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花水仙(Narcissus tazetta)为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地下鳞茎,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福建是多花水仙盛产地,漳州水仙成为我国球根花卉中较早出口的花卉之一,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多花水仙也存在品种单一,栽培周期长、繁殖速度有限、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新品种推广、产业生产和经济效益,进而导致水仙的产业发展缓慢。突破传统的分球繁殖技术,研发更高效优质的繁殖技术,提高水仙产量、质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金玉’、‘黄花Ⅱ号’、白花水仙、平潭水仙及‘金盏银台’为试验材料,进行扦插、刻伤繁殖技术研究,以达到促进新品种推广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探索‘金玉’、‘黄花Ⅱ号’水仙扦插繁殖技术 研究较适的消毒方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已初步建立扦插繁殖体系。研究发现‘金玉’、‘黄花Ⅱ号’水仙使用25%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30 min,成活率可达100%;50 mg/L6-BA处理使‘金玉’、‘黄花Ⅱ号’水仙的诱导率达到235%、160%;种球4℃低温冷藏30 d,可提高扦插诱导率10-15%。‘金玉’、‘黄花Ⅱ号’水仙扦插繁殖技术体系的探索与建立为新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2.探索刻伤繁殖技术 以白花水仙、平潭水仙及‘金盏银台’为试验材料。相比‘金盏银台’水仙先刻伤后生长调节剂处理,先25 mg/L IBA处理后再刻伤处理,其诱导率要高于前者62.5%;白花水仙使用生长调节剂浸泡3 h、6 h,后者诱导率高于前者27.3%;‘金盏银台’水仙采用浅刻伤方式,其诱导率要高于深刻伤。进一步探索刻伤繁殖技术,以促进多花水仙新品种的推广,加快中国水仙产业的发展是有意义的。试验结合扦插与刻伤繁殖技术,选取质量大小相近的二年生多花水仙母球为试材,纵向切成4等分,将每鳞茎块基部中间位置向上纵切1 cm深度,鳞茎块使用多菌灵浸泡消毒30min,使用混合基质(泥炭土:珍珠岩=3:1)培育,90 d后平均诱导系数为4.35。本研究以丰富多花水仙无性繁殖的理论为基础,为多花水仙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多花水仙繁殖技术体系的建成,也将为球根花卉繁殖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相关知识
多花水仙繁殖新技术研究
多花水仙若干品种类型的亲缘关系与进化研究 I.POD同工酶分析
不同林分下多花黄精播种育苗研究
水仙化控的增花研究
日本多花紫藤的景观应用及繁殖技术
棉花芦管育苗新技术研究Ⅳ.芦管育苗移栽对棉花产量形成影响研究初报
一项杂交稻制种花期调节新技术研究初报
多花黄精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秋水仙种植技术
多花木兰人工生态恢复植物群落种群竞争及其生态位研究
网址: 多花水仙繁殖新技术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271.html
上一篇: 桂花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
下一篇: 谈梅花繁育技术及园林应用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