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棉花生育中后期正值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期,且以生殖生长为主时期,也是机采棉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期,是棉花田间管理的重点期。通过加强机采棉中后期田间管理,努力实现蕾、花、铃生长发育与温度、光照、水肥供应同步,防止早衰及贪青晚熟,及时做好病虫草害防治;促进营养合理分配,减少蕾、铃脱落,增加有效成铃数、铃重,促进棉铃适期早吐絮且吐絮集中,提高机采棉的产量和品质。

1.水肥管理原则

棉田刚打完顶后,棉花正在进行自我修复,此时切不可大水大肥,尤其是人工打顶,要避免赘芽生出,否则将会造成棉花侧枝旺长,棉田郁闭,影响通风透光,棉铃贪青晚熟,对棉花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滴灌棉田根据棉花的长势长相来进行施肥,花铃期(7月下旬)尿素6-7kg/亩、磷酸一铵4-5公斤/亩,钾肥3-4kg/亩,此期适当增施磷钾肥,对于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具有积极作用;结铃期(8月上旬)尿素2-3kg/亩,磷酸一铵2-3公斤/亩,钾肥1-2kg/亩;铃期(8月中、下旬),一般尿素1-2kg/亩,磷酸一铵1-2公斤/亩,钾肥1kg/亩左右。全生育期总滴氮肥量为38-40kg/亩,总滴磷肥20-25公斤/亩,总滴钾肥10-15kg/亩。

对于出现早衰现象的棉田,应适时适量增加水肥用量,同时可叶面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100~150g+尿素100g+水50公斤营养液1-2次,以减轻因早衰造成的损失。对于有旺长现象或旺长趋势非常明显的棉田,应适当进行水肥控制,尤其是水的控制,如减少滴水次数和滴水量,适当减少尿素施用量,增加磷、钾肥施用量。此外,应控制棉田湿度,加强棉田通风透光,防止棉田旺长造成郁蔽。

2. 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

促进棉田养分向蕾、花、铃等生殖器官合理转移,建立高产优质群体结构,减少蕾、铃脱落,增铃数和铃重。保持大行“一条缝”的通风透光状态,延长叶功能期;叶层、铃位分布合理,7月底花开在棉株顶部果枝,防止棉田早衰或旺长。

3. 打顶后的化控

人工打顶后,一般化控2次。第一次在打顶后5-7天,亩施缩节胺4~6克;5-7天后进行第二次化控,要适度重控,一般亩喷缩节胺8克左右;喷施缩节胺要使用吊杆喷打,对减少赘芽发生、塑良好株形,提高产量有良好效果。

化学打顶剂以触杀和局部内吸为主,只能触杀生长点的幼嫩组织(顶尖、腋芽),不能取代缩节胺,应按正常田间管理使用缩节胺。因为打顶剂只对顶尖、腋芽起作用,对控制节间和果枝伸长作用弱,必须用缩节胺进行化控。如旺长和水肥充足田块,一定要注意打顶剂使用后缩节胺的及时重控。

很多打顶剂都是高活性物质,和其他农药、叶面肥、调节剂等混用会发生反应降低药效。喷药前,要把喷雾机具用清水清洗干净,兑水时要二次稀释,以保证使用效果。

4.病虫害防治

(1)、棉蚜、棉花蓟马防治

根据今年的气候分析,今年棉蚜、棉花蓟马在我州可能中度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对此应使用吡虫啉、啶虫脒、或采用烯啶.吡蚜酮、噻虫嗪、藜芦碱及氟啶虫胺腈等进行喷雾防治。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尤其在7月底8月初,要特别注意棉花蓟马的防控,以免造成顶部棉铃受害减产。

(2)、棉叶螨防治

根据天气预报,今年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棉叶螨的发生,广大棉农切不可掉以轻心,根据发生情况,酌情开展防治工作。可采用长效药剂阿维.乙螨唑、阿维、丁醚脲、四螨嗪、炔螨特等药剂喷雾防治,使用方法上要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3)、棉花黄萎病防治

受6月下旬低温影响,目前棉花黄萎病已普遍发生,随着7、8月份的高温天气的影响,黄萎病将进入隐症阶段,但棉农切不可掉以轻心,随着温度的降低,黄萎病还将扩散蔓延。在此期间滴水追肥时要降低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的用量,同时降低水量,防止棉花出现旺长现象,可以有效防止棉花黄萎病的蔓延;对于发病棉田可叶面喷施恶霉灵或络胺酮,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同时配合随水滴施生物药剂遍枯草芽孢杆菌、乙蒜素1-2次,有一定防治效果。

此期应注意事项:喷施叶面肥或农药应在棉花开花盛期最好在早晨11点之前或下午6点钟以后喷施为好。防止喷在花柱上影响授粉,而影响棉花授粉。

5. 脱叶与催熟

(1) 脱叶催熟剂的使用时间。按照“絮到不等时,时到不等絮”的原则喷施脱叶催熟剂:即当棉花下部果枝自然吐絮率在30%以上或棉花上部棉铃铃期在45 天以上时,应及时喷施脱叶催熟剂;时间已到9月15日,棉田吐絮率未达到30%或上部棉铃铃期不到45 天时,在正常年份也应立即喷施脱叶催熟剂。

(2) 脱叶催熟剂的使用基本原则。在正常长势棉田,对于早熟且对脱叶剂敏感的品种,若施药时光照充足、温度高,则脱叶催熟剂用量应适当减少;在旺长、施药时间偏晚的棉田,对于熟性偏晚的品种、对脱叶剂不敏感的品种以及密度大的棉田,可适当加大用量。

(3)脱叶催熟剂的使用方法。第1次,每亩用脱吐隆15 g、乙烯利50 g,在棉田停水7~10 天后进行;第2次,每亩用脱吐隆12 g、乙烯利70 g,在第1次施药后7~10 天进行。脱叶催熟剂与助剂质量比为1∶4,每亩用水35~40 kg。要求喷施脱叶催熟剂时药液雾化质量好,喷施均匀。

6. 采收前的田间管理

喷施脱叶催熟剂后,及时检查施药质量和效果;还应加强田间管理,对棉田勤查细查,及时掌握棉花长势长相和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此时,机采棉田不宜进行滴水及追施肥料,防止机采棉返青,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及时清除棉田杂草,压实压好地膜及滴灌带,将遗留在棉田里的塑料袋、废弃农药包装物以及其他杂物等清理干净;对于田边地头的棉花,要及时进行人工采摘,以利于采棉机进地作业。

7.及时进行采收

当棉田脱叶率超过90%、吐絮率超过95%时,采棉机要及时进地采收,确保机采棉优质高产。将采棉机作业速度控制在每小时4~5 km,使采净率在95%以上,含杂率不高于10%,回潮率在12%以下。生产实践表明,采棉机提早进地采收或者是过晚进地采收,将会造成机采棉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

8. 采收结束后的田间管理

机采棉田采收结束后,应及时回收滴灌带,清理地表及土壤中的残膜,减少棉田污染;进行秸秆还田,清除残茬杂草,提高土地耕翻质量,施足有机肥,培肥地力。

原标题:《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及配套技术
棉花高产创建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022年棉花中后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棉花苗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棉花栽培与田间管理
棉花病虫害发生实况及中后期趋势预测
2020年八师棉花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向日葵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新疆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棉花种植技术

网址: 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861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果树水肥一体化辩析.ppt
下一篇: 温室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节肥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