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6篇(全文)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6篇(全文)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精选6篇)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 第1篇

下篇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思考题

1. 园林植物品种与良种的异同点; 2. 园林植物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 3. 简述优新品种培育的基本程序。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育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关于品种与良种的概念,园林植物育种学发展的历史和概况,遗传学、育种学和良种繁育学的关系。

第二章 思考题

1. 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定义; 2. 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时的原则; 3. 现代观赏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

第三章 思考题

1. 种质资源的概念和意义; 2. 种质资源的范围;

3. 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

4. 简述世界范围内各种质资源起源中心的植物的特点;

5. 简述我国8个植被区域的主要特点; 6. 简述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7. 如何保护我国花卉种质资源; 8. 种质资源考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9. 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有哪些。10.种质资源的收集

11.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第四章 思考题

1引种驯化的概念和意义 试述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的区别。3 引种驯化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在栽培上应采取和措施? 5 为什么要对引入的种或品种进行评价? 6 引种驯化时应考虑的因素 引种驯化的工作程序 8 引种驯化的技术措施

第五章 思考题 选择的概念和意义 2选择育种的方法 为什么说选种是育种的中心环节? 4 试述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5 芽变选种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6 怎样提高选种的效果? 7 选择的相应和遗传增益 8 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第六章 思考题

1. 芽变的概念;

2. 芽变的特点;

3.如何利用芽变进行品种培育、芽变选种的方法。

4.芽变的细胞和遗传学基础

第七章 思考题

1杂交育种的概念、意义和类别 2 杂交育种计划的制订和准备工作 3 杂交不亲和的机理是什么?如何克服? 4 杂交的一般技术 如何鉴别是真杂种还是假杂种? 6 试提出蓝色月季杂交育种计划? 怎样减少杂种后代的分离,很快形成纯系? 8 杂种后代的选育

第八章 思考题

1. 远缘杂交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2. 简述杂交不亲和的可能原因;

3.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远缘杂交

不育性及其克服方法、如何克服远缘杂交的技术困难。

4.远缘杂种的作用和意义 5

远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

远缘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 芽变育种 选择育种

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

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

引种驯化 第九章 思考题 杂种优势的利用

2.分子育种的操作技术 3.

花卉基因工程 第十三章 思考题

1. 外植体 胚状体 原生质体 人工种子; 2. 简述植物离体分化的类型;

3.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从外植体到组培苗的主要

过程;

4.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在育种上应用的主要方面。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概念 2.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

组织培养与育种

第十四章 思考题 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的区别、联系及作用何在? 2 如何进行品种登录、审定或保护工作?

第十五章 思考题 试述品种退化的原因及其机理。2 防止品种退化有哪些方法? 试举例说明建立花卉种子生产基地的必要性及其方法。品种审定的任务是什么?

1.良种繁育的任务 2.

园林植物的品种退化 3.

良种繁育组织与制度 4.

良种繁育的程序和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的田间试验设计 思考题

1. 育种试验设计的主要要求和基本原则; 2. 育种试验设计的特点;

3. 简述田间误差的来源和克服方法; 4. 如何确定试验因子和试验水平; 5. 根据你对某一观赏植物的了解,设计一

个试验对其品种特性进行分析。

1.田间试验的意义和设计原则 2.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

良种繁育

品种登录和品种审定

细胞及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 1 在花卉中如何利用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及其利用价值。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机理是什么? 3 试述花卉制种的主要步骤? 4 在花卉制种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 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 6 选育一代杂种的一般程序 7 杂种种子的生产 第十章 思考题 化学诱变的机理是什么?与辐射诱变有什么不同? 2 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哪些? 3 诱变剂的剂量如何选择? 诱变剂处理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辐射诱变育种的特点,射线的种类及其特性,辐射剂量和剂量单位,辐射的作用理论,辐射后代的选育。

2.化学诱变育种及其特点,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和性质,化学诱变处理的方法,化学诱变后代的选育。3.

空间诱变育种的概念和特点,空间诱变育种的原理,空间诱变育种的工作程序。第十一章 思考题 试述多倍体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2 自然界多倍体是怎样形成的? 3 用什么植物材料诱导多倍体效果较好?

4多倍体诱导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多倍体育种:多倍体的特点和产生途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多倍体的鉴定和后代选育;

2.单倍体育种:单倍体植物的特点及其产生途径,单倍体在育种上的意义,单倍体育种技术;

第十二章 思考题 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非常规育种有和异同? 2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有哪些?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4 解释下列名词:克隆 载体 转化 转导 感受态 转染 探针 核酸分子杂交 1.

分子育种概述 诱变育种

倍性育种

分子育种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 第2篇

一、名词解释(每个 3 分,共 15 分)

1.品种 2.单株选择法

3.区域试验

4.一般配合力

5.芽变

二、选择题(1 ~ 10 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 11 ~ 15 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答案错选、漏选或未选者,该小题不得分。)

1.下列资源保存方法中属于就地保存的有:()

A.植物园 B.种子库 C.基因文库 D.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在衡量植物杂种优势(H)时,超中优势的计算方法为(P 1、P 2 分别表示两亲本的性状平均值,F 1 为杂种一代的性状平均值):()

A.H = [F 1-(P 1 +P 2)/2]/(P 1-P 2)/2 B.H =(F 1-P 1)/P 1 C.H = [F 1-(P 1 +P 2)/2]/(P 1 +P 2)/2 D.H =(F 1-P 2)/P 2 3.对于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而言,下列基因型的杂交组合能产生后代的是:()

探究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第3篇

人类开始进行农业生产以后, 无论是刻意或者无意就会对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进行关注, 刚刚开始时人类是无意识的选择, 逐渐发展到以后有意识的选择。而有意识的选择就是指有明确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应用健全的鉴定方法进行的育种的选择工作。这样对育种的选择所起到的作用就会很大, 而效果也会非常明显。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在园林植物这方面, 有意识的选择逐渐增多。

