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去了一趟家附近的濂溪书院。一进大门就看到石碑上刻着全篇《爱莲说》,这是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散文,入选了中学课本。
版式设计 |Johnny
编辑|飞花领
资料图片
你应该还能背诵,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已经成了千古名句。周敦颐在文章中讲了人们对三种本土花卉种花的喜爱,分别是牡丹、菊花和莲花。
他说人们普遍喜欢牡丹,晋代的陶渊明喜欢菊花,自己喜欢莲花,主要看重其君子般的品格。他提到,喜欢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这一篇专栏,我想跟你聊聊一种特别有趣的菊科植物——万寿菊。
摇身一变
万寿菊在中国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种经典的文化“归化”现象。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什么叫中国故事?万寿菊难道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花卉?
如今我们对万寿菊都不陌生,去参加亲友的寿宴,多半能看到这种花;在一些重大活动中,它的身影也会时时闪现。你可能会觉得,它应该就是陶渊明喜欢的菊花的一种,是一种本土花卉。
你要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它是实实在在的外来物种,16世纪中叶,也就是说,最早明朝时期才传入中国。论亲缘关系,跟我国的菊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万寿菊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花呈瓣型,似菊,全株都有异味。当地土著一般利用它的气味来驱赶蛀虫,也被制成油膏,用来杀死伤口中具破坏力的蛆。它的根和种子具有催泻的作用,可帮助身体排毒。
相传500多年前,有位西班牙军官去墨西哥,发现了郊外的万寿菊,他觉得非常可爱,于是就把种子带回欧洲。人们看见它开着金色的花朵,就供奉在圣母玛利亚的像前。起名为Mary is Gold,意为“金色的玛利亚”。
直到来中国,万寿菊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就是得名,也有一个故事。
万寿菊最早传到我国南方,人们觉得洋名太复杂不好记,又见它每年从秋到冬开花,外观就像大号的菊花,花叶有一股臭味,就叫它“瓣臭菊”。
有年秋天,一位县太爷过六十大寿。管家为了增添气氛,在大门口摆上两列盆花,顿时金光灿烂,喜庆又醒目。县太爷非常高兴,问管家这叫什么花?
管家笑着如实回答:“瓣臭菊。”这位县太爷有点耳背,当时就喜笑颜开,说:“万寿菊,好呀!好呀!”从此,万寿菊的新名字传开了。这个名字便于记忆,寓意还很吉祥,配上它亮丽的颜色,难以衰败的属性,还真是花如其名。
从此,人们用它美化环境,逢年过节,特别是老年人寿辰,都要摆上万寿菊装点气氛,还用来当礼品,表达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你发现没有,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这来自异域的奇花几乎是毫无违和地融入中国文化,不光登堂入室,还摇身一变,成了人见人爱的万寿菊。以致大多数人都忘了它的来历,感觉好像老朋友。
最牛推广人
说到这,我要为你介绍一本清代的冷门书籍《花镜》,它是最早把万寿菊介绍给国人的书。书中记载:“万寿菊不从根发,春间下子。花开黄金色,繁而且久,性极喜肥。”两句话,就把万寿菊的外观属性说清楚了,还都说到了点子上。
这本书的作者陈扶摇也是一位奇人。陈扶摇大名叫陈淏,扶摇是他的字,他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明亡之后不愿为官,退守田园,率领家人种植花草并设“文园馆课”。这本书写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刊行的时候,老先生都77岁了。
在书中他讲到,平生无所好,最喜欢书与花。“大半沉酣于断简残编,半驰情于园林花鸟”。由于精通花卉种植栽培,被人们视为花痴。
《花镜》也是除《山海经》外,鲁迅小时候最爱读的图书之一,还多次翻阅、批注。这本书文字优美,语言流畅,与历代农书以粮食、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要内容不同,仅限于观赏植物及果树栽培。对前人经验有很多科学的总结和精辟的见解,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园艺专著。
