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机器监测等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定期测量,并检查其环境防治效果和督促污染源整治。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空气监测、固体废物检测、生物监测和生态监测等。
环境监测类别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
二、发展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整个社会对其关注度提升,国家对环境监测行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不断加大。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颁布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明确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监测”格局更加成熟定型,高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的监测评价制度不断健全,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得到有效保证,新技术融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1-2022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时间
颁布部门
政策名称
要点
2020.06.21
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
2020-2035年,生态环境监测将在全面深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拓展,构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估体系。监测指标从常规理化指标向有毒有害物质和生物、生态指标拓展,从浓度监测、通量监测向成因机理解析拓展;监测点位从均质化、规模化扩张向差异化、综合化布局转变;监测领域从陆地向海洋、从地上向地下、从水里向岸上、从城镇向农村、从全国向全球拓展;监测手段从传统手工监测向天地一体、自动智能、科学精细、集成联动的方向发展;监测业务从现状监测向预测预报和风险评估拓展、从环境质量评价向生态健康评价拓展。
2020.12.14
生态环境部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
督促纳管企业履行治污主体责任。按照“双随机”原则,检查纳管企业预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自行监测等情况,监督检查重点排污单位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及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的情况,推动监测结果与运营单位实时共享。指导纳管企业通过在醒目位置设立标识牌、显示屏等方式,公开污染治理和排放情况。指导监督纳管企业编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处置,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2020.12.24
生态环境部
《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
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态保护监管法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全国生态监测网络,提高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初步形成与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相匹配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体系,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建成与美丽中国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1.06.06
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
到2035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覆盖,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城镇污水得到安全高效处理,全民共享绿色、生态、安全的城镇水生态环境
2021.11.29
水利部
《“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施方案》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以构建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
2022.01.21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
《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聚焦“十四五”期间环境治理新需求,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非电行业多污染物处置、海洋污染治理、有毒有害污染物识别和检测以及生态环境应急等领域,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联合攻关。聚焦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治理难点问题,攻克高盐有机废水深度处理、污泥等有机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技术装备。聚焦基础零部件和材料药剂等卡脖子问题,加快环境污染治理专用的高性能风机、水泵、阀门、过滤材料、低频吸声隔声材料、绿色药剂以及环境监测专用模块、控制器、标准物质研发。聚焦新污染物治理、监测、溯源等,抓紧部署前沿技术装备研究
2022.01.24
生态环境部
《“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
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监测”格局更加成熟定型,高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的监测评价制度不断健全,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得到有效保证,新技术融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
因此,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市场规模及设备销售规模一直延续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达783.2亿元,同比增长10.2%,预计2021年可达845.8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
三、发展趋势
1、“双碳”战略下的温室气体监测将成为热点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中长期目标和愿景已经明确,为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为整个环境监测带来新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结合连续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手段,依托现有大气监测城市站点或区域站点,逐步增加CO₂等温室气体指标,探索开展城市和区域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污染源温室气体和环境空气温室气体浓度关联性监测,并纳入到常规监测系统中。
2、环境监测产品向天地一体化全面拓展
我国监测设备的发展趋势将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对环境全方面监测的要求。环境监测网络将从省级到地级、到县级全面覆盖;环境监测范围由较窄领域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监测指标不断增加;环境监测空间从地面向地下延伸,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现代生态网络体系构建将成为重点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重点进行地下水监测、海洋监测、农村监测、温室气体监测等网络建设;实现全国统一的大气和水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联网,环境监测超级站、组分站、边界站、背景站、区域站和卫星遥感等特征性监测数据联网,构建统一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未来我国将建立基本覆盖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地面监测站点,加强环境专用卫星与无人机的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相关知识
环境监测行业现状及趋势:政策驱动规模扩大 温室气体监测将成为热点
碳监测评估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超70亿碳监测市场能否迎来“春天”
一文读懂2023年云南花卉行业现状及前景:行业不断发展扩大,市场前景仍然广阔
2024至2030年中国园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docx
2023年中国花店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24年鲜花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花卉行业背景概述、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2024 未来我国花卉零售市场规模预测
花卉行业现状分析报告ppt.pptx
2018年花卉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增加
2024年鲜花市场规模及鲜花主要细分市场分析 鲜花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解读
网址: 环境监测行业现状及趋势:政策驱动规模扩大 温室气体监测将成为热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382.html
上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高吉喜:加快构建新时 |
下一篇: 泰州:数字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