2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指的就是以园林植物对大自然的适应性进行选择, 如果植物对大自然的适应性很强就会被留下来。这种选择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发展的, 因此产生一个新的物种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可是人工选择指的就是在人类逐渐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根据自己的某种喜好或者经济条件, 从大自然丰富的群体中或者人工造成的新物种中, 选择自己需要的群体或者物种, 这种选择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选择就是抛弃差的, 留下好的, 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 物种之间会进行竞争, 如果物种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都很强, 就会繁殖出更多的、更优良的后代;如果物种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弱, 繁殖的后代就会很少, 也没有很强的生命力, 就会逐渐被淘汰。而这种将物种保留或者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可是这个保留和淘汰的过程是人为造成的, 就是人工选择。

3 对育种进行选择的方法

3.1 混合选择

混合选择指的就是从原始的混合的群体或品种中, 可以根据品种的观赏性, 也可以根据品种的经济性等选择那些相似的和品种优良的个体, 接着将这些品种的种子或者植物混合在一起种植在相同的区域, 第二年, 将得到的种子或者植物和标准的品种进行比较, 并对其进行鉴定。

混合选择的优点在于这种方法非常简单, 容易操作, 可以快速的从混合在群体或者个体中选择出那些品质优良的品种, 同时得到比较多的种子或者繁殖的材料, 进而对其进行广泛的推广, 这样一来, 遗传特性就很丰富, 保持和提高了品种的优点。因此, 如果品种特性的遗传能力强、群体中的种类繁多、遗传的品质有很大的差别的话, 就能得到很好的对育种进行选择。

混合选择的缺点在其选择是根据表现型来的, 将种子混合起来进行繁殖, 就不能很好的对子代和亲代的关系进行判定, 导致不能依照子代的表现选择家系。所以如果品种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很差的遗传能力, 就会大大影响选择的效果。同时如果群体大体都相同, 还有环境不发生改变的话, 进行混合选择, 选择的效果就不是非常明显。这时, 如果想得到好的育种选择效果, 就要应用单株选择或者其他的育种选择方法。

3.2 单株选择

单株选择就是从原始的群体中选择出品质优良的单株个体, 收获和保存它的种子, 然后分别播种, 使之繁殖为不同的家系, 然后根据家系的表现对上年选择的个体的优劣进行鉴定, 然后再选择和淘汰时要以家系为单位。

单株选择的优点在于因为分别对选择的单株植物进行的编号, 然后才让其分别繁殖, 最后才对其家系进行鉴定, 这样一来, 一个优良的单株对应一个家系, 可以明确的根据后代家系的表现判定选择的单株植物的优良, 这样选择出的才是真正的优良品种。

单株植物选择的缺点在于这样方法是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如果选择了很多株植物就会占用很大片的区域, 实际进行操作时程序也很复杂。自花授粉植物指的就是同一朵花的花粉相互授粉或者同一株植物不同花朵之间进行授粉, 进而繁殖出后代的植物。因为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自花授粉的植物可以进行长期的自交, 同时繁殖的后代的适应能力也不会下降。所以, 在对自花授粉植物的育种进行选择时就可以降低选择的次数和年限, 一般来说应用的是一次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异花授粉植物指的就是不同植物花朵之间进行授粉, 然后繁殖后代的植物。因为这种植物会经常出现杂交的现象, 个体的遗传是非常复杂的, 即使表现优良的植物, 他的后代也会出现表现不优良的植物。所以, 异花授粉的植物为了获得品质好而且表现稳定的后代, 就要对授粉进行控制, 然后再进行多次的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3.3 无性系选择

无性系指的就是一株植物应用无性繁殖所得到的所有植株的总称。无性系选择和无性系繁殖是不同的, 和无性系内的选择也不相同。无性系选择既要依据植株表现的优良进行选择, 还要测定完无性系才能对其进行大量的繁殖, 无性系繁殖已经在大量推广的人工选择品种中得到应用, 不用再对其无性系进行测定, 就能直接进行大量的营养繁殖。因为同一个无性系植株的遗传大都相同, 因此无性系内选择是没有效果的。因为无性系选择可以将选择出的优良的单株进行无性繁殖, 然后广泛推广, 保留住了优良单株的所有形状。所以如果杂种植物可以应用营养繁殖, 同时其遗传性状比较复杂, 对其进行无性系繁殖就能得到比较好的育种选择效果。

结束语

植物育种选择的方法有很多, 在对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法、无性系选择法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后, 给园林植物育种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摘要:从自然界中选择出符合人们需求的个体或者群体, 然后对其进行比较、鉴定、繁殖, 对园林植物群体的遗传基因进行改进, 也可以选择出营养系的品种。文章主要叙述了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给园林植物育种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园林植物,育种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 第4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110092016019)

中图分类号: S60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绿化及美化,对园林植物优新品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而园林植物育种学是丰富园林植物种类、增加品种多样性的重要工具。因此,园林植物的种苗与花卉种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园林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掌握现代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和园林植物育种技术。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依据园林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利用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选择培育出园林植物的新品种,并对其进行良种繁育。这门课程实用性很强,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园林植物优新品种选育的原理及方法,为今后从事园林植物的育种、生产经营及科研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思维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既可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能来分析解决园林植物遗传改良的实际问题。该校正处于向应用型本科转型阶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因此,课题组为适应转型需要进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园林人才。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为适应学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需要,《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部分已设置为独立实验,与之前相比,实验课程的学时和学分都增加了,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门课程因其包含遗传学和育种学两部分,所以实验内容很多,但由于学时有限,只能选取其中重要的、综合性好的实验。课题组需要合理分配实验学时,主要考虑实验内容和性质两个方面。遗传实验和育种实验比例应合理,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遗传实验可适当减少,育种实验则要多些。验证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比例要合理,尽量减少验证试验,增加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重要的验证性实验可增加难度转化为综合性实验,例如植物细胞分裂的观察这个实验,将永久切片的观察变为学生动手进行根尖压片再观察,实验难度加大,学生参与了根尖培养→固定→解离→染色→压片→观察的整个过程,实验兴趣必然会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与实践技能。

