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随笔杂谈

随笔杂谈

.

二月有个“花朝节”

—— 年节杂谈之二

孙国林

.

50da81cb39dbb6fd8dd00c8fdafee61e952b37f5.jpeg

.

农历二月,就是阳历的阳春三月了,大地回暖,桃李盛开,百花绽放,真是一个花季来临的时节,听老一辈人说,在这农历二月、阳历3月里,还有个“花朝节”呢。这里的“朝”读“zhao”,“花朝”意为“百花的生日”。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所以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 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

在中国古代,“花朝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花朝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世界上像中国这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不多,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而且,这花的节日与现代的3.8妇女节同在3月,女人如花,这也是一个韵味深长的巧合吧。

“花朝”一词最早见于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就是农历二月十五。

​花朝节至迟在唐代即已形成,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很常见,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早春》)、卢纶的“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题念济寺晕上人院》)。民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花朝节这天曾亲自在御花园中主持过“挑菜御宴”;女皇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花朝节这一天,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赏赐给群臣。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人们视为同等重要的岁时节日。

自北宋开始,这一传统节日扩大到民间各阶层,每逢这一天,为了纪念百花的生日,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到花神庙烧香祈福等风俗。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说:“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

到了明、清时期,花朝节仍为文人雅士们时常提及,清人蔡云写有一首《咏花朝》:“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是那时候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

至民国后,这一传统节日渐消亡。目前,只有个别地方还在盛行,如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的花朝节、江苏扬州一带丁伙乡村花朝节、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花朝节。此外,花朝节已鲜为人知。

时至公元2015年,又有人提及了这个节日。这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何水法提出提案,建议重新恢复“花朝节”。

在他看来,四季轮回、花开花落,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育未能广泛普及的古代,四时节日的庆祝活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彰显及传承人伦教化的作用。

他说:“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得到了很好的延续,然而,在春天万物萌生之后、秋季累累硕果丰收之前,百花盛放的花朝节,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提案中,何水法建议将“花朝节”的日期确定为春之半,即农历二月十五,与秋半的八月十五对应,并将其定为法定假日、举办相应的教育活动,让民众能够充分接触大自然、接近文化艺术。

何水法说:“从国家层面恢复‘花朝节’,可以传承节庆背后的优秀民俗文化。”

他还认为: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当下,我国的传统节日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譬如端午节曾被韩国拿去申遗,国内民众普遍追捧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日”,中国自有的传统节日氛围却在日渐减淡。在这样的背景下,“花朝节”的恢复能够起到带动与引领作用,“让传统节日‘活’起来,使优秀民俗文化得到继承与传播。”

何委员的这个提议,似乎还没有得到国家首肯。

近若干年来,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崛起,成为国家经济的增长极和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各种名目、各样花色的“花节”风起云涌,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我们县不甘人后,也是以赏花经济为切入点,大力推动旅游观光、农业果业全面融合,实现旅游、花果产业竞相发展态势。天气渐暖,漫山遍野的各类花卉争相怒放,走进花丛,放眼望去,鲜花簇簇,姹紫嫣红,花间香气,沁人心脾。各乡镇因地制宜,相继举办桃花节、梨花节、油菜花节,不断增强了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人们熙熙而来,前来赏花看花,络绎不绝,实在是我们国泰民安的盛世风景线了。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可以说,这个“花朝节”,在我们全域旅游的千里山乡,已经在事实上复苏了。

.

作者简介:孙国林,建始一中退休教师,多年笔耕,曾在县新闻中心任《茨泉》杂志编辑,在《茨泉》发表报告文学10余篇计20余万字。近20年为县电视台春晚撰稿人,并撰写电视专题片脚本20余篇。现有回忆录80万字,未出版。

相关知识

花卉摄影杂谈
春分随笔:一年之计在于春
孤独症孩子教育随笔
花卉摄影杂感(五)杂谈拍摄角度
迎春花儿开随笔
玫瑰花随笔
流年的浪漫情感随笔一则
施肥杂谈
优美随笔植物的情绪
幼儿园拼摆树叶教育随笔大班

网址: 随笔杂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359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朝节~12花神
下一篇: 这座有400多年历史的沪上古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