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开大染坊的他,抗美援朝时是山东捐献飞机的第一人
原创|马连成
曾经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的主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抗美援朝时,他响应国家号召,自己捐献了一架飞机,成为山东省以个人名义捐献飞机第一人,为济南工商业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有限,冬天跟着爷爷去洗澡,铭新池当为首选。那时交通没现在便利,主要靠步行。其次,另一选择是去制锦市花店街西头,富康街上的四海春浴池。
小孩子很少有主动跟着去洗的,每次途经筐市街时,爷爷总会在老街拐角的糕点店里买两包形似小红帽的鸡蛋糕和上面裹着糖粒的广东饼,用来鼓励我。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位于筐市街北面的“制锦市”,这个街名就像其它老济南旧街老巷的名子渐渐进入了我的记忆中。听起来也怪,以前像剪子巷和箅子街一带都有经营小手工业作坊聚集;筐市街,本为经营箩筐行当的居多;不像旁边热闹的估衣市街,有众多老字号买卖铺子云集,繁华的街景好像现在的泉城路金街。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旧迎新,再瞧瞧,如西门大街,南门大街,顺河街,舜井街,朝山街,泉城路,文化东(西)路,经纬路,共青团路以及后来的北园大街等等。还有老城内大大小小因以历史典故,民间传说而命名的那些旧街老巷,如闵子骞路,舜井街,历山路,芙蓉街等,民间流传着“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
那些街名,有的因有名泉名胜而取名。如明湖路,趵突泉路,黑虎泉路,还有后来的泺源大街,舜耕路等;像以前的林祥南(北)街则与旧时的林祥门和林祥桥有关;普利街与普利门有关;海晏门大街与海晏门有关。
原先我家在上新街,街北有饮虎池,所以有了饮虎池前街(后街)。以前有些街名平时经老百姓叫顺了口,便传了下来。
“制锦市”起初的由来,位于济南天桥区的制锦市分前街和后街。制锦市前街南首连朝阳街,北首连铜元局街,西通镇武街,东连制锦市后街。此片区域被济南人称为“制锦市”。这里是济南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
制锦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更以济南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地而驰名。这里泉水淙淙,民风淳厚,自古水陆交通便利,其兴盛始于明代,经由济南城通达北京、长清、齐河等地的古代“官道”即途经此地。
据说制锦市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已经不止百年,济南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历下亭原址就在该街办辖区的五龙潭公园内。历史上有名的官办铜元铸币厂,汇泉楼饭庄、宏济堂阿胶厂以及酱菜园、烟膏局、造纸厂、面粉厂、印染厂等等济南早期民族企业都首先开办在现在的制锦市街道辖区内。
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吸引了众多著名人物在此居住和生活,王尽美与邓恩铭(革命先烈)、何思源(民国教育家)、余修(山东师范大学原院长,原《济南日报》主编)、欧阳中石(书法大家)、武中奇(著名书法家)、张东木(近代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原济南市副市长)等人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据说,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济南府城图》中,现今的制锦市街一带,那时仍是一片水湾,名叫"三娘子湾"。
在清光绪年,济南开埠前《省城街巷全图》中,"三娘子湾"一带,水面已不存在,是一片莲塘和蔬菜地,人们称之为"菜园子"。在此种菜种藕的农民,便用棘榛(酸枣树枝)作地界。南部山区的农民便肩挑车推把棘榛运到这里来叫卖,因卖棘榛的逐渐增多,便成了棘榛市。形成街道后,人们便习惯称该街为"棘榛市"。后因"棘榛(zhi jin)"与"制锦"在济南话中发音相谐,为求其雅,遂以制锦市为街。
随着社会发展,以前这里有林立的厂房和机器的轰鸣,“这里有工人的汗水和人民的智慧,这里还有勇于探索、救亡图存的民族实业家,这里是济南近代工商的发源地之一。” 这是花店街文化墙导语处所写的内容。这排文化墙介绍的10家近代民族企业分别是:织布厂、泰祥顺染织厂、东元盛印染厂、山东烟膏局、泺源造纸厂、济南电灯公司、宏济堂阿胶厂、成记面粉厂、北厚记酱园、春和祥茶庄。据记载,济南开埠后,制锦市街成为交通要道,逐渐形成了以制锦市街为中轴,涵盖周边街巷的商业区,而筐市街就是附近繁华街巷中的一条。这里有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街巷。
