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9日至10日,保护国际基金会CI协同瑞士驻华大使馆在北京一分地农场开展了有机堆肥工作坊。一分地农场是有机堆肥项目中第一批接受培训的农场之一。
工作坊合影
工作坊邀请了来自台湾花莲县朴门永续生活协会理事长颜嘉成老师,就农场有机堆肥、农场设计及生态种植等话题进行指导。项目资助方瑞士发展合作署的高级气候变化和环境顾问王丽艳老师和农友、花友们分享了个人、社区、中小农场主在中国农业生态转型中的贡献。工作坊吸引了40余名农友及花友参加。通过一天半的工作坊,我们可以看到有机堆肥其实是一个模仿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堆肥的过程,正如“化作春泥更护花”,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对提升土壤有机质、恢复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花莲县朴门永续生活协会理事长颜嘉成老师讲解有机堆肥理念
今年5月,嘉成老师受瑞士大使馆邀请实地考察了北京郊区的三家农场,对其堆肥和种植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基于此,嘉成老师在本次工作坊期间就一分地农场有机堆肥进行了实操指导,并与来自北京郊区及河北的农场经营者们一同就农场设计、蔬菜与花卉生态种植进行经验交流,分享了台湾高山地区及香港地区农场规划与堆肥的空间关系。
他指出,堆肥首先要符合个性需求,理解堆肥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自然界的森林周而复始的生长是不需要人工施肥的,因为其自身就有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即从一片树叶凋落即开始的循环:从细菌等微生物等生物的循环系统思考,最终实现一个空气、水、矿物质、微生物/细菌、有机质含量比例协调的健康土壤结构。而人工有机堆肥要做的就是还原这样的一个过程,将落叶、动物粪便、秸秆等有机物堆积,使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其分解,从而形成稳定的腐殖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菌种或酵素等方式加速其发酵过程,使其达到完熟状态,最终运用在土壤中,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激活土壤中固化的营养元素。
瑞士发展合作署高级气候变化和环境顾问王丽艳老师讲解有机堆肥及生态农业
其实,生态农业也是一个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来自瑞士驻华大使馆的王丽艳老师表示,在全球化肥及农药使用背景下,农业是保护地球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正站在农业转型的十字路口,生态农业是未来的希望。有机堆肥可以帮助恢复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从而助力于重建农业生态系统。她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小农场主和社区都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贡献重要力量。
王丽艳老师现场分享家庭厨余堆肥实践经验
工作坊期间,各地农友花友参观了一分地农场,嘉成老师对该农场的有机堆肥实践进行实操指导,通过实际案例诠释有机堆肥理念以及其对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作用。
一分地农场主阮征带领大家参观农场有机堆肥实践
在实操指导堆肥实践的过程中,嘉成老师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充分发挥堆肥的长期改良土壤作用;亦即更注重堆肥材料中的能存留于土壤当中有机质的关键材料。他指出堆肥过程有三大关键性过程:糖化过程、纤维化过程、木质化程;而在目前的有机堆肥实践中,由于添加木质材料会延长堆肥周期,但一般却较少少会添加木质材料,导致土壤中缺乏长期的材料。落叶、秸秆及纤维堆肥中的中短期有机质多在一定时间内分解,不能长期停留在土壤中,但森林里往往会形成厚积的丰富有机质却是更为长期的材料,这些土壤的有机质就是积年累月留存下来的丰富的中长期材料例如木材。
为实现堆肥改良土壤及强化中短期种植需求,一分地农场做出了以下实践:将马粪与秸秆等有机物堆积,同时置购了碎木机,用于粉碎农场中的桑木枝,混于堆肥之中,堆肥完熟之后将其填满至挖好的土坑中,以实现堆肥改良土壤的整个过程。
通过工作坊,各位农友花友表示收获颇丰,大家在学习、参观、讨论的过程中也分享了自身在实践有机堆肥过程中的感悟。我们生活垃圾中的70%为湿垃圾,如果不妥善处理,将会影响环境,将其填埋会污染地下水,与其他垃圾焚烧会释放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威胁人类健康。
北京绿兴农场龙疆分享有机堆肥感悟
来自北京绿兴农场的龙疆和农友们分享了他这些年的切实体验:“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倾向于使用化肥,但化肥会迅速提取土壤里的营养,如果人们在收获后不及时补充营养,那么土地将会变得更加贫瘠,板结更加严重;土地板结后,虫子失去了家园,便附着在杂草上,人们就开始打除草剂,杂草清除后,果实就成为了虫子的新目标,人们用各种方法保护果实,虫子既而到了树干,甚至钻到玉米心里。
而实际上通过堆肥实验发现,利用害虫进行有机堆肥,既解决了湿垃圾循环利用的问题,又给虫子安了家,让其成为免费工人,帮助疏松土壤、排出高营养肥料,一切好事便顺其自然地发生了。人类一直在想方设法与自然对抗,但其实我们可以和谐共处。”从泰国学习归来的龙疆,言谈中处处透出佛性思想。
绿普花卉基地时海龙总经理(前排右)
在工作坊最后,来自北京绿普花卉基地的时海龙总经理,和花友们分享了乡土花卉对园林和在地生态的影响。他表示,绿普花卉一直致力于探索乡土花卉种植及园林设计如何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以自身多年经验总结出的花卉养殖经验指导都市人群以更节能环保、贴近自然的方式经营自己的小花园。
正所谓万物之道皆法自然,有机堆肥通过还原自然界森林自然堆肥的过程,使我们与生万物之形的土地和谐共处,毕竟大自然不需要人类,而人类的生存及发展需要大自然。
保护国际基金会(CI)政策项目主任张瑜女士及发展与宣传官员谢笑笑女士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保护国际基金会(CI)大自然在说话系列影片 - 土地 | 陈建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招募】花园堆肥工作坊
中国绿化基金会“幸福家园”:守护生物多样性,共筑绿色未来
“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策略与行动”主题边会顺利举办
点外卖也能做公益,美团青山计划守护“国宝”红树林
晨光携可持续产品亮相COP16,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直击COP16|“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策略与行动”主题边会顺利举办
有机堆肥知多少
以行动促进“植物健康”
李嘉诚基金会2016广东省医学生公益种子培育计划工作坊在我校举办
“美丽长江·三峡行动”青年志愿宣讲活动在武汉举办,听他们讲述长江大保护背后的故事
网址: 保护国际基金会CI有机堆肥工作坊守护土壤健康 | 小行动,大作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0231.html
上一篇: 有机肥生产堆肥过程中的臭气去除方 |
下一篇: 气流膜好氧堆肥发酵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