2改良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实验课使学生掌握相关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因此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和动手的兴趣出发,改革实验教学。让学生从实验课的准备就开始动手参与,例如实验材料的选择和采集,药品配制等;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采取分组预先策划的方式进行,例如花粉生活力测定的实验可以小组为单位先查阅相关资料,再完成实验方法与步骤的设计,最后完成实验;打破学时限制,除完成课上的操作部分以外,还要让学生完成后期效果的观察与记录,例如杂交、选种等。除上述改革外,由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一门以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实验课堂的实验材料要尽量以园林植物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细胞分裂的观察,植物多倍体的诱发等实验都可选用园林植物为试材。

3改进实验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方式合理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作用,因此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十分必要。独立实验课的考评至少要包括实验原理与实际操作两个方面的考核,而不是单纯以实验报告为依据。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前能进行预习,课上认真操作,课下及时总结完成实验报告,还可在成绩组成中加入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项目的成绩,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考核方式的优化,综合考评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促进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要。这门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在未来还将不断的进行,例如待各方面条件具备时,可将统一安排的实验向开放性实验过渡,必将充分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更为优秀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晓华,张菊平.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韩晓伟,吴兰芳,严玉平,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203-204.

[3]高汝勇.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园艺,2016,(07):213-214.

[4]顾翠花,王守先.关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9):133-135.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第5篇

绪论

1.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需要,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的或无性的)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作物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

3.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4.良种作用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

(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

(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章:育种目标与对象

1.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1)生物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

(2)经济产量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2.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2)品质(3)成熟期

(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5)对病虫害的抗耐性(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3.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

(1)育种目标: 对所要育成的品种的要求;如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和 除草剂、不同成熟期、适应机械化生产等。

(2)目标性状: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

1.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 自花授粉植物:由同一朵花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由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称自交植物。(异交率<5%)。自花授粉植物有:豆科、菊科、茄科等大多数蔬菜花卉植物。自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

(1)雌雄同在的完全花,花瓣没有色彩、缺少香味(2)花器保护严密,外来花粉不易进入

(3)花瓣多无鲜艳色彩和特殊芳香,多在清晨或夜间开放,不利于昆虫传粉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4)雌雄蕊长度相仿或雄蕊较长、雌蕊较短,花药开裂部位仅靠柱头,有利于自花受粉(5)花粉不多,不利于风媒传粉

(6)雌雄蕊同期成熟,甚至开花前已授粉(闭花授粉)两种形式:①花冠隔离型,如小麦、燕麦,豌豆、豇豆等;

②粉药分离型,如番茄、莴苣等

2、异花授粉植物

异花授粉植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叫异交植物。(天然异交率>50%)分三类:

(1)雌雄异株:完全异花授粉植物,异交率100%,如菠菜、石刁柏、木瓜、银杏等(2)雌雄同株异花:如西瓜、黄瓜、甜瓜、南瓜、玉米等(3)雌雄同花:如李子、洋葱、芹菜、向日葵、甜菜等 异花授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

(1)开放传粉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2)风媒花产生大量轻、小而易于飞扬的花粉;

(3)雌蕊具有外露表面大而便于捕捉漂浮花粉的柱头;(4)有色泽鲜艳、浓郁而特异的气味、发达的花冠和蜜腺;(5)自交不亲和机制等。

3、常异花授粉植物

以自花授粉为主,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受粉的植物,如蚕豆、菜豆、茄子、辣椒、棉花、高粱等,又称常异交植物 常异花授粉植物要求:天然异交率5%~50% 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遗传纯合程度高,一般不带致死或半致死基因,因而不发生近交或自交衰退现象

常异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1)雌雄同花

(2)雌雄蕊不等长或不同时成熟(3)雌蕊外露,易接受外来花粉

(4)花瓣有鲜艳色彩并能分泌蜜汁以引诱昆虫传粉(5)花朵开花时间长等

4.(1)无性繁殖定义: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无融合生殖等繁殖后代的繁殖。

(2)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5.怎样研究园艺植物授粉习性?

(1)研究花器结构、开花习性、传粉方式以及雌雄蕊生长发育特点

(2)采用单株隔离自交的方法,观察强迫自交的结实性和自交后代的表现不结籽,属异花授粉

(3)采用遗传试验确定自然异交率:以隐性类型作母本,与纯显性品种混合种植在隔离的试验地,计算母本株所获后代显性性状个体的百分率。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6.品种的类型;

(1)同行纯合类:包括纯育品种和自交系

(2)同型杂合类:包括杂交种品种和营养系品种(3)异型纯合类:包括杂交合成群体和多系品种(4)异型杂合类:包括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种

第三章:种质资源

1.基因与基因库

(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

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2)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2.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3.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1)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2)种子保存

(3)资源圃种质保存(4)离体试管保存(5)利用保存(6)基因文库保存

4.(1)就地保存: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如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人工圈护稀有的良种单株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树名木。(稀有种、濒危种)。

(2)迁地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环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及繁殖、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地保护区,有效的保存种质资源。如滇南珍稀濒危迁地保护区。

5.(1)正常型种子:通过适当降低含水量,降低温度可以显著延长其贮存时期的种子。(2)顽拗型种子:少数种类种子在干燥、低温条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一般不用种子保存;