在我看来,用简洁优美的文言文,按照时令顺序,将不同的植物花卉描写得栩栩如生,如在目前,才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我引用书中“花历新栽”中“八月事宜”的一段,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文字的优美。
击土鼓以迎寒,钧天不耐;建幔亭而张宴,仙露将倾。四时开朗,莫过于浮槎问石;一年快事,端不许嫦娥笑人。是月也,鸿雁来,玄鸟逸,槐黄荣,桂香飘,断肠始娇,金钱夜掷,丁香紫,蘋沼白,花尽实也。
在《花镜》里,陈扶摇正式提到了“万寿菊”。不过,真正把万寿菊推广的全国的另有其人,这这个人就乾隆皇帝,可谓最牛推广人。
乾隆皇帝专门为万寿菊题写过一首诗:“非菊何妨得菊名,黄中色映日华明;玉阶金戺瀼朝露,恰似称觞对座擎。”可见,乾隆对万寿的来历是清楚的,由于它像日光一样的耀眼黄色,和皇家的富贵气象实在太相称了,所以出身完全不妨碍乾隆对它的喜爱。时至今日,万寿菊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当我们欣赏万寿菊,会不自觉地被它的美丽所吸引。耀眼的金色满目,绿色的叶羽间,灿烂的花盘,像笑脸一样,冒出头来。花瓣或弯或卷,仿如拳头大小的花球,有金黄、有橙黄,眼睛和心情,均一时明亮起来。
文化中的“归化”现象
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出名的喜爱花草树木的一群人吧。除了栽培种植,还喜欢赋予花花草草特别的意义。尽管国外也有花语,中国人在寓意之外,还会加入更多文化内涵。
从万寿菊融入中国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文化“归化”现象。与同为外来物种的辣椒相比,万寿菊不能食用,可以说实用性并不强。然而,它的形象恰好和中国文化传统契合。
中国帝王喜爱黄色,将黄色列为皇家专用色。而万寿菊金黄艳丽,欢乐喜庆,花期较长,很快得到宫廷及权贵们的喜爱。
中国老百姓希望健康,无灾无病,万寿菊花期长,易于栽培,花叶均可入药。还常被用于园林设计,黄色的花朵给人明亮、温暖的感觉。被民间寓以吉祥之意,目为敬老之花,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从帝王的垂青,到百姓的喜爱,万寿菊的栽培范围越来越广,认识并接受它的人越来越多,它也因此迅速完成了本土化。这,在花卉栽培史上,并不多见。
你应该还记得,在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墨西哥的亡灵节,人们在墓地通往小镇的路上洒满万寿菊的花瓣,形成一座蔚为壮观的万寿菊桥,让亡灵可以循着芬芳的小路归来。谁又能想到,同样的花朵,在中国被赋予了更新的文化内涵。
这让我想到一个题外话。前不久,在中国男足在主场参加了两场热身赛,先是被马来西亚1:1逼平,后是一球负于叙利亚。招募多名归化球员的国足,面对亚洲弱旅,依然难求一胜,被媒体和球迷口诛笔伐。
引入归化球员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升自身实力,国足在选择球员上,能否参考万寿菊的例子,除了看球员的技战术水平,也要考察球员本人与中国文化的兼容度。如果能像万寿菊那样,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那就更好了。
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时,正是万寿菊盛开时节,观赏着这美丽的花朵,人人精神为之一爽。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万寿菊的来历,欣赏它的美,你也可以领略到植物迁徙带来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会让你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万寿菊的花语与寓意(探寻万寿菊的传说故事)
万寿菊的花语与寓意——传说故事中的永恒之花(传说中的万寿菊)
万寿菊花语与相关故事(寄托生命之花)
万寿菊的花语和寓意,有什么传说故事
【采薇专栏】中国花束的前世今生
“园艺,让生活更美好”专栏征稿中,欢迎分享你的园艺故事
酒小七 的专栏:故事的种子
万寿菊(解读万寿菊的名字和花语)
专栏
史军的专栏
网址: 专栏|万寿菊的中国故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18493.html
上一篇: 适合成片种植的观赏花有哪些? |
下一篇: 号称“开花机器”的6种花,现在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