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
文竹,中药名。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文竹Asparagussetaceus(Kunth)Jessop的块根或全株。植物文竹,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非洲南部。具有润肺止咳,凉血通淋之功效。主治阴虚肺燥,咳嗽,咯血,小便淋沥。
功效作用
1、《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苦,平。”
2、《福建药物志》:“苦、寒。”
临床应用
1、治郁热咳血、吐血,文竹全草15-24g。酌冲开水和冰糖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小便淋沥,文竹全草30g。酌加水煎,取半碗,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加工炮制
秋季割去蔓茎,挖出块根,去掉泥土,用水煮或蒸至皮裂,剥去外皮,切段,干燥。全株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根细长,稍肉质,长15-24cm,直径3-4mm。表面黄白色,有深浅不等的皱纹,并有纤细支根。质较柔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苦微辛。
植物学信息
攀援植物,高可达几米。根稍肉质,细长。茎的分枝极多,分枝近平滑。叶状枝通常每10-13枚成簇,刚毛状,略具三稜,长4-5毫米;鳞片状叶基部稍具刺状距或距不明显。花通常每1-3(-4)朵腋生,白色,有短梗;花被片长约7毫米。浆果直径约6-7毫米,熟时紫黑色,有1-3颗种子。
喜温暖、湿润略荫蔽的环境,土壤富含腐殖质和排水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