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又称魏花,是千叶肉红花,自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开始,被人们称为花后。魏紫的培育者是魏仁浦,他是一个传奇人物。
1
寒门走出的大商人
《宋史·魏仁浦传》说,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县(今卫辉市)人。他生在一个贫民家庭,有一个弟弟,名叫魏仁涤。兄弟俩很小时,他们的父亲就死于战乱。自此,生活的重担落到了母亲的肩上。
魏仁浦有感于母亲的辛劳,发奋读书。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魏仁浦十三岁。当年初夏,他的母亲四处奔走,借到了一块粗麻布,给他赶制夏装。魏仁浦放学回家,感叹道:“慈母求贷以衣我,我怎能心安啊!”说着说着,眼泪流了下来。他挥泪告别了母亲,独自踏上了奔赴都城洛阳的道路。
魏仁浦走了几天,来到了黄河边,黄河的风浪很大,他还是上了船,船驶到河中央时,魏仁浦脱下上衣,并把它掷到了河中说:“今生若不能显达,从此不再过此河。”
到洛阳后,他投到富商柴翁门下当学徒。柴翁主要经营瓷器、丝绸、茶叶和食盐。魏仁浦聪明、勤奋,精于计算,不久就成为柴氏瓷器行的大行首。柴翁有一子一女,其子为柴守礼,其女为柴圣穆。柴翁去世后,柴守礼成为柴氏商团的掌门人。柴圣穆嫁给了后唐皇家卫队的一名士兵,名叫郭威。郭威的上司是侍卫马步都虞侯刘知远。
刘知远的军队经常缺饷,柴氏商团经常拿出巨资为其筹饷。郭威也得到步步升迁,后晋时成为将军。守礼之子柴荣,自幼就在魏仁浦手下工作。后来柴荣被郭威收为养子,并成为柴氏商团的掌门人。这个商团在柴荣、魏仁浦带领下,发展迅速,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团。
2
从大商人到宰相
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郭威助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郭威因功封为邺都(今安阳)留守、天雄军节度使等。柴荣、魏仁浦进入郭威幕府。后汉高祖刘知远去世后,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他猜忌功臣,将杜重威、杨邠等都灭了族。
公元950年冬,后汉隐帝派李仁义为使臣,去邺都逮捕郭威。郭威看到诏书时,一下六神无主。这时,魏仁浦说:“事态已发展到这一步,您可不能坐着等死呀!”郭威说:“想当年,我和杜重威、杨邠等人披荆斩棘,跟随先帝夺取天下,接受先帝托孤的重托,竭尽全力保卫国家,如今他们已经死了,我还有什么心思独自活着!不如死了算了!”魏仁浦说:“您白白送死有什么好处?不如顺应众人之心,领兵南行,这是天赐的良机呀!”
郭威于是留下了他的养子柴荣镇守邺都,自己率领大部队向南进发。到了澶州驿馆,魏仁浦带人撕裂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士兵们欢呼万岁。到了开封,郭威正式即帝位,改国号为周(后周),是为后周太祖。他任命魏仁浦为枢密院副承旨,不久,又升他为右羽林将军。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任命魏仁浦为宰相,同时兼任枢密使。后周恭帝继位后,又加魏仁浦为刑部尚书。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统帅大军进入宫廷,后周众大臣束手无策,范质、王溥等大臣下拜听命。魏仁浦不甘心后周就这样被颠覆,组织一部分朝臣反抗,终因势单力薄,被镇压了下去。魏仁浦以患病为借口,回到洛阳。
3
魏紫花开会节坊
早在洛阳经商期间,魏仁浦就在会节坊买了一个很大的宅园。会节坊在今安乐镇军屯村,是唐宋时期的著名里坊。这个宅园名为会节园,原来是后梁大臣张全义的宅园,室宇园池,为一时巨丽。魏仁浦从张全义后人手里买下会节园后,广种牡丹。约在后晋时,在这些牡丹中,出现了一种新品,就是魏紫,也称魏花、魏家花。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魏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浦家。始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斫以卖魏氏,魏氏池馆甚大,传者云:此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缗。其后破亡,鬻其园,今普明寺后林池乃其地。寺僧耕之,以植桑麦。花传至民家甚多,人有数其叶者,云至七百叶。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
当时洛阳西部的寿安山上长有牡丹,砍柴人经常上山寻找野牡丹挖来卖钱。魏仁浦经常从砍柴人手里买野牡丹,种在宅园里,培育出了魏紫。
魏紫极美丽,人们争相观赏。面对蜂拥的人群,魏家意识到魏紫的观赏价值可以拿来赚钱,所以规定谁要入园观赏,每人需交“十数钱”,然后才能登舟来到池馆观看,魏府卖门票每日收十数缗。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记载了此事:“魏花,出五代魏仁浦枢密园池中岛上。初出时,园吏得钱以小舟载游人往过,他处未有也。”
4
天下遍开魏家花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其后破亡,鬻其园,今普明寺后林池乃其地。”这句话是错误的。魏仁浦家族在北宋时没有败亡,一直很兴盛。
《宋史》明确记载,宋太祖在开国不久,巡幸洛阳,魏仁浦把园子献给了皇室。皇室将其赠与相邻的普明寺,但普明寺僧人将牡丹卖掉,而种植桑麻。魏紫就以这种方式传到洛阳各名园。同时,也传到了开封,王安石《题金沙》曰:“海棠开后数金沙,高架层层吐绛葩。咫尺西城无力到,不知谁赏魏家花。”
北宋灭亡后,魏紫随着洛阳移民到了江南。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临江仙》写道:“祗恐牡丹留不住,与春约束分明。未开微雨半开晴。要花开定准,又更与花盟。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呈。鞓红似向舞腰横。风流人不见,锦绣夜间行。”
在金元明清时,魏紫也在洛阳世代传承。在清朝时,洛阳花农从魏紫中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命名为赛魏紫。清朝、民国时期,洛阳牡丹的种植区,在洛河之南,龙门山、万安山之北,东起李家楼(今李楼),西到西场(今新村),绵延二十余里,以李家楼梁家花园最大,种有姚黄、魏紫等五十多品牡丹。梁家花园的牡丹,最远卖到甘肃。今甘肃临洮县西坪乡范家村李家,有株清朝栽植的古牡丹,品种是魏紫,是李家先人从洛阳梁家花园引栽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营花寨与西晋潘安(客从河洛来)
国色天香冠绝天下(漫谈河洛文化)
经方奇人张步桃,人称“中医界的大师国医”,他的食疗方值得分享
“聪明分子”专抓癌细胞!抗癌治疗步入黄金时代!背后有一位奇人……
中国的菊文化.doc
立法“护花” 让世界爱上洛阳 | 河洛观潮
婷婷宝花入茶茗——牡丹花茶记(河洛广记)
官渡校园绽放五育之花
植物学家的人文视野
【人文经典索引】人文园林
网址: 人文河洛||一位奇人育花后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2045.html
上一篇: 魏紫牡丹故里——魏家坡 |
下一篇: 最赏是牡丹——姚黄魏紫赵粉欧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