清末周村商贾云集,是全国闻名的“旱码头”,纺织业鼎盛,张启垣于1898年在这创办了东元盛染坊。经过20多年的发展,1937年张东木接手东元盛时,它已成为一家成熟典型的现代化企业。张东木创造出的“名驹”和“双鱼”两个名牌,驰名省内外20多年,直到上世纪50年代,依然名气不减。
张东木又名张树栋,把“栋”字拆开就是“东木”。张东木是山东桓台人,生于1913年,1937年7月于北京回到了济南,成了“东元盛”的少东家。解放后,1966年,东元盛改为国营企业,更名为国营济南第二印染厂。
与制锦市街相连的锦缠街往西走,在一片平房外墙上有一块牌子,上面显示这里是济南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张东木故居及东元盛染坊旧址,这处染坊就是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大染坊》故事的原型,如今只是不起眼的民房,“隐藏”在小小的街巷中。
东元盛染坊是济南第二印染厂的前身,创始人张启垣和少东家张东木,都是济南民族工商业中响当当的人物。张氏故宅位于制锦市小区的锦缠街47号,是一座带有北方典型特点的四合院。北屋五间,青瓦抱厦,飞檐翘脊,乍看是极其高大宽敞。再细看,那木格窗棂,那雕梁画檐,,,书香门弟、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信奉孝为天下先、品格如精金美玉,散发着幽幽儒商气息,让这房子在威严中又透出一丝秀气。
院子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以及五间南屋。每到春天,院子里东侧有一棵丁香,丁香花花香袅袅!院子里西侧是一棵香椿树,树上椿芽鲜嫩,正散发着一股股特别的清香。环视整个院子布局,感觉它虽然没有南方园林的那种湿湿的而又有点缠绵的秀气与灵性,但不失北方园林的那种厚实的而又让人倍感山东人的纯朴与实在。
曾经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的主要故事情节便是“东元盛”的发展经历。“东元盛”是山东近代著名的民族工业之一,济南市第二印染厂的前身,由桓台人张启垣创办于清末。张启垣就是张东木的父亲,也就是锦缠街47号院最早的当家人。
1930年,张东木到北平汇文中学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时,正在当时北平辅仁大学读书的张东木回到了济南,成了“东元盛”的少东家。
张东木接掌染厂以后,积极探索,并创出了“名驹”和“双鱼”两个名扬全国二十年的名牌,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依然响当当名气不减当年,出口贸易巨增,且影响范围甚至到了东南亚一带。
济南解放后,在他37岁时成为济南市第一任副市长,一干就是九年;
朝鲜战争爆发后,张东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己捐献了一架飞机,成为山东省以个人名义捐献飞机的第一人。
其实,老济南还有很多民间传说、趣闻和民俗故事。
100多年前,济南自主开埠后,制锦市、估衣市街等是连接老城与商埠区的交通纽带,也成为推动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作者简介】马连成,山东济南人,曾为公司企划部总监 齐鲁晚报“青未了”文学网专栏作者、“青未了”生活空间专栏作者、齐鲁壹点号“月上西楼”自媒体专栏作者、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
个人作品曾发表在齐鲁晚报、《当代散文》、《走向世界》等省级刊物上;在纪念济南改革开放40周年“梦想与辉煌”大型征文活动中获奖;本人自媒体被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为2019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号十大个人号;曾在“战疫”期间发表多首诗歌和“战疫视频”荣获齐鲁壹点“清泉计划奖励”,并荣获2020年齐鲁壹点优秀壹点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这场抗美援朝战斗故事演讲比赛,有看点!
前方喷嚏预警!秋天的花粉过敏比春天还犯规
枯草朽木皆有情 “植物贴画”第一人
乘坐飞机流程图
世界垂直花园第一人,...
中国环保装修第一人
云南的干花可以带上飞机吗
他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园林之父”的园林大家
成立航空俱乐部 残疾人圆了他的“飞天”梦
重生:航空工业霸主从造大飞机开始
网址: 青未了|开大染坊的他,抗美援朝时是山东捐献飞机的第一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1685.html
上一篇: 樱舞红陌上,夕霞醉花间! |
下一篇: 杏花微雨,南风暖窗,芳菲四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