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高观国的《金人捧露盘·水仙花》
梦湘云,吟湘月,吊湘灵。有谁见、罗袜尘生。凌波步弱,背人羞整六铢轻。娉娉袅袅,晕娇黄、玉色轻明。
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怕佩解、却返瑶京。杯擎清露,醉春兰友与梅兄。苍烟万顷,断肠是、雪冷江清。
译文
梦湘神,吟湘神,追怀湘神,罗袜无尘。植根水中,婷婷立于水面,宛如凌波仙子,身披薄薄轻纱无盛娇羞。体态娉娉袅袅,色如娇黄,莹如润玉。
花香而静,水寒冷,琴心幽怨,见花而惊喜无边。只希望水仙花慢慢凋零败落,不要像江妃二女那样在人间打个照面就又返回仙宫去了。水仙花状如高脚酒杯,其中盛满了醇酒般的清露,高高擎起,连那挚友春兰和梅兄也要为之酣醉。苍烟万顷、雪冷江清,无怪乎娇弱的水仙要“断肠”于此了。
注释
湘灵:即湘水女神,传说舜的二妃娥皇、女英死后为湘水之神。
六铢:六铢衣,佛经中称忉利天衣重六铢,是一种极薄极轻的衣服,由此可见其体态
这首词的本旨是写水仙花,但从头至尾没有直接点出。看他运笔,似乎每一笔都在写湘水神女,实际却是笔笔在写水仙花,水神水仙,交融在一起,直至把水仙写得有血有肉,有灵有气,显的亭亭玉立,飘然若仙,由此,足见作者运用比拟这一手法已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方。作者用拟人笔法,把水仙花作为水仙神女,加以形容描绘,故上片起三句连用三个“湘”字,借湘水女神比拟水仙。“湘灵”即湘水女神,传说舜的二妃娥皇、女英死后为湘水之神。这里用以比拟水仙花,既增加了神话的色彩,又能唤起读者美的联想,扣题“水仙”。“云”、“月”,是艺术烘托之笔,为水仙的出现造成一种云月朦胧的静美境界。“梦”、“吟”、“吊”,则表现了作者面对水
自宋代开始,诗词文人开始大量吟咏水仙,一方面受宋代崇尚理学的思想有关,该时代词人善于从自然中探寻事物的哲理。该词词人在清晨赏花之时看到清逸幽雅的水仙花,产生惜花留花之意,由此创作该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黎冬瑶·华兹华斯与高观国水仙诗差异性研究———以《咏水仙》和《金人捧露盘·水仙花》为例:文化学刊,2017年2月
《金人捧露盘·水仙花》是一首咏物词。该词上片巧借神女形象为水仙花传神写照,侧重于外表形态;下片则深入一层,探寻其精神世界。这首词清新典雅,意境绵长,别有一番韵味;词中创造性地运用比拟的手法,把水仙花比作湘水女神,将水仙花描绘得有血有肉、飘然若仙,让人顿生爱怜之意,非常惹人遐思。
高观国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与史达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词亦齐名,时称“高,史”。其成就虽不及史达祖,但也有值得重视之处。他善于创造名句警语,如“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都颇为后人传诵。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为“南宋十杰”之一。有词集《竹屋痴语》。► 120篇诗文 ► 58条名句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相关知识
关于水仙花的古诗(165首)
赞美兰花的诗有哪些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全词翻译赏析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全诗赏析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阑深处艳精神。”全诗赏析
花满人间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全诗赏析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全诗赏析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全诗赏析
栀子花诗翻译赏析
网址: “娉娉袅袅,晕娇黄、玉色轻明。”全诗赏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1702.html
上一篇: 苏轼《海棠》原文及翻译赏析 |
下一篇: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