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的繁殖).ppt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的繁殖).ppt

菟丝子属 缠绕寄主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无根,叶退化,茎多为黄色或橘黄色丝状体,头状花序、蒴果。茎上产生吸盘。 菟丝子 日本菟丝子 菟丝子危害梨和女贞 ??????????????????????????????????????????? 菟丝子的吸器 菟丝子的吸器 全寄生型的根寄生草本植物。寄主多为草本,以豆科、菊科、葫芦科植物为主。 叶片退化鳞片状,无叶绿素;穗状花序;蒴果;无真正的根,只有吸盘吸附在寄主的根表,以短须状次生吸器与寄主根部的维管束相连。 列当属 向日葵列当 寄生仙客来的列当 常绿小灌木、枝条无明显的节与节间,穗状花序,两性花,浆果。 寄生阔叶树,半寄生,茎寄生,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经鸟类消化道传播。 桑寄生属 桑寄生 桑寄生 桑寄生 颜色鲜艳的果实吸引鸟类啄食,种子随粪便排出 桑寄生 植原体感染昆虫,穿过肠道壁,在血淋巴中繁殖,通过唾液腺,并进一步繁衍。当取食新的寄主时,通过唾液侵染植原体的韧皮组织。 植原体--花器畸形 (花变绿/花变叶) 植原体--长春花花变叶 植原体--月季绿瓣病 植原体--月季绿瓣病 山核桃树丛枝病(植原体) 植原体--从枝病 植原体--枣丛枝病根上萌生疯蘖 植原体--丛枝病 (Witche`s broom) 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broom 总结: 典型细菌 放线菌 植原体 螺原体 位置 全株 表皮部 韧皮部 韧皮部 细胞壁 有 有 无 无 四环素 敏感 敏感 敏感 敏感 青霉素 G+敏感 不敏感 不敏感 传播 多种 虫/嫁接 虫/嫁接 人工培养 能 能 不能 能 病毒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 六、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1、病毒的传播 植物病毒无主动侵染寄主的能力, 传播方式有: 种子、花粉和其它繁殖材料传播 嫁接传播 机械传播(汁液传播) 介体真菌、介体螨类、介体菟丝子 介体昆虫(蚜虫、飞虱、叶蝉等) 介体传播 非介体传播 介体线虫 重点 非持久性病毒 获毒期、潜伏期、传毒期、持毒期均很短(几秒至几分钟),蚜虫传毒多属于此类,又称为口针传毒,蚜虫试探性取食即可传毒。 传毒昆虫主要是蚜虫,引起花叶症状,如大豆花叶病毒。 重点 持久性病毒 获毒期、潜伏期、传毒期、持毒期均较长(几小时至几天、十几天),病毒可进入介体血液循环系统,有的还可在介体内增殖,称增殖型病毒,介体获毒后,有的可终生传毒或经卵由子代传毒。传毒昆虫主要是叶蝉、飞虱,引起黄化、矮缩、丛生等症状,如水稻矮缩病毒和水稻条纹病毒。 重点 半持久性病毒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介体获毒饲育期和传毒时间均较长,病毒在介体内可循回但不能在虫体内增殖。昆虫蜕皮后即失去传毒能力。 包括所有的非增殖型病毒。 九 亚病毒(定义)   类病毒是小的(246-401nt)、单链、环状RNA分子、无蛋白外壳的RNA致病因子。 命名同病毒,但将Virus改为Viroid. 如: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PSTVd A VIROID is a… VIR (virus) OID (-oides, like) particle. 重点 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Nematode)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属动物界线虫门 。 一、身体结构(四个系统) 宽为0.01-0.05mm,长0.3-12mm。虫体包括体壁和体腔两部分。 体壁:角质层、下皮层和肌肉层。 体腔: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缺乏真正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重点 虫态为3种,分别为卵﹑幼虫(蜕皮4次)、成虫。幼虫为4个龄期。植物线虫一般为两性交配生殖,也可孤雌生殖。 主动传播 通过水﹑水膜向寄主迁移 被动传播 水流﹑介体昆虫和人为传播。 三、生活史及传播途径 重点 属 特征 引起的病害 粒线虫属 线形,垫刃型食道 多寄生禾本科植物的地上部,破坏茎、叶或子房形成虫瘿。小麦粒线虫病 茎线虫属 线形,垫刃型食道 内寄生线虫,可危害植物的地上和地下,引起组织坏死。水稻茎线虫病、马铃薯茎线虫病 滑刃线虫属 线形,滑刃型食道 危害植物的叶、芽,水稻干尖线虫病 异皮线虫属 雌雄异型,雌虫

相关知识

最新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资料
植物保护学通论章节知识点
植物保护学通论期末整理(共21页).docx
植物保护学通论章节知识点.doc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二章 植物病原
植物保护学1
植物保护学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植物保护学通论(关于植物保护学通论简述)
植物保护通论复习资料

网址: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的繁殖).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023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学概论(已修改)
下一篇: 真菌学(李敏慧)植物内生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