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深圳海水也能像香港那样湛蓝

深圳海水也能像香港那样湛蓝

  深圳海洋问题专题调研组去年对香港考察后,认为香港的许多做法对深圳具有启示意义

  文/记者 李天君 图/记者 吴铠峰

  本报于5月10日、11日、15日和18日,连续四次以大篇幅报道深圳如何走出与海争地误区、发展海洋经济强市的专题报道,得到不少政府部门及市民的认可。

  与深圳紧邻的香港是如何保护海洋环境的,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深圳借鉴?记者昨天采访了深圳市政协人资环委工作处的有关人士。他们介绍了深圳海洋问题专题调研组去年对香港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的考察情况。他们表示,香港的“净化海港”计划效率之高、成效之大,曾令考察组为之震惊。维多利亚港污水排放输送系统仅耗资82亿港元,当年就收到良好效果。

  根据深圳海洋问题专题调研工作方案的安排,深圳海洋问题专题调研组于去年7月31日至8月3日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展调研活动。参加这次调研活动的有市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事局、环保局、农林渔业局等单位的相关人员。

  这次赴香港专题调研海洋问题,是深圳海洋问题专题调研组外出调研的第一次。调研的重点是香港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的情况。其间,调研组拜访了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环境保护署、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等单位。

  综合考察组在香港调研情况,记者试将深港两地在海洋保护方面的做法作一比较。

  1. 香港 净化海港当年见效

  香港管辖海域1600多平方公里,约为其陆地面积的二倍。长期以来,香港在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首先,香港在控制陆源、海上污染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和深圳一样,香港近岸的海域污染80%以上来自陆源污染。但是他们在陆源污染治理方面比较重视,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让考察组感触最深的,就是香港推行“净化海港计划”。这是香港政府为改善维多利亚港水质而推行的一项大型计划,分前后两期进行。第一期于1994年动工,至2001年全面启用。主要包括兴建全长23.6公里的深层隧道输送系统,即每天将135万立方米的污水输送到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

  第一期工程耗资共82亿港元,全面启用后,当年即获重大成果:除处理污水外,每天还减少600吨污泥排污维多利亚港。而净化海港计划一期工程未启用前,香港每天约有170万立方米的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污维多利亚港。

  目前香港政府已决定开展净化海港计划的第二期计划,以处理港岛其余地区的污水,并且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二期计划投资189亿港元。主要是扩充化学处理及生物处理设施,并进行出水消毒。二期将使海港两岸的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并且每天能减少500吨的污泥入海。

  1. 深圳 特区花千亿河水仍黑臭

  深圳海域为114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953平方公里。令人疑惑不解的是,2001年以来,深圳市就提出“河流三年不黑不臭”的目标,对环境的污染,提出要“严格治理”。据不完全统计,仅用于河流治污的费用就高达上千亿元。但时至今日,深圳海域的污染却日渐加重,陆源污染排放仍然有增无减,海域已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深圳湾和珠江口海区污染尤其严重。

  据2006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深圳湾海区海水中无机氮、无机磷平均含量超出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溶解氧平均含量达到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耗氧量指标平均值达到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珠江口海区海水中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平均含量超出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氧平均含量达到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大鹏湾海区海水中石油类平均含量超出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大亚湾海区海水中石油类平均含量达到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受无机氮污染严重的水域占42.8%,主要分布于珠江口和深圳湾;无机磷严重污染的水域占22.8%,主要分布于深圳湾。

  2. 香港 大力维持原生态状

  在香港考察时,香港为维持原生态状态而对环境保护力度之大,令考察组吃惊。

  为保护珍贵的海洋和近海滩涂生物,使生态系统免受污染的影响和破坏,香港建立了一批与海洋有关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海洋珍稀动物类、海岸地质类、湿地生态系统等自然保护区。目前,全港建有23个郊野公园、5个特别地区、4个海岸公园、1个海岸保护区、4个湿地保护区。这样,香港便有45%的面积是以法律形式保护起来的郊野公园、海岸公园或特别保护区。近年来,香港为防止海洋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损害,建立了海上项目审批程序和事故报告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经常派监察人员,派出海监船舶和飞机巡航监视,坚决制止盲目围垦海滩、滥伐红树林、海岸防护林和滥挖珊瑚礁等现象,减缓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发展趋势,局部海域的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由于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海上污染措施,使香港海域的海水水质保持着较好的标准。

