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川藏兵站军官20年前获救与藏民结生死缘[图]

川藏兵站军官20年前获救与藏民结生死缘[图]

资料图:川藏公路上的运输车队

  如环绕座座冰峰雪岭的哈达,似横越条条汹涌江河的彩虹,从成都平原延伸至布达拉宫脚下的川藏公路,堪称当今世界最为艰险的一条奇路。

  常年驱车奔波在这条线上的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官兵,踏着当年和平进军西藏的18军将士的足迹,维系着这条由内地通往雪域边陲的大动脉,在藏汉人民心中架起了一座巍巍金桥。55年来,川藏线官兵在气候恶劣、道路艰险、任务繁重的艰苦环境中,怀着对藏族同胞的一片赤诚,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累计行程30多亿公里,运送物资400多万吨、人员90多万人次。

  一条飘带,紧系着川藏线官兵和沿线群众的不解之缘

  “毛主席派人来/雪山点头笑/彩云把路开/一条金色的飘带把北京和拉萨连起来……”军车行进在川藏线上,沿途常有藏族群众箪食壶浆,唱着这首最