6.中国起源中心的园艺植物:

蔬菜:白菜、芥菜、葱、莴笋、丝瓜、茼蒿等

果树:苹果、梨、桃、杏、华李、华樱、华栗、猕猴桃、木瓜、银杏、柿、枇杷、杨梅、荔枝、龙眼、甜橙、香橙、蕉柑、柚、香圆、金柑、香榧等

花卉:中国水仙、芍药、牡丹、菊花、梅、山楂、贴梗海棠、榆叶梅、腊梅、苏铁、樟、杜仲、桃金娘等

其它:山茶、茶、桑、刚竹、青篱竹等

第四章:引种

1.引种的类型:

(1)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2)驯化引种: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 3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措施,逐步改变遗传特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2.引种的原理(1)、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性的严格制约。不同植物种类其适应范围相差很大,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间在适应性上也存在差异。植物的适应性: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接受了各种不同生态条件的考验,形成了对各种生态条件的反应规范。从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看,适应性范围与品种自体调节能力有关,而品种自体调节能力与品种基因型的杂合性有关。(2)引种的生态学原理

除了遗传因素决定引种能否成功外,植物与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也严重影响引种的效果。生态型指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是植物在特定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同一生态型品种在生育期、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常具有较多相似的特点

第五章 选择育种

1.提高选择效果的方法

R=i σh2

(1)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

实践上主要是增加选择群体的大小

(2)提高性状的遗传力

一是通过加强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技术的控制,如选择分布较集中,地势、土壤、坡向及栽培管理等均匀一致的群体,降低环境造成的变异。二是在遗传力较高的世代进行选择。同一性状随着世代的增高,基因趋向纯合,显性作用逐代降低,狭义遗传力随世代的增高而提高,因而选择的可靠性也随世代的推进而增大。

(3)提高选择强度

实际工作中常降低入选率增大选择强度。但要注意确定适当的入选率,入选标准太高,入选群体太小会影响其他性状的选择。

2.选种的程序

选择育种从搜集材料、选择优良单株开始,到育成新品种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选择、淘汰、鉴定工作组成;选种程序一般要设臵原始材料圃、株系圃或选择圃、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试验圃、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等圃地。3.芽变和饰变及判断方法

(1)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变异的体细胞发生于芽的分生组织或经分裂,发育进入芽的分生组织,就形成变异芽。

(2)在园艺植物的营养系品种内,除由遗传物质变异而发生芽变外,还普遍存在着由种种环境因素造成的不能遗传的彷徨变异,又称饰变(3)判断方法:

1变异的性质如属于典型的质量性状,一般可断定是芽变; ○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2.变异体发生范围如是不同立地、不同技术的多株变异,即可排除环境和技术的影响;对于○枝变,如明显是一个扇形嵌合体,可肯定是芽变; 3变异的方向,凡是与环境的变化不一致的很可能是芽变; ○4变异性状虽经不同年份的环境变化而表现稳定,可判定是芽变; ○5性状的变异程度超出基因型的反应规范之外,可能是芽变; ○

第六章:常规杂交育种

1.(1)近缘杂交: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之间的杂交。(2)远缘杂交:指植物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型间的杂交。

2.亲本的选择

定义: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 原则:(1)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精选亲本(广)

(2)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精)

(3)明确亲本的目标性状,突出重点(明)

(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土)

(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高)

(6)先考虑数量性状,再考虑质量性状(多)

(7)优先用稀有可贵性状作亲本(贵).亲本的选配

定义: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恰当的亲本配制合理杂交组合 原则:(1)父母本性状互补(补)

(2)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配组(态)

(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优母)(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符)(5)用一般配合力要高的亲本配组(高)

(6)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和雌蕊的育性(期/育)

4.有性杂交技术流程

(1)制定杂交计划:确定杂交组合数、具体杂交组合、每个杂交组合杂交的花数(2)准备器具:花粉收集容器、隔离网、毛笔等(3)亲本株及杂交花的培育选择

原则:使亲本性状能充分体现,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母本植株和杂交用花,花期相遇调节(4)隔离和去雄:防止隔离范围外花粉混入。父母本均需要隔离。空间隔离(种子生产时使用)、器械隔离(育种实验使用硫酸纸套袋)、时间隔离(很少用)。去雄目的:除去隔离范围内的花粉来源,包括雄株、雄花和雄蕊。(5)花粉的制备

普遍方法:在授粉前一天摘取次日将开放的花蕾,带回室内,挑取花药至于培养皿内,在室 5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温和干燥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花药会自然开裂。将散出的花粉收集于小三角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品种,并尽快臵于剩有氯化钙或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内,放在低温、黑暗和干燥条件下贮藏。

(6)授粉、标记和登录 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

少量授粉:直接用雄蕊碰触母本柱头

大量授粉:授粉工具(橡皮头、海绵头、毛笔、蜂棒等)授粉时间:母本花雌蕊生活力最强的时期(开花当天)(7)授粉后管理

杂交后的头几天注意检查套袋等情况 雌蕊有效期过去后及时摘袋

加强母本植株的管理,及时摘除没有杂交花果等 注意病虫害、鸟害和鼠害等

5.(1)供体亲本(非轮回亲本):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2)轮回亲本(受体亲本):多次参加回交的亲本;

6.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

(1)系谱法:适合于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但异花授粉植物要区组隔离 系统群:来自同一F3系统(即属于同一F2单株后代)的不同F4系统。姊妹系:同一系统群内各系统 品系:参加比较试验的系统

(2)混合法:在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除淘汰明显的劣株和假杂株外,一般不加选择,直到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8)或在有利于选择时(如病害流行或某种逆境条件如旱害、冻害严重年份)才进行个体选择,下一代种成系统(株系),然后选择优良系统升入比较试验。