  2. 深圳 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2006年,深圳市委办公厅专门组织了一次对深圳红树林湿地现状及保护的深入调研,调研的结果显示:深圳湾片区的红树林面积,20年间减少了50%。调研组认为,由于房地产开发,修建工厂、道路以及围垦养殖等原因,红树林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而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存在。

  2006年,深圳市海洋局组织市海洋与渔业服务中心对深圳市东部海域的珊瑚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深圳市东部沿海有多种石珊瑚分布,约占该海区珊瑚总数68%,另有为数不多的软珊瑚以及海葵等分布。其中石珊瑚全部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并被列为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但是,调查区域珊瑚的死亡率较高,并有明显人工采挖痕迹,且表面沉积物较多,表明深圳的珊瑚受水质恶化以及人为破坏的影响比较严重,面临着衰退威胁。

  3. 香港 加强监测严格执法

  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环保工作的“哨兵”和“耳目”。香港有近20年在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工作历史。目前,香港共布设了94个水质监测站位,每月监测一次(避风塘每月2次);共布设60个沉积物监测站位,每半年监测一次,监测指标20余个。经历年监测结果显示,香港海域水质近年来正逐步改善。

  有利的监测为环境执法监督提供了保障,香港海洋管理在组织机构和职员人数及素质方面比深圳强得多。如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是香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部门之一,内设农业及行政分署、自然护理分署、渔业分署、检验及检疫分署、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分署和总部支援服务组等机构,其工作人员多达2千人。又如,香港环保署拥有1600多人的执法队伍,装备条件也较好,有多艘“海监”船和数架“海监”飞机,经常开展海上巡航监视活动。

  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海洋经济发展科学咨询制度。如香港有一个环境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政府官员、学者和社会人士(绿色团体)组成,香港政府的相关重大项目都需要经由这个委员会讨论同意之后方可以决策、通过;牵涉到海洋保护方面的问题,肯定需要经过该委员会讨论。香港政府在推行主要的相关政策方案之前,亦会征询环谘会的意见,而且按《环境影响评估(环评)条例》的规定,环境保护署(环保署)署长须考虑环谘会就环评报告所提出的意见。

  3. 深圳 特区监测无法制止排污

  深圳对海洋环境的监测比较严格。如每年都对较大的陆源排污口、海滨浴场进行了严格的监测。2006年监测的11条排污河口、深圳河入海口、倾倒物排污口,情况均不容乐观。

  监测结果显示,2006年监测的11条排污河中,有8条排污河的水质状况不能满足其相应的功能需要。其中盐田河与溪涌河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极差,2006年对深圳的东宝河和沙头角河2个重点陆源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监测结果显示,位于宝安沙井的东宝河接纳了大量的工业河生活污水,其污染物长期超标排放,其海水水质超过国家四类海水水质,其中无机氮和磷酸盐的平均含量为国家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28.5倍和20倍。

  位于盐田区的沙头角河排污口邻近海域部分水环境因子出现超标现象,已影响了邻近海域的滨海风景旅游区的功能,其中无机氮和磷酸盐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国家四类海水中水质标准的2倍和2.5倍。

  2006年深圳河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较去年有显著增加,年排放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为4412.38吨其中石油类、氨氮、磷酸盐和总汞的年均值高于国家地表水的四类水标准,为深圳河的主要入海污染物。

  事实表明,严格的监测似乎并未完全制止污物的非法排放。长期以来“你监测你的,我排放我的”。

  这与内地海洋管理规范迟滞不无关系,据市海洋局官员介绍,2002年国家出台海域法之前,对海洋的管理缺乏专业对口单位,多头管理,制度不健全。2002年以后,国家将管理权下放给地方职能管理部门。2004年深圳出台了《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2007年出台了《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才算逐步理顺海洋管理方面的各类关系。但是,对海洋的管理只能说是刚刚起步,2002年之前盲目无序的填海,只能成为历史的“呆坏账”。目前,愈演愈烈的直排污水入海,仍然在挑战着政府保护海洋的决心。

