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杂交育种的概念和意义 11.1.1杂交育种的概念及分类 基因型不同的类型或个体间配子的结合叫做杂交。 根据杂交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分为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 近缘杂交是品种内、品种间或类型间的杂交; 远缘杂交是种间、属间、或地理上相隔很远不同生态类型间的杂交。此外,还有无性杂交,如体细胞融合或体细胞杂交。 通过杂交途径获得新品种的方法称杂交育种。 按照植物繁殖习性、育种程序、育成品种类型不同,杂交育种分为常规杂交育种、营养系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和优势杂交育种。 11.1.2杂交育种的意义 1)综合亲本的优良性状 2)产生新性状 3)产生超亲性状 4)新品种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11.2 杂交育种的准备工作 11.2.1制订杂交计划 11.2.2杂交方式的确定 11.2.3 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 11.2.4 了解亲本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 11.2.5 准备杂交用具 11.2.6 培育亲本种株和花粉处理技术 11.2.1制订杂交计划 根据整个育种计划要求和育种对象的开花授粉习性,制订杂交工作计划。杂交育种计划从大的方面讲包括育种目标的确定,杂交组合、杂交方式的选择,亲本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的了解,调节花期的措施,亲本种源的选择,杂交数量和日程安排,克服杂交不孕性的措施和人力、物品、经济预算等。 另外,制订杂交工作计划,主要考虑杂交组合数、具体的杂交组合、每个杂交组合杂交的花数(杂交株数和每株杂交的花数等)、杂交进程(花粉采集和杂交日期)、操作规程(杂交用花枝与花朵的选择标准、去雄、花粉采集与处理、授粉技术和授粉后管理要求)等。杂交花数取决于计划培育的杂种株数。一般来说,对一、二年生有性繁殖植物来说。坚持“多组合、小群体”的原则,即尽可能多做杂交组合,每个组合种植的株数可适当少一些。 11.2.2杂交方式的确定 1)两亲杂交 (1)单交 (2)回交 2)多亲杂交 (1)添加杂交 ①三交 ②四交 (2)合成杂交 3)聚合杂交 4)多父本混合授粉杂交 (2)回交 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的方式。 轮回亲本 (recurrent parent):多次参加回交的亲本 非轮回亲本 (nonrecurrent parent) :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 三交:(A × B)× C 四交:((A × B)× C)× D (英国野生菊×栽培雏菊)×德国雏菊)×日本雏菊 ↓ ‘沙斯塔’雏菊 (大花、纯白、高度重瓣) 11.2.3 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 1)亲本选择的原则 (1)明确目标性状,分清主次 (2)掌握育种目标所要求的大量原始材料,研究了解目标性状的遗传规律 (3)亲本具有尽可能多的优良性状 (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 (5)优先考虑数量性状 (6)用一般配合力高的材料作亲本 (7)优先考虑用稀有可贵性状的材料作亲本 2)亲本选配的原则 (1)父母本性状互补 (2)选择地理上起源较远、生态型差别较大的亲本组合 (3)选择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为母本 (4)要考虑亲本的育性及亲本杂交亲和力 (5)分析亲本的遗传规律 11.2.4 了解亲本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 自花授粉:如牵牛花、凤仙花、香豌豆等。 两性花:蔬菜植物中的番茄、茄子、辣椒、大白菜和甘蓝等;果树植物中的桃、葡萄;观赏植物中的月季、山茶等。 在两性花中有雌雄蕊同时成熟的,如梅花;雄蕊早于雌蕊成熟的,如香石竹;雌蕊早于雄蕊成熟的,如银胶菊、鹅掌楸等;甚至同一花序内开花顺序也有不同,如苹果中心花先开(离心开),梨边花先开(向心开);也有柱头异长的,如百合属。 有的虽是两性花,有自花不孕的,如油茶;也有自花能孕的,如翠菊;一些自花授粉植物,开花前已授粉,即闭花授粉,如豇豆等豆类植物。 单性花:雌花和雄花着生在同一植株上为雌雄同株,如葫芦科蔬菜植物,果树中的核桃、板栗、柿子,观赏植物中的,如柏、松等。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不同植株上的为雌雄异株,如蔬菜中的菠菜、芦笋,果树中的银杏、杨梅,观赏植物中的杨树、柳树等。 花的传粉方式有虫媒花和风媒花两种。 花部构造 1)两性花 2)单性花 3)传粉方式: 虫媒花 风媒花 4)授粉特性: 自花授粉; 异花授粉; 常异花授粉 11.2.5 准备杂交用具 确定杂交计划后,应将所需的杂交用具准备妥当,主要有去雄用镊子或去雄剪,贮粉瓶,干燥器或干燥剂,授粉器,塑料牌,扩大镜,
相关知识
第11章 抗病育种
作物育种学clp第11章抗病虫育种课件.ppt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件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2版)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件.pptx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ppt
园林植物花育种学ppt课件第5章 杂交育种.ppt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高中生物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ppt
网址: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第11章 杂交育种.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0897.html
上一篇: 科学回家 |
下一篇: 山桃草的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