优点:

1、分离世代群体大,丢失最优良的基因型可能性小;

2、方法简便易行,选择效率高;

3、可利用自然选择的作用,获得对生物有利的性状;

4、适于多系杂种的选择;

5、可能得到育种目标以外的优良类型。

缺点:

1、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目标不一致的性状易丢失;

2、未选择,存在许多不良基因类型;

3、杂种后代要求大群体,高代选择工作量大;

5、亲缘关系无法考证。(3)单子传代法 与混合法比较:

优点:

1、适于株行距大的作物和保护地加代;

2、F2个体繁殖机会均等,规模易控制; 与系谱法比较:

优点:

1、减少了F3、F4分系种植和选择的工作量;

2、保证了高世代选留单株较多时,仍有大量性状差异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较大的纯育株系供比较选择;

缺点:

1、影响种子生长发育因素可能导致优良基因型丢失;

2、无法考证亲缘关系。

3、F3、F4、F5代缺少株系评定,不利于某些性状选择

如在温室或加代繁殖时对抗逆性选择就有困难

第七章:优势杂交育种

1.杂种优势的概念: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2.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由于长期异交,不利的隐性基因被保存下来,一旦自交隐性不利基因就表现出来,从而使自交后代出现生长势变弱、产量下降等现象。

3.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1)显性假说

提出:Bruce 1910年提出,Jones DF1917年完善

内容: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指杂合位点上的显性或部分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互补效应。

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指非等位位点上显性效应的聚合,即不同位点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显性假说的不足:①该假说只考虑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没有考虑等位基因的杂合本身所起的作用。无法解释数量性状是多基因遗传的,等位基因间往往不存在明显的显隐性关系。②该假说只考虑非等位基因间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没有考虑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无法解释F1出现的杂种负优势,无法解释自交系的产量与其杂交种的产量间没有高度的相关性。③该假说没有细胞质和环境对杂种优势所起的作用。(2)超显性假说

提出:Shull 1908年提出,East和Hull 1936年完善 内容:处于杂合态的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是产生杂种优势的根本原因。上位效应;指某一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也称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上位效应会导致新的代谢途径、产生新性状。

超显性假说的指导意义:根据超显性假说,优势来源于基因的杂合状态,一旦纯合,优势便会丧失,因此该假说可以说明为什么杂交亲本要求选配亲缘关系远的,地理位臵和生态类型差别大的自交系间杂交,该假说又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

超显性假说不足之处:着重基因的杂合性,同样不能解释所有的杂种优势现象。

4.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

(1)中亲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或P2)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中亲优势Hm =[F1-(P1+P2)/2]/(P1+P2)/2 × 100% 意义:可以比较同一性状和不同性状间杂种优势的大小。超中优势或中亲值优势衡量的实用价值不大,因为即使Hm比较强,但若未超过大值亲本,也没有推广价值。

(2)超亲优势又称高亲值优势,以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HP)作为衡量尺度,F1平均值与HP差数的比率。超亲优势 =(F1-HP)/ HP×100% 有些性状在 F1可能表现出超低值亲本(LP)的现象, 如这些性状也是杂种优势育种的目 7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标时, 可称为负向的超亲优势。计算公式为 : 负向超亲优势 =(F1 - LP)/LP × 100% 意义:若F1不超过优良亲本就没有利用价值,因此该法可直接衡量杂种的推广价值。(3)超标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CK)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也有称为竞争杂种优势。

超标优势 =(F1-CK)/ CK × 100% 意义:该法经济上能反映杂种在生产上的推广价值,但不能提供任何与亲本有关的遗传信息,没有固定的可比性,一旦标准品种变了,Hs值也变了。

(4)杂种优势指数是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也用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杂种优势指数=F1/(P1+P2)/2×100% 意义:该法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性状之间杂种优势的大小

(5)离中优势以双亲平均数之差的一半作为尺度衡量F1优势的方法。

意义:该法以遗传效应来度量杂种优势。加性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显性效应是基因型杂合时才出现,不能固定遗传。可以反映杂种优势的遗传本质。

5.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由于生理或遗传的原因,出现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性。

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遗传的系统,该系统即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或A系。

6.自交不亲和系的概念和意义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自交选择,可育成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意义:用于杂种种子生产(1)可以节省人工去雄;(2)降低种子生产成本;(3)保证较高的杂种率

表现形式:(1)花粉在柱头上不能正常萌发。(2)花粉萌发后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3)花粉管进入柱头后在花柱中不能继续延伸。(4)花粉管到达胚囊后精卵不能结合

7.雌株系:指雌雄异株作物,如菠菜,通过选育获得遗传稳定,系统内全部为纯雌株或大部分为纯雌株,少部分为雌二性株(同一株上有大量雌花少量雄花)系的系统。

8.“三系”的概念

细胞质中有一种控制不能形成雄配子的遗传物值质S 细胞质中具有正常的遗传物值质为N 细胞核中有1对或几对影响细胞质育性的基因。以具1对基因为例 MsMs:能使不育性恢复为可育,称为恢复基因 msms:不能起育性恢复作用,称为不育基因 Msms:也能恢复育性

(1)雄性不育系(简称A系):具有雄生不育特性的品种和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其遗传组成为S(msms)。不育系由于体内生理机能失调,以致雄性器官不能正常发育,没有花粉或花粉空瘪,缺乏生育能力。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故制种时用它作母本而不用去雄。(2)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B系):用来给不育系授粉,保持其不育性的品种或自交系叫雄 8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遗传组成为N(msms)。(3)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C系或R系):用一些正常可育的品种或自交系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不但结实正常,而且F1的不育性消失了,恢复了正常散粉生育能力。故这些正常可育品种或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其遗传组成为N(MsMs)和S(MsMs)两种。

