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向日葵菌核病的类型、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向日葵菌核病的类型、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向日葵别名太阳花,是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温暖,耐旱,能产果实葵花籽。花期可供欣赏,果实可食。原产北美洲,世界各地均有栽培。菌核病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造成茎秆、茎基、花盘及种仁腐烂。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故小编就以向日葵菌核病的类型、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做详解,仅供参考。

(一)向日葵菌核病的类型与发病规律

1、菌核病的类型与发病的关系:菌核病从病原菌的侵染形态上,可分为菌丝体侵染型和子囊孢子侵染型。根据菌核病的发生部位和症状可分为根腐型(立枯型)、茎腐型、叶枯型和烂盘型(盘腐型)。向日葵地上部分的抗性,叶强于茎、茎强于花盘,所以烂盘型菌核病危害最重,其次是根腐型。叶枯型很少发生而且只发生在局部也片。

2、气象因素于发病的关系:影响菌核病发生的气象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菌核在土壤相对湿度70%—80%和温度10—25℃条件下,均能形成子囊盘散发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温度25℃左右,湿度在75%以上的条件下,最适于萌发侵染向日葵。

(二)向日葵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

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抗病品种

2、秋后深翻地

菌核是在土壤中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柄的长度一般不超过6~7厘米,将菌核深埋在8厘米以下的土中就不能产生子囊盘,从而有效地减少病菌的传播。

3、按比例种植和实行轮作

一个地区的向日葵种植面积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本地区农田面积的15%,这样才能避免重茬和迎茬,因菌核病能侵染菊科、豆科、伞形科等双子叶植物,所以生产上要忌选大豆茬种葵花。要和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以上的轮作,否则,菌核得以更新和积累使病害加重。

4、适时晚播

根据当地积温和品种生育期,可采取晚播,使向日葵最易发病的阶段躲过高温多湿的发病高峰期,这样能躲避或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但要以向日葵的成熟不受初霜冻的影响为原则。

5、适时收获

向日葵的花盘越到生育后期越容易感病,而且由于后期的温湿度条件适于发病,病斑扩展很快,所以,成熟后及时收获或发病严重年份适当早收能够减少损失。

6、药剂防治

(1)防治药剂:在试验的14种药剂中(包括3个混合剂),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是菌核净、乙烯菌核利和速克灵。稀释倍数为500倍,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其次是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1:1混合剂,稀释倍数也是500倍,防治效果效果可达50%以上。可用50%菌核净500倍液,50%速克灵或50%乙烯菌核利800-~1000倍液。盛花期后连喷2-3次,间隔7天,效果显著。

(2)喷药时期与次数:在发病较重的年份,可在向日葵开花结束(花盘中心小花已经开完)和开花10天两次喷药,可以达到较好效果,增加喷药次数可提高可提高防效。一次用药为1、5千克/公顷,喷在花盘的正面和背面。

相关知识

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
向日葵菌核病菌种繁殖技术及有关问题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向日葵菌核病的研究和防治
菌核病发病原理图解.pptx
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向日葵菌核病防治的方法
向日葵根腐、烂头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图文讲解版】

网址: 向日葵菌核病的类型、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1719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向日葵种子多少钱一斤?有哪些品种
下一篇: 向日葵霜霉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