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惊艳!西宁进入“牡丹时刻”

惊艳!西宁进入“牡丹时刻”

对于中国人来说,牡丹象征富贵圆满、雍容华贵,是当之无愧的“国花”。

在西宁,也有成片的牡丹花海,在每年的五月中下旬,盛放待赏。姹紫嫣红的牡丹悄然绽放,装扮了五月的古城,惊艳了西宁人的朋友圈。

各类各色牡丹供人赏

五月,文化公园成了牡丹花的海洋,走进园中,一派柳绿花红的盛夏风光,“花王”风采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万朵牡丹开得正艳……

文化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文化公园现有的牡丹种植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种植有牡丹品种60余种,其中以金花状元、白玉山、佛头青、油朱砂、水红莲、玛瑙盘、红线女、天山雪莲、同心同德为代表的紫斑牡丹40余种,每年第一批开放,花团锦簇、灿烂绽放。同时,青龙卧墨池、银红巧对、霓虹幻彩、豆绿、蓝芙蓉、鲁粉、岛锦、凤丹白、凤丹粉等10余种中原牡丹以其独特性点缀园中,打造出梦幻多彩的“牡丹派对”。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牡丹花品种已增加至95种,除了市民熟悉的文化公园和人民公园内有大面积栽种外,在中心广场、新宁广场、植物园等各大游园均有种植。其中,引自甘肃的紫斑牡丹最为常见,还有一部分中原牡丹,当然,其中不乏一些较为珍贵的品种。“在西宁,我们能看到的比较珍贵的牡丹品种有佛头青、大藕、小藕、玛瑙盘、金腰带、金花状元、黑朱砂等。”西宁市林木种苗站工作人员介绍。

长在农家小院的牡丹

初夏的古城,满城花香,沁人心脾。

清晨,辛小英来到自家花园的牡丹花丛前,为牡丹修剪多余的枝叶,手起枝落,一株红色的牡丹开得正旺。辛小英退休后就开始在自家花园里种花,她说:“这是干柴牡丹,很多青海人家都有栽种,每到五六月份,干柴牡丹开得最好,老远就能闻到她的味道,而且花朵大、颜色多,令人陶醉。”

干柴牡丹具有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的特性,适宜在高原地区生长。干柴牡丹是青海特有花卉品种,也叫青海牡丹。相关研究发现,青海牡丹共有3类10型,即单瓣类单瓣型,千层类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台阁型,楼子类金蕊型、托桂型、金杯型、皇冠型、绣球型。干柴牡丹多以庭院栽植为主,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作为本地“明星”,我市各大游园都能看到干柴牡丹的身影,在人民公园,郁金香还没退场,干柴牡丹已经耐不住性子,竞相绽放,朵朵娇艳欲滴,浅粉、大红、紫红……多色交织层叠,吸引着游客流连驻足,赏花拍照。

走在园中,一株株干柴牡丹在阳光下光彩夺目,花朵硕大,花瓣层层叠叠,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动人。红牡丹艳丽夺目,白牡丹清爽秀丽,紫牡丹端庄大气,粉牡丹优雅高贵,复色牡丹风姿绰约,远远望去,犹如一幅精妙绝伦的五彩油画,行走其间宛若在画中游走。

不是牡丹的“牡丹”

一串串小心心悬挂在枝头,错落有致,别有风情,惹人喜爱。

在很多农家小院里,除了端庄秀丽的干柴牡丹,自然少不了爱意满满的荷包牡丹。荷包牡丹是开花比较奇特的一种花卉,因花朵为心形,所以观赏性比较独特。荷包牡丹别名兔儿牡丹、鱼儿牡丹等。因叶子与牡丹相近,花呈心形,像中国古代荷包一样垂着花枝,故而得名“荷包牡丹”。花朵美丽娇艳,形状寓意也十分美好。

“虽然名字里也有牡丹,但是荷包牡丹属于罂粟科,荷包牡丹属,和牡丹不是同一个科属,并不是牡丹。”西宁市林木种苗站工作人员说。

何时赏牡丹,去哪儿赏?

漫步在文化公园内的林荫小道上,花香扑面而来。褚秀芳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进入五月,她就成了文化公园的常客,选择用镜头记录下牡丹花的千姿百态。“我很喜欢牡丹花,咱们西宁这两年种植的新品种牡丹越来越多了,好多没见过的品种现在也有了。”褚秀芳说。

文化公园栽植牡丹已有十几年,作为我市牡丹花集中种植观赏点,每年都会迎来大批游客赏花游览,最佳观赏时间是5月中下旬,上万余株、多个色系的牡丹争芳吐艳。那时,市民可以走进文化公园,徜徉牡丹花海,充分饱览国色牡丹的风韵和艺术美感,感受牡丹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领略国花牡丹的独特魅力。

除文化公园外,人民公园、园林植物园、新宁广场、中心广场、青海民族大学等地都种植有各类各色牡丹,各有特色。另外,有些“性急”的牡丹会在五月初开花,五月中旬大部分品种都会开花并进入盛花期,不同地区和品种的牡丹盛花期有所区别,最好提前查找资料,再安排赏花行程。

原标题:《惊艳!西宁进入“牡丹时刻”》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惊艳!西宁这里4000余盆秋菊绽放~
西宁文化公园第八届牡丹花展
荷包牡丹栽培繁殖技术
西宁
西宁园林花卉电话
城园相融, 邂逅幸福大西宁
西宁晚报·数字报刊
西宁:每人一座小公园!
西宁花店排名,西宁前十大花店都在这儿,订花送花就这么简单!
西宁花店哪家好?西宁鲜花店推荐

网址: 惊艳!西宁进入“牡丹时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289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新买的荷包牡丹怎么养
下一篇: 盆景仙人掌科多肉绯牡丹栽培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