9.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原始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和临时保存;(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3)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0.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方法;

如果引进或选育的雄性不育系经济性状不符合要求或配合力不高时,就需要进行不育系的转育。直接转育法:选经济性状好、配合力高的品种内植株与不育系测交,从中筛选对不育性保持能力高的植株(即异型保持系)。然后用获得的不育株与异型保持系反复回交,使异型保持系成为同型保持系。间接转育法:是用乙品种作轮回亲本与甲品种保持系反复回交,不断增加乙品种的遗传物质,使甲保持系变成乙保持系。与此同时,也和甲不育系回交,使之变成乙不育系。

第九章 远缘杂交及其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远源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途径

杂交不亲和:远缘杂交时,由于双亲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生理上也不协调,从而影响受精过程,使雌、雄配子不能结合形成合子。一般而言,亲缘关系越远,杂交越不易成功,但不绝对;

杂交不亲和原因 ①表面原因:花期不遇,花粉暴裂、不萌发、花粉管不进入胚囊,双受精不完全。

实质原因: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和遗传差异

②生理上差异:种间柱头环境和柱头分泌物差异太大 ③遗传上差异:双亲的基因组成 克服方法

(1)注意亲本的选择选配 实践证明:在种属间杂交的范围内,采用染色体数较多或染色体倍数性高的种植母本较易杂交成功、用栽培种作母本容易成功。例:(2)染色体加倍法

染色体倍性高低与远缘杂交的结实率高低有一定的关系,将双亲或亲本之一的染色体加倍,常常是克服不亲和性的最有效的办法。如秘鲁番茄与多腺番茄杂交时,如先将母本诱导成同源四倍体,可显著提高结籽率。如野生马铃薯2倍体与栽培种不能杂交,但若将野生番茄加倍成四倍体后,再杂交则能成功。(3)有性媒介法

利用亲缘关系与两亲本较近的第三个种作桥梁,这个“桥梁种”起了有性媒介作用。如普通番茄Χ秘鲁番茄 32粒种子,4粒能发芽

普通番茄Χ醋栗番茄→F1Χ秘鲁番茄 152粒种子 82粒发芽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4)特殊的授粉方法

混合授粉法:利用不同种类花粉间的相互影响,改变授粉的生理环境,可以解除母本柱头上分泌妨碍异种花粉萌发特殊物质的影响。

重复授粉法:利用雌蕊不同发育程度、受精选择性的差异,在母本花的不同时期如花蕾期、开花期和临谢期进行多次重复授粉,以提高结籽率。

射线处理法:通过射线处理花粉或柱头,改变生理特性,克服杂交不亲和性。(5)柱头移植或花柱短截法

柱头移植:父本花粉授在同种植物柱头上,然后在花粉管尚未完全伸长之前切下柱头,移植到异种的母本花柱上;或先进行异种柱头嫁接,待1-2天愈合后进行授粉。

花柱截短:将母本花柱切除或剪短,直接授上父本花粉;或将花粉的悬浮液注入子房(人工授粉),不需花柱直接胚珠授精(对蒴果型的子房较方便)。这些方法操作要求高。(6)理化因素刺激

GA、萘乙酸、硼酸、吲哚乙酸等涂抹或喷洒处理母本雌蕊,促进花粉发芽和花粉管生长。如梅花GA50-100mg/L 处理柱头,结实率高3-10倍。又如中棉×陆地棉杂交,用萘乙酸滴入苞叶内结铃率、种子数多。(7)试管授精与雌蕊培养

试管受精:从母本花中取出胚珠,臵于试管中培养和人工授精,以克服远缘花粉不萌发、花粉管不能伸长或伸长过慢等障碍;已在烟草属、石竹属、芸苔属等植物中获得成功。雌蕊培养:为避免受精后子房早期脱落,也可在母本未开裂前取出雌蕊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

2.远缘杂种不育性及克服途径

杂种不育性:远缘杂交中虽产生了受精卵,但因其与胚乳或母本生理机能不协调,在个体发育中表现出一系列不正常发育,以致不能长成正常植株的现象。远缘杂种不育性的主要表现:(1)受精后的幼胚不发育,发育不正常或中途停止;

(2)杂种幼胚、胚乳和子房组织之间缺乏协调性,特别是胚乳发育不正常,影响胚的正常发育,致使杂种胚部分或全部坏死;

(3)虽能得到包含杂种胚的种子,但种子不能发育,或虽能发芽,但在苗期或成株前夭亡。远缘杂种不育原因:

(1)由于两亲的遗传差异大,引起受精过程不正常和幼胚细胞分裂的高度不规则,因而使胚胎发育中途停顿死亡。

(2)由于小苗在生理上的不协调,因而影响了杂种的成苗、成株。例如,梨与苹果的杂种,种子发芽后正常,但不久根渐渐坏死并整株死亡。这是由于苹果和梨叶片中所含的酚类物质不同,杂种苗中含有梨叶的绿原酸、异绿原酸和熊果甙配糖物与苹果叶的根皮甙配糖物等所有酚类物质,互相起毒害植用,因而引起杂种苗的死亡。