  惟一承担海洋管理工作的深圳市海洋局,安排在市农林渔业局,是大陆常见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形式。海洋局下辖海洋与渔业处、渔政渔港监督处、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市海洋与渔业服务中心、市港澳流动渔民办公室、局办公室,统共不过几百号人,人力和技术条件严重不足。11条河口陆源污染排放如此严重,也没有见到有哪家企业为此“埋单”。

  4. 香港 坚持依法治理环境

  通过调研分析,深圳海洋问题专题调研组认为,香港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较高、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较完备。香港政府除了加入了《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防止倾倒废弃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等国际公约,按照国际协议承担相应的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义务之外,还十分重视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先后颁布制定了一批香港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如《海岸公园条例》、《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条例》、《渔业保护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使香港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并初步形成了以本地法为主、与有关国际公约接轨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4. 深圳 环保立法相对滞后

  而深圳在保护海洋的环保意识方面远远落后于香港。“海洋有无限的‘自净能力’”之类的错误认识屡见不鲜,缺乏海洋是“蓝色国土”的意识,无序、盲目地开发利用,海运码头、油气码头侵占保留区、旅游观光区海域现象,至今仍屡禁不止。全民“保护海洋,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还未形成。

  立法方面,只有数年前市环保局出台的《深圳市海域环境保护条例》,但如同一纸空文,生效甚微。海洋局接管海洋管理工作后,出台的《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深圳市发展海洋经济十一五规划》虽然规范了海洋的开发利用,禁止盲目围海造地,但只能算是指导性的政策文件,法律约束力不强,真正遇到违规开发的、乱排污的单位,难以利用法律去给予制裁。

  两相比较启示深刻

  结合这次调研活动和深圳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考察组通过调研认为,对香港来说,保护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如果失去了这个物质基础,香港的优势和特色也将失去。可以说,香港的发展潜力在海,优势也在海。

  而深圳滨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深圳海洋开发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海洋灾害损失逐年增加。对于这些问题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要增强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的海洋意识。

  考察组同时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好海洋环境。首先,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地方立法工作。深圳市人大和政府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加快制定本市亟需的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其次,参考香港的环保执法,建立一支职责严明、装备精良、手段有力的海上执法队伍,提高执法实效。并且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人大、政协机关要对政府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听取政府执法情况的汇报,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质询和评议,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考察组建议,深圳特别要认真研究适合城市的污水处理、海水冲厕等技术,努力降低造价和运行成本。要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加强海洋科普教育,引进和培养海洋人才。深圳的海洋环境科研力量较差,在这方面可以多做一些学习香港的工作。

  综合对比了港深两地在海洋保护方面的差异,记者的感触是深刻的。我们的“要求”、“规范”同样很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可是落实的却很少,为什么别人能够花很少的钱干效益大的事,而我们投入了巨资却收效不大?政府不是推出了“埋单制”吗?11条河口的污水,为什么排放有增无减,这个责任该谁来“埋单”?

  深圳湾与珠江口海域的黑色海水、发臭的淤泥在哭泣,人们失去了清新的海风、沙滩、阳光。几十年后,留给我们子孙的又是什么?

  (本专题报道得到深圳市人资环委工作处大力协助)

深圳海水也能像香港那样湛蓝

  图:香港市民喜欢观海

深圳海水也能像香港那样湛蓝 深圳海水也能像香港那样湛蓝

  图:维多利亚港碧波荡漾

  (夏天/编制)

相关知识

深圳海水也能像香港那样湛蓝
情人节鲜花 深圳送花 深圳花店 罗送送花 全国送花 香港送花
香港污水收集系统覆盖93%人口 每年花1400万港元处理猪粪
用这个方法你就能像园艺师那样在包装花束了,一个瓶子就足够
阳台盆栽“新宠”—麦秆菊,美得像假花,花期超级长,新手也能养
花瓣像什么比喻句
用植物讲述深圳故事
生活在香港系列之九
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 从深圳文博会看“数字赋能 文化四川”新气象
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教案

网址: 深圳海水也能像香港那样湛蓝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38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回眸2021年丨永寿:以蓝天白云
下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高吉喜:加快构建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