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南民间刺绣工艺技法特点:
湖南民间刺绣工艺历史悠久,精细繁杂。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多样性的针法,不但使自身区别于其他纺织类艺术品,同时也是区分不同地域和民族刺绣的重要标志。
湖南民间刺绣的针法非常丰富,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现性针法,如平针、直针、盘针、抢针、施针、掺针等。这类针法长于表现所绣景物的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动性。另一类为装饰性针法,如织针、网针、盘金、打籽等针法,运用多种特殊的运针手法和施针程序,产生各不相同的装饰美感。此外,还有垫绣、剪绒绣、挑花、贴绫绣等特殊刺绣工艺。
二、介绍几种湖南民间刺绣工艺中常见的装饰性针法:
1、锁针
又称“辫绣”,是指用丝线结成辫子钉绣成的绣品。此种针法宜绣物象的轮廓线条,或其他图案花环,可以单向锁绣表现轮廓,也可以圈排、并排锁绣成面饰。
西汉黄棕绢地“乘云绣” 湖南省博物馆藏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绣品,如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等即有此种针法。如今,湖南郴州汉族刺绣的荷包、湖南的瑶族和苗族刺绣中,仍保留着这种针法。
2、钉针
即平金,指用细线以垂直方向,将浮线钉固在绣地上的一种针法。一般用于将金银线钉牢在绣料上,可为图纹之轮廓线,也可将图案填满,起勾勒物象轮廓的作用。
民国紫缎盘金银绣花蝶纹枕顶 湖南省博物馆藏
钉针多运用于绣图案花纹之边缘、经脉,动物脚上的折节及戏装上完整的图案等。
3、打籽针
民国红缎打籽绣龙凤人物纹枕顶 湖南省博物馆藏
又叫结子针,是利用丝线本身打结形成变化,再绣在织物上的绣法。打结的方法无穷无尽,有圆子结、松子结、穗子结等。打籽有满地打籽和露地打籽两种,也因绣线的粗细不同有粗打籽和细打籽之分。粗打籽的粒子形似小珠,凸出绣面,较有立体感。细打籽较有绒圈感。打籽针出现很早,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不少用作动物眼睛和花蕊,也有遍地用打籽针绣成的平面图案。
4、网绣和织绣
湖南民间刺绣中的网绣和织绣针法,有数十种之多。如网绣中的连环网、梅花网、雪花网。织绣中的累格织、梳子织、瓦行织等。网针的施针方法是以横、直、斜各种长线在底样上牵钉出各异的几何花纹,也有在所牵钉几何纹样的每个单元中都铺钉短针,造成更美观的形体变化和疏密变化。
民国蓝斜纹花布绣平安花鸟纹枕顶 湖南省博物馆藏
织针的施针方法是牵经织纬,先以直线在地料上牵出预定的几何纹样,再以特殊的手法编织纬线而绣成,有的还要借助专用梳子为工具,所用绣线可以使同类色,也可以是互补色,以呈现丰富多彩的效果。
5、垫绣
湖南省博物馆藏 民国红缎绣花卉双兽纹帐檐局部
其双兽眼珠即采用垫绣,又称为“立体绣”,它是在绣制之前,先在图案花纹部位垫上棉纱,然后在其上绣花,绣成后图案玲珑浮凸,具有浮雕般的立体感。湖南民间刺绣中常采用这种针法。
6、剪贴绣
民国彩缎拼绣八卦仙桃纹围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也称“补花绣”,是先按图案要求剪贴花布并将其贴附于面料上,并在边缘再绣一道直线,或配合其他绣法组成图案。主要用于绣制儿童的围嘴、帽子和妇女的披肩等。
7、挑花绣
也称“挑织”、“十字挑花”,是一种具有极强装饰性的刺绣工艺。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线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图案。一般挑在枕头、桌布、服装等上面,作为装饰。湖南民间挑花分布面广,种类与针法各异,有素色挑、彩色挑、单面挑、双面挑等。
民国紫布挑绣平安花鸟纹门帘 湖南省博物馆藏
挑花的风格也因地而异,湖南瑶族挑花鲜亮厚重;侗族挑花清丽古雅;土家族挑花构图宏大,气氛热烈;苗族挑花多是以大红或深红的丝线为主调,再用红、绿、蓝、粉红等彩色丝线镶边,与底布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热烈而又古朴的感觉。
相关知识
凤鸟花卉纹绣出自哪个年代
石青色缎绣三蓝花蝶袷大坎肩
家具经典纹饰3——龙纹、凤纹、云纹、花卉纹(精美图鉴欣赏)
石青缎绣八团花卉女夹褂
【手作之美】第54期 | 端午至,绣花卉——戳绣清华藏珍“蓝色缎绣花卉”
“情歌王子”张信哲收藏清代女服亮相嘉德秋拍
古代人的发饰服装
“母亲的花——民间晋绣”展览在太原美术馆开幕
母亲的花——民间晋绣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幕
蒋勋大师课.合集
网址: 红缎盘金银绣凤戏牡丹纹堂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5015.html
上一篇: “玉房金蕊。”全诗赏析 |
下一篇: 牡丹菊(传承百年的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