(3)胚及母体组织(珠心、珠被)间的生理代谢失调或发育不良,也会导致胚乳发育不良及杂种幼胚死亡。如果没有胚乳或胚乳发育不全,胚便会中途停止发育或解体。克服杂种不育的方法:(1)胚的离体培养:当受精卵只发育成胚而无胚乳,或胚与胚乳的发育不适应时,可用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苗。这在许多植物的远缘杂交中得到应用。方法是将授粉十几天(或更长)的幼胚,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成幼苗,生根后再移人土壤。麦类一般在授粉后10-16天剥取幼胚进行培养,张启翔(1992)将授粉后66d的北京玉蝶梅x山桃的属间杂种幼胚在培养基上培养成苗。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2)改善发芽和生长条件:远缘杂种由于生理不协调引起的生长不正常,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改善生长条件,恢复正常生长。例如,育苗移栽,当远缘杂交种子种皮过厚时,可刺破种子以利幼胚吸水和促进呼吸。如果种子瘪小,可用经过消毒的腐殖质含量高的营养土在温室内盆栽,为种子发芽创造良好的条件。

(3)嫁接:幼苗出土后如果发现由于根系发育不良而引起的夭亡,可将杂种幼苗嫁接在母本幼苗上,使杂种正常生长发育。

3.远缘杂种不稔性原因及克服方法

杂种不稔性:远缘杂交后代由于生理上的不协调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器官,或虽能开花,但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导致不能繁衍后代的现象。主要表现:

(1)杂种营养体生长正常,但不能正常开花;

(2)能正常开花但花功能不正常,不能产生有生活力的配子;(3)配子有生活力,但不能正常受精结籽。主要原因:基因和染色体原因引起。(1)基因不育;(2)染色体不育;(3)细胞质不育;

(4)杂种的基因组是由差异较大的基组物质组合的结果, 其生理机能往往不协调。因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更大。外界环境对其减数分裂至配子形成过程影响的结果往往造成杂种不育。克服途径:

(1)染色体加倍法 克服杂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2)回交法

(3)蒙导法 将远缘杂种嫁接到亲本或第三种类型的砧木上,或用已结实的带花芽亲本以及第三种类型的芽条作接穗嫁接在杂种植株上,也可以克服杂种由于生理不协调引起的难稔性。

(4)逐代选择法 远缘杂种的难稔性在个体间存在差异,同时在不同世代或同一世代的不同发育阶段也有差异,利用逐代选择可提高难稔性。(5)改善营养条件

第十章 倍性育种

1.单倍体:指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体细胞或个体

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导单倍体,并使其成为纯合二倍体,从中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多倍体:生物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3个或3个以上个体

多倍体育种: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采用染色体加倍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的途径.2.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同源多倍体的特点:(1)育性差,结实率低

(2)形态、组织学上的特征 多倍体植物比原来二倍体表现出巨大性

多倍体的一般细胞体积比较大。因染色体增多,反映在个体的根、茎、叶、果实等显粗大。所以农业中把多倍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育种方法。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3)生理生化变化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含量等高于二倍体。(4)抗逆性和适应性

与二倍体比较,多倍体生长较为迟缓,开花晚,多倍体的抗病性、抗旱性和适应性强于二倍体。

(5)遗传变异性

异源多倍体植物的特点:染色体配对正常,植株雌雄配子发育正常,结实率高。如花卉中的菊花、大丽花、水仙、郁金香等是异源多倍体。

3、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1)通过增加一个现存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产生同源多倍体,获得某些器官的巨大型。(2)通过远缘亲本或种间不育杂种的染色体加倍,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

(3)诱导多倍体作为不同倍数性间或种间的遗传桥梁利用同源多倍体稔性差的特点,选育无籽或少籽果实。

4.常见多倍体的园艺植物

(1)果树:苹果、梨、葡萄、树莓、柑橘、菠萝、草莓

(2)蔬菜: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豌豆、马铃薯、甘蓝、白菜、花椰菜、芹菜、萝卜、莴苣(3)花卉:金鱼草、石竹、凤仙花、飞燕草、一串红、彩叶草、美女樱、万寿菊、百日草、桂竹香、爱牵牛、紫罗兰、金盏花、波斯菊、百合

第十一章:诱变育种

1.物理育诱变主要指利用辐射,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目前常用的射线种类有x射线、γ射线、紫外线、α、β粒子和中子等。其中除紫外线外,各种射线通过有机体时,都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电离现象,故称电离辐射。紫外线能量不足以使原子电离,只能产生激发作用,称非电离辐射。

2.化学诱变是用化学诱变剂处理植物材料,以诱发遗传物质的突变,从而引起形态特征的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对这些变异进行鉴定、培育和选择,最终育成新品种。有关化学物质有秋水仙素、烷化剂类、核酸碱基类似物、亚硝酸、叠氮化钠(NaN3)等

3.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技术,通过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搭载到200-400km高空的宇宙空间,利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的作用,使生物基因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太空环境的综合物理因素对植物或生物遗传性的强烈动摇和诱变,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突变种质材料和基因资源,选育突破性新品种,由此而开辟一条植物育种的新途径。

4.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1)SP1(空间诱变第一代)许多表型变异属环境引起的生物学适应,随着世代增加而逐渐消失;

(2)空间环境对多数植物种子有促进效应,这种效应表现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加快及产量提高;

(3)空间飞行对植物基本生物过程没有影响,但对植物生命活动及生长具有多方面及重要 12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影响;

(4)SP2绝大多数变异性状,包括双向超亲和一些对育种有利的特殊变异类型,都能得到充分表现,群体出现强烈广谱分离,单株间差异明显,因而是选择的关键世代。

第十二章: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基因工程:就是将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取出进行体外操作,包括基因的分离、剪切、拼接、组合,然后将其转入寄主细胞,外源基因在寄主细胞内大量复制、表达,从而使寄主具有新的遗传性。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预想重新设计生命。因为是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所以也叫重组DNA工程

2.细胞工程: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过程。细胞工程包括的内容有细胞融合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和染色体工程技术。

