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我是接班人】父女皆“戏痴”,一生守护花鼓戏

【我是接班人】父女皆“戏痴”,一生守护花鼓戏

父女皆“戏痴” 一生守护花鼓戏

父亲是第二代“刘海哥”,女儿是第三代“胡大姐”,摘戏剧梅花奖

金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薇 刘欢乐

电影《霸王别姬》里,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的人生哲学,反映出艺术家对表演的狂热,这也是很多视艺术为生命的表演者的真实写照。“就是有点魔怔的感觉,疯狂地热爱着。” 在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叶红看来,外界对她“国家一级演员” “第十二届湖南省政协委员”等多种荣誉身份,都不如“戏痴”两个字来得更贴切。花鼓戏对于叶红,已经是融化进血液中的因子,“以前我觉得自己是个表演者,现在更多地在考虑这个剧种的未来,将花鼓戏的种子传递下去,在更年轻的青年演员中开花,百花齐放,永不落幕。”

叶红(右一)在剧院排练室指导两位年轻演员动作。

“当时我父亲很反对,他认为花鼓戏演员太辛苦了。”

埋在“戏窝子”里的种子

叶红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南县,用她的话说,“那里是戏窝子”。她的父亲是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叶俊武,《刘海砍樵》“刘海”的第二代扮演者,曾在异国他乡收获无数掌声与喝彩。

虽然叶俊武是著名的花鼓戏演员,可他却无意将叶红领上这条学艺之路。叶俊武说:“要想学好花鼓戏,夏天捂得热、冬天穿得薄,一练就是一整天,这种苦非常人能忍受。”令叶俊武没有想到的是女儿天资聪颖,从小就爱唱爱跳,在花鼓戏表演上特别有天赋,虽没刻意去学花鼓戏,却在耳濡目染之下,在两岁时就能摆出标准的花鼓戏身段“顺风旗”。

1983年《刘海戏金蟾》赴美剧照,右为饰演刘海的叶俊武,左为饰演胡秀英的唐钟壁。

常年的艺术熏陶,让花鼓戏的唱腔、身段等元素,融进了叶红的骨子里。1990年,年仅15岁的叶红报考湖南省艺术学校,凭借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从一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分入了花鼓科,师从肖重珪(第一代“胡大姐”)。

“当时我爸爸很反对,他认为花鼓戏演员太辛苦了。”叶红说,但是身为幼师的母亲格外支持,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叶红感受到了花鼓戏“载歌载舞”的魅力,在唱做念打等基本功方面也有了更大的进步,1993年毕业时,她顺利被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录用。

“我的嗓音条件不太好,在艺校时老师说我能跳能演,就是嗓子不行,戏称‘沙’士比亚。”

拜名师苦练嗓音

1993年年底,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复排大型传统戏《刘海戏金蟾》,当时剧院对“胡秀英”这个角色选定了三组演员,但没有叶红的名字。大家认为当时叶红的嗓音条件不够好,难以驾驭这个角色。叶红虽在表演、形体上极具天赋,却少了一幅花鼓戏演员该有的好嗓音。早在艺校时老师们就为她担忧:“叶红能跳能演,就是嗓音条件不行。”曾被老师戏称“沙”士比亚。

这件事让叶红很失落,更不甘心。她找到父亲的搭档、第二代“胡大姐”扮演者唐钟壁,表明了自己要练好声音的决心。看着叶红长大的唐钟壁欣然答应,并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叶红。“那段时间我除了吃饭睡觉,每天都泡在唐老师家里。” 为了加强唱功,又在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有名的“金嗓子”刘赵黔的指导下学习唱腔。

持之以恒的练习让叶红的嗓音变得清脆,行腔自然流畅,念白充满情感、顿挫分明,渐渐得到观众与同行的认可,终成第三代“胡大姐”的扮演者。

《刘海戏金蟾》中叶红饰演的狐仙胡秀英。

“那一刻,我只有一种感觉,太不容易了。这个奖凝聚了我们所有花鼓人辛勤的付出和执着的追求。”

多年坚守赢来梅花奖

2017年,叶红凭借《刘海砍樵》中“胡大姐”一角获得了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时隔25年之后,湖南花鼓戏演员再次获得这一中国戏剧界最高荣誉。

