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让慈禧爱不释手的玩意儿,竟然是它!

让慈禧爱不释手的玩意儿,竟然是它!

人生百态流转于指尖

文 | 往复

上天赋予了穷人孩子一种怎么都玩不坏,到处都是,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变玩具——泥巴。或许,你已经忘记了它,但是,有人不会忘,它根植在人们的心里,长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了一棵枝叶婆娑的大树……记起时常坐在树荫下,摇着一把旧蒲扇,回味那种无瑕的时光,陶醉在久远的乐趣里……

往往是一场透雨过后,孩子们就会聚集在一块儿,来到大街上,释放一下被雨憋在家里的闷气。这时候,到处可见的泥巴便扯出了他们玩泥巴的兴致,一个提议,便会得到众人的响应。

兴致勃勃捏飞机捏坦克捏大炮,捏猪捏狗也捏人……虽然捏什么不像什么,但在孩子们心目中那就是飞机坦克大炮,那就是猪狗和人了。在这方面孩子们有个共同的崇拜对象——捏泥人。

冯骥才说:“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相传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慈禧面前,摆了一列寿礼。开滦矿物局送的纯金雕塑《金八仙》摆在了最前,内务府大臣庆宽的“泥人张”摆在了最后。慈禧前面的看都没看,径直走到最后,拿起“泥人张”即爱不释手,庆宽因此得慈禧宠爱。

“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它创始于清代末年,创始人张明山。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创作的他,练就一手绝技,18岁得艺名“泥人张”。为人捏像,他只须和人对坐谈笑,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且能藏泥于袖,悄悄抟塑人像,形神毕肖,栩栩如生须眉欲动。

泥人张色彩静雅和谐,“三分塑,七分染”,颜色雅致,层次丰富细腻,至为传神。

徐悲鸿曾赞叹说,“色雅而简,至其比例之精确、骨骼之肯定、与其传神之微妙,据我在北方所见美术作品中,只有历代帝王中宋太祖、太宗之像可比拟之。若在雕刻中,虽杨惠之不足多也。”

道光二十四年余三胜到天津演出,他是道光年间春台班领衔主演,以擅唱“花腔”著称,是当时响当当的名伶。18岁的张明山观其演出数次,终塑成一尊余三胜泥像,抓住了他的神态特征,被誉为“活余三胜”,一时名噪。只要现场看着就可以一边看一边做出来,被他捏过像的京剧名伶有谭鑫培、杨小楼、汪桂芬、程长庚、田桂凤等等。

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二十日的《大公报》的“天津人物志”有一段纪念张明山的文章:“至其如何工作?不过在观戏时,即以台上角色,权当模特儿,端详相貌,剔取特征,于人不知不觉中,袖中暗自摹索。一出未终,而伶工像成;归而敷粉涂色,衬以衣冠,即能丝毫不爽。”

清朝末期,张明山曾被召进宫,捏塑各种古今人物像。张明山不愿长期埋头宫内,专受皇家驱使,最后逃了出来。在上海躲避几年,才返回天津。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一代泥塑大师因感冒而逝,终年八十岁。但他开创的“泥人张”艺术,经后人继承和发扬。

“泥人张”经过百年风雨,起起落落,依然传承至今,谓之“世家”。“世家”一词出自《史记》,表示家族三世以上从事同一事业,而“泥人张世家”,艺传六世,代有名家。“世家”俨然已成为这个家族企业的独特标志。

泥人张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过去一直是家族传承。1958年,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成立,才让这门父传子承的民间艺术真正跨越家族的门槛成为社会艺术。

从第一第二代的艰苦创业,到第三四代面对社会变革的无奈,再到第五第六代的重启征程,世家底蕴赋予了“泥人张”永不枯竭的动力,同时又给了“泥人张”一种清新淡雅的贵族气质——不甚张扬,但从不动摇。

相关知识

慈禧的保养美容方法
丰富多彩的蔷薇品种,让你爱不释手
秋天开花的兰花品种,花香清幽,让人爱不释手
光绪花四万两银子给慈禧买生日礼物,结果被太监嘲笑
百合花的美丽与象征意义,让你爱不释手!
慈禧真正的养生秘诀却是抽烟*星星论道
慈禧=花卉图
竟然是真花 1989创意植物标本壳赏析
又到一年过敏季,真正“元凶”竟然是它!这样预防→
【折纸】让人爱不释手的花球,简单又漂亮,手残党也能学会

网址: 让慈禧爱不释手的玩意儿,竟然是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061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戏剧盛宴来袭!2017武汉大学生
下一篇: 星期天的红唇:无色与有色的三岛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