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桃草
坠桃草,中药名。为兰科植物葱叶兰Microtisunifolia(Forst.)Rchb.f.的全草。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具有滋阴益肾之功效。用于疝气,白浊,带下。
功效作用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滋阴益肾;治膀胱疝气,白浊及妇女白带。”
临床应用
1、治小儿疝气、睾丸肿大及气胀肚痛:配伍八月瓜、阴桃子=算盘子等。
2、治膀胱疝气,白带:双肾草15-30g(鲜品60g),煎汤服。
加工炮制
植物学信息
块茎较小,近椭圆形,长4-7毫米,宽3-6毫米。茎长15-30厘米,基部有膜质鞘。叶1枚,生于茎下部,直立或近直立,叶片圆筒状,近轴面具1纵槽,长16-33厘米,宽2-3毫米,下部约1/5抱茎。总状花序长2.5-5厘米,通常具10余朵花;花苞片狭卵状披针形,长1-2毫米;花梗很短,连同子房长2-3.5毫米;花绿色或淡绿色;中萼片宽椭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多少兜状,直立;侧萼片近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0.8毫米;花瓣狭长圆形,长约1.2毫米,宽约0.5毫米,先端钝;唇瓣近狭椭圆形舌状,长1.5-2毫米,宽约1.2毫米,稍肉质,无距,近基部两侧各有1个胼胝体;蕊柱极短,顶端有2个耳状物。蒴果椭圆形,长约4毫米,宽2-2.5毫米。花果期5-6月或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