“《刘海砍樵》比古调一出声,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唱了这么多年,当年的观众都老了,我就想着怎么才能更贴近我们现在的生活。”

于是,不管是走路还是做事,欢喜还是不悦,叶红嘴里哼的都是花鼓戏,“有时候唱得老公孩子都烦躁了,恳求我别唱了。因为我和他们逛街吃饭也在唱,都有点‘魔怔’了。”叶红笑着告诉记者,“身边人一看到我就说,看叶红来了,花鼓戏就来了。”

作为第三代“胡大姐”,叶红不拘泥于前两代演员对“胡大姐”的塑造。通过对角色心理的细致揣摩,以及对其“人和仙”多元化性格的深度分析,她认为胡秀英作为“狐仙”,除具备传统人性中的光辉外,还应该包含其本性中的那部分复杂特色。为此,她在表演中大胆地进行了调整。“上半场,我加了一些‘娇’和‘媚’的元素放进去,下半场着重描绘人性中具有的温柔、善良、质朴与勇敢。”

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现场,叶红(左三)凭胡秀英一角获得梅花奖。

于是,叶红通过眼神的流转、声调的顿挫、身段的多姿、唱腔的丰富,将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狐仙胡秀英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创新和传承,使得这个传统戏焕发出青春、时尚的光芒,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誉。2001年,《刘海戏金蟾》一剧来到了瑞典、丹麦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叶红所塑造的第三代“胡大姐”获得各界好评,如果说唐钟壁饰演的“胡大姐”有种仙气,那叶红饰演的“胡大姐”则是“有灵气”。2017年,叶红凭胡秀英一角成功摘得梅花奖。

谈到获奖后的感受,叶红眼眶微微泛红:“那一刻,我只有一种感觉,太不容易了。这个奖凝聚了我们所有花鼓人辛勤的付出和挚着的追求,所有的台上表演都是演员们一场场坚持练下来的,永不言弃,就是花鼓戏的精神。”

“我希望在我白发苍苍的时候,能在街头巷尾听到人们哼唱花鼓戏。”

做传承戏剧的种子

1993年,与叶红同批进入省花鼓剧院的23位学生,至今留下来的还有10人。因人才断层,他们这一批成为团里年的中流砥柱。叶红20多岁就开始教学生,团里青年演员凡是会演《刘海砍樵》的,几乎都是她教出来的。

“以前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表演者,但现在我更多地思考这个剧种的未来。”拿到梅花奖,让叶红心中油生使命感,如何将花鼓戏传承下去是她念念不忘的责任。荣誉意味着担当,叶红坦言,获奖后,自己的责任感更强了,“每一场演出我都会做足准备,希望每一场都能有完美的表现;同时,学习的渴望更强烈,总是想着让自己在舞台上更完美;另外,也总想着多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青年演员,让花鼓戏更好传承。”

“刘海哥和胡大姐的爱情应该一直唱下去,不光是因为它的优美旋律和精彩演绎,还因为它突显了湖南人的性格、湖湘精神。”叶红认为,戏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靠人传承;如果传承人没有了,那么戏曲就会断了。“我和父亲的心愿就是一生守护花鼓戏,待白发苍苍的时候,能在街头巷尾听到人们哼唱花鼓戏。”

责编:谭好

来源:金鹰报

相关知识

【我是接班人】父女皆“戏痴”,一生守护花鼓戏
辨析毒品植物,守护生命之花——博雅网
最阳光的花木兰,我更喜欢那歌曲
择一花 终一生——专访北京市“月季栽培大师”李文凯
《The Idol》太糟糕 盆栽挽尊:我的角色本来就是邪恶设定
小伙用136天延时拍摄花生的一生,西瓜视频网友:是植物科普更是生命教育
守护绿色家园:园林绿化草籽花籽,点亮护坡绿化新篇章
泉州提升城市绿化:见缝插针拆墙透绿 沿海道路处处皆景
2021年花言花语多肉植物宣传文案
“花界匠人”守护每一份浪漫

网址: 【我是接班人】父女皆“戏痴”,一生守护花鼓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5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元气骑士植物作用大全2021 全
下一篇: 种子搜索神器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