服可以仙。”
陆游的《菖蒲》诗歌创作,还有一个典故。据传陆游与唐琬婚后不久,唐琬就得病了,好友郑樵开出一张处方,其中一味药就是石菖蒲,此处方效果十分明显,陆游由此写下了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菖蒲》诗。此外,陆游家中养了许多菖蒲,所养的菖蒲苗还是从雁荡山移植而来的。
在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菖蒲更是成了画家们笔下的“生灵”,徐渭、吴昌硕、金冬心、郑板桥、齐白石等名家,常将菖蒲作为创作的主角或点缀,可见其在文人中的受欢迎程度。
古城菖蒲故事多
菖蒲喜阴,又爱与水相伴,这样的生长特性,决定了会稽山水是孕育菖蒲的绝佳之地。古时的绍兴,王羲之、陆游等均在家里种养菖蒲,现在的绍兴,也还有以菖蒲为名的地名留存。
在越城区斗门街道,原有一名为“菖蒲溇”的村庄,后因为拆迁,该村消失。留存到现在的是一条名为“菖蒲溇直江”的河流,位于原菖蒲溇村东侧;另有一条菖蒲路,位于斗门街道的最繁华处。
据原菖蒲溇村民谢翔龙表示,“菖蒲溇”这个村名与先辈种植菖蒲息息相关。据传东汉名人谢夷吾的三十三世孙宋人谢中行,非常喜欢菖蒲,当时他隐居到此地,在住宅的四周遍植菖蒲,后人就把这里称作“菖蒲溇”,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多是菖蒲溇谢氏族人。
“菖蒲溇谢氏出了许多名人,这一方水土滋养着一片又一片的菖蒲,而菖蒲的韧性、喜静、除秽等内涵在某种程度上和谢氏族人的家风相契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谢翔龙说。
戏说菖蒲
菖蒲有生日
古人养菖蒲,根据其生长特性,往往在农历四月的时候对其进行修剪,而且为了体现菖蒲的重要性,古人还给菖蒲定了一个生日,即农历四月十四。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这样记载: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
除了生日,古人还定了一个蒲月,即为农历五月,这既与菖蒲的生长习性有关,也与端午习俗有关。
菖蒲作“灵草”
菖蒲不像一般的草,一岁一枯荣,它可以历冬不死,蒲寿千年。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寻求长生好道慕仙的时代,长在深山干净泉水地带的菖蒲就成了长寿的象征,而且由于其难寻,往往被人认为菖蒲像灵芝仙草一样具有灵气。因此,在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就有对菖蒲的神化,特别是对九节菖蒲的追崇,更是风靡一时。
而且由于菖蒲本身具有药性,也让古人将菖蒲的作用进一步神化,就连陆游、苏东坡等也有将其称作灵草、神草、仙草的记录。
菖蒲品种多
金钱菖蒲:因叶子中间形成一个圆圈,可置放一枚铜钱而得名。
虎须菖蒲:因其叶片细长似虎须而得名。
石菖蒲:也称细叶菖蒲,叶比虎须更长更阔。
(来源:绍兴晚报)
相关知识
【网络中国节·端午】癸卯端午诗词作品选
《中国诗歌周刊》国风雅韵【第58期】
“天中五瑞”和端午相关的这五种祥瑞花草,你知道吗?
端午习俗之采菖蒲 饮用菖蒲酒的习俗
蒲庙花婆节的社会文化功能探微
周永兰:端午三香
半是花痴半墨痴——清代蒲华花卉画的特色及风格演变
广西南宁蒲庙花婆节
花叶蒲苇
蒲花暗河天气
网址: 国风端午之蒲韵轻飏——清蒲雅韵香飘千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4494.html
上一篇: 端午 · 雅俗 |
下一篇: 端午风物国画——菖蒲、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