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清明节承载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恩”文化

清明节承载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恩”文化

    又是一年清明节,无论工作生活如何忙碌,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祭奠逝去的亲人,虔诚地寄托哀思。民俗专家表示,清明节祭奠先人的背后,其实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恩”文化,在悼念逝者的同时,让人们学会感恩和珍惜。

    据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淑红介绍,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冻土化开,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节的民间习俗很多,主要有寒食、墓祭、扫墓、插柳、踏青、郊游等,其中,祭祀祖先的习俗尤被百姓看重。

    据专家解释,最早的墓祭习俗早在周代就有,但不是清明时节,而是寒食扫墓。清明的扫墓习俗自唐代开始,应该是二者的融合。墓祭不仅要祭祀自己的直系血亲祖先,而且要祭祀历史上的有功之臣。在古代,每到清明节,朝廷要派官员到黄帝陵祭扫始祖陵墓。北宋时的清明节,男女老幼都要出郊上坟扫墓,一时间“车马如流,四野如市,香火缭绕,纸钱乱飞”。

    按照旧时习俗,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供祭食物并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于坟上,叩头行礼祭拜。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清明节的祭祀方法更加文明安全,“绿色”祭奠逐渐兴起。为逝去的亲人种一棵树,献一束花,倒一杯酒,让人们在宁静的氛围中,追思逝者,坚强生者。

    专家表示,清明节里尊亲敬祖、崇宗重嗣的传统习俗,是因为孝道是中国百姓最主要的伦理观念之一。养老送终、上坟拜土、祭祀祖先是古代生儿育女的价值所在。然而,我们提倡的孝道是亲人在世时的赡养、照顾、关爱和体贴,而不是亲人去世后奢排的葬礼、高大的陵墓和扫墓的铺张。唯此,当亲人去世后,子孙才会问心无憾。

    张淑红说,清明时节,当人们祭奠先人的同时,也在教育后代感恩先人,感恩朋友,感恩社会。这种根脉相连的传统文化,无形中强化了与人为善、和谐共存的民间根基。

相关知识

清明节花束制作.doc
清明节扫墓送什么花?
汉语成语承载了中华民族众多的文化因子,成语在中国婚姻爱情文化留下了许多蛛丝马...
2022年小学清明节扫墓方案(通用20篇)
清明节网上祭奠寄语
清明节祭扫,送什么花合适?(让鲜花传递对逝者的思念)
让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绽放德育之花
艺兰:兰花文化中的三重意义
云端上的萱草文化节,打好萱草育人、科技、产业、文化“四张牌”
2016清明节祝福语,清明节寄语

网址: 清明节承载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恩”文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407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过好传统节日 留住传统文化的根
下一篇: 论传统节日的传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