3.植物离体培养的类型(1)胚胎培养(embryo culture)指以胚及具有胚的器官作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使其再生完整植株的技术。它包括胚(幼胚、成熟胚)培养、胚乳培养、胚珠培养、子房培养以及试管受精等。(2)组织培养:(狭义的组织培养)指以植物各部分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组织、表皮组织、薄壁组织和各器官的组织)作为外植体的立体培养技术。(3)器官培养:指以植物的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或器官原基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外植体有根尖、茎尖、茎段、茎的切块、叶片、花瓣、花蕾、花托、子房、子叶以及未成熟的果实等。是植物离体培养中进行的植物种类最多、取得成功事例最多的一种培养类型。(4)花粉培养和花药培养:前者指以未成熟花粉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又称游离(5)小孢子培养;后者指以未成熟花药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6)细胞培养:指以能保持较好分散性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7)原生质体培养:指以除去细胞壁而获得的原生质体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4.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运用(1)构建遗传图谱(2)分析亲缘关系(3)定位农艺性状(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5)种植资源及杂交后代的鉴定

第十四章:新品种审定与推广繁育

1.混杂退化的原因

品种在生产栽培过程中,纯度降低,种性发生不良变异,致使失去品种原有形态特点,抗逆性和适应性减退,产量下降和品质劣化等现象。(1)机械混杂(2)生物学混杂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

(3)品种本事的遗传退化(4)缺乏经常性选择

2.品种保纯和防止退化的方法

(1)合理选择是避免将劣变个体用作留种繁殖的重要措施(2)严格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机械混杂(3)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生物学混杂(5)利用和创造适合种性的生育条件

(6)用种性较纯的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 第6篇

1如何理解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3园林植物育种学与遗传学、栽培学有何关系?

4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

5与其它植物相比,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有何特点?

6简述园林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

7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8试分析目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

9种质资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0简述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1种质资源考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12如何建立园林植物的核心种质?

13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与各自的特点。

14如何理解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15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6简述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7试述实生选种的一般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作用与要求。

18单株选择法与混合选择法各有何优缺点?

19如何加速实生选种的进程?

20芽变有何特点?

21简述嵌合体的形成过程与分离纯化的方法。

22芽变选种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3如何区分引种中出现的饰变与形变?

24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引种成功?

25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26试述引种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7引种驯化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8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应分别采取何种栽培措施?

29杂交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0杂交育种中如何选择和选配亲本?

31如何解决杂交中自然花期不遇的问题?

32采用不同繁殖方式的园林植物杂种后代的选择有何不同?

33远缘杂交有何意义?

34与近缘杂交相比,远缘杂交有何特点?

35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

36如何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和难稔性?

37简述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38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39比较杂交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异同点。40杂交优势早期预测的方法有哪些?

41简述优良自交系选育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42试述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43如何进行配合力的测定?

44配制一代杂种的方式可分为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和综合品种四种类型,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F1 品种的制种方法有哪些,各有何要求?

46根据植物雄性器官的形态及功能的表现,雄性不育可分哪几种不育类型?

47试述单倍体育种的作用与意义。

48简述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四倍体的发生途径。

49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有何特点?

50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鉴定植物多倍体?

51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原理是什么? 52简述人工诱导单倍体的途径和方法。

53如何提高花药(花粉)培养诱导单倍体的成功率?

54试述辐射育种的优缺点。

55辐射育种常用的植物材料有哪些?

56比较化学诱变与辐射诱变的异同点。

57化学诱变育种中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 58辐射育种中如何确定诱变剂量?

59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作用。

60相对于传统的育种方法而言,试述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应用的优势。

61简述植物基因工程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62举例说明植物基因工程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63常用的分子标记有哪些?举例并试述其原理。

64分子标记在育种中有哪些应用?试举例说明。

65试述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进行体细胞杂交的步骤。

66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的关系

67品种登录的程序

68园林植物品种审定标准

69如何实施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工作

70结合一、二年生花卉的主要应用形式,论述此类花卉的主要育种目标。

71试述一串红的花部形态特征和开花授粉习性。

72矮牵牛的开花授粉习性和去雄、授粉方法。

73矮牵牛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规律(花色、花茎、重瓣性、株型)。

74结合三色堇的花部形态特征,试述三色堇的杂交育种方法。

75菊花人工杂交的方法。

76试述我国菊花育种的主要进展。77菊花育种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78简述兰花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

79洋兰的主要育种目标。

80石竹属常见的种有哪些?

81以香石竹为例,说明基因工程在改良花卉品种中的重要作用。

82花烛苞片色彩的遗传规律。

83百合栽培品种的分类。

84克服百合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和不育性的方法。

85唐菖蒲的资源分布和育种价值。

86唐菖蒲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

87加速郁金香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

88我国仙客来育种的主要目标。

89荷花的品种分类

90荷花的育种技术有哪些?

91试述中国的梅花品种分类新系统。

92中国梅花的育种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93简述梅花北移的原则和途径。

94参与月季演化的野生种有哪些,各有何贡献?

95月季育种的主要目标和技术途径。

96月季花色、花香、株型、抗病性等性状的遗传规律。

97请根据月季花色的遗传特点,制定一份蓝色月季的育种计划。

98芍药属植物的开花授粉习性?

99试述实现悬铃木无球果育种的主要途径。

100试述杨树杂交育种的特点和成就。

101试述草坪植物的常见种质资源。102试述草坪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104草坪植物育种的常用方法。

注: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相关知识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谈高职《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教学创新
园林植物育种学 花朵大小的遗传.pptx
2023河南农业大学808园林植物栽培与遗传育种考研大纲已发!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园艺植物育种学
【2020年专业课】《园林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 .ppt 全文免费
《分子植物育种》
如何复习《园林花卉学》?专业课《园林花卉学》考试题目题库及答案+重点知识梳理

网址: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6篇(全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168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辣椒始花节位遗传研究
下一篇: 花卉植物种植中花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