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百合无症病毒RT

百合无症病毒RT

【摘要】: 百合无症病毒(LSV)是全世界范围内为害百合的主要病毒病原,LSV经常与CMV、LMoV复合侵染导致百合叶片严重花叶和整株矮化,影响了百合的产量和商业价值,成为限制百合出口和切花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关百合无症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因此对其进行研究,以及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百合无症病毒检测技术,对搞清百合无症病毒病害的组培脱毒、有效防治、种苗检疫以及增加出口创汇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运用血清学方法对LSV在我省百合作物上的侵染情况进行检测,了解其发生和复合侵染情况;通过电镜观察LSV 的粒子形态,以及内含体的有无及形态,为LSV的诊断提供依据;植物总RNA提取方法研究及LSV RT-PCR 优化检测体系的建立。 1. ELISA和电镜检测结果表明,我省百合主要受黄瓜花叶病毒(CMV-Li)和百合无症病毒(LSV)的侵染,并且两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现象。CMV-Li和LSV侵染率分别为40%和80%,复合侵染率为40%。对DAS-ELISA、I-ELISA 和DIBA-ELISA灵敏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AS-ELISA检测的灵敏度较高,是I-ELISA和DIBA-ELISA灵敏度的4 倍。ELISA田间结果检测结果表明,LSV的检出率是80.95%;百合不同部位带毒量测定结果表明,百合叶片的带毒量明显高于花和鳞茎。 2. 对经血清学检测带有LSV的百合病汁液和组织切片电镜观察发现,有短线状病毒粒子(593.29~639.97×12.15~14.12nm),确定为LSV,但没有发现内含体。 3. 以百合叶片和鳞茎为材料,对百合总RNA 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Trizol法最适合于百合组织总RNA 的提取。 建立RT-PCR 的有效检测体系和优化检测体系。主要研究了RT 主要反应成分dNTPs、RNasin、引物、AMV、模板浓度及RT 时间对RT 反应的影响;PCR 主要反应成分dNTPs、Mg~(2+)、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浓度对PCR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要获得良好的RT-PCR 扩增,RT 体系中dNTPs、RNasin、引物、AMV、模板浓度要达到0.4mmol/L、0.3U/μl 、0.4μmol/L、0.1U/μl、0.005μg/μl 以上;RT 时间不宜少于40min;PCR 体系中dNTPs 浓度至少要达到0.1mmol/L,在0.2mmol/L~0.3mmol/L 范围内可以获得最好地扩增效果;Taq E 浓度要达到0.015U/μl 以上;引物浓度不宜低于0.2μmol/L 但不宜高于0.7μmol/L;Mg2+要达到0.8mmol/L。以上各种成分用量的减少有效地降低了病毒检侧的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1234187246572142592

1 洪艳华,殷广峰,张立军百合脱毒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邹立扣,王红宁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3年01期 3 王继华,丁元明,王丽花百合无症病毒云南分离物的CP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03年06期 4 张开春,侯义龙,胡文玉,吴禄平,林珂,张晓明采用RT—PCR技术检测苹果病毒[J];果树学报;2001年06期 5 王凤兰,周厚高,宁云芬,黄子锋球根花卉病毒病及脱毒的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1年03期 6 袁小环,李青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植物病毒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01年06期 7 洪波百合花卉的研究综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施曼玲,周雪平植物病毒病的诊断技术[J];微生物学通报;2000年02期 9 洪健,陈集双,周雪平,李德葆植物病毒的电镜诊断[J];电子显微学报;1999年03期 10 陈海如,刘进元,朱水芳,孔宝华,蔡红,蒋小龙,刘宝玉,杨丽霞'99昆明世博会植物检疫病毒快速检测体系已建立[J];植物检疫;1999年04期 1 吴杰;王晓静;王文和;何祥凤;张克中;庭院百合新品种引种试验[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C];2016年 2 王蕴波;崔志新;百合的开发与利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谈珺;朱水芳;李凯兵;蒋寒;周健勇;陈丹;陈升毅;南海口岸首次从荷兰进口百合中检出百合无症病毒[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燕梅;大理地区百合高产栽培技术[A];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省农科院“八百双倍增工程”科技培训暨云南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姜利民;李鹏;戈振扬;于英杰;盛庆伟;易怀锋;李立成;百合地下组织的三维可视化模拟[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国峰;张金政;庄平;大百合的引种栽培[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文洪;洪健;陈集双;百合病毒病病原的分子鉴定[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周树军;原位杂交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A];2008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谢松林;王仙芝;张延龙;牛立新;Jaap M.van Tuyl;百合三系间杂种的创造及其应用潜力[A];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红利;孙振元;赵梁军;韩蕾;巨关升;缩节胺对百合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相关知识

揭示病毒对百合生长的影响
兰州百合受病毒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
应用细菌磁颗粒RT
兰花上凤仙花坏死斑病毒和建兰花叶病毒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兰州百合病毒病研究揭示病毒对生长与营养品质的影响—新闻—科学网
园艺植物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兰州百合生长和鳞茎营养品质受病毒影响研究获新进展
梗阻性无精症症状
主要花卉病毒的种类及其症状(一)
百合缺素症

网址: 百合无症病毒R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9988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当前呼吸道疾病呈现哪些流行趋势?
下一篇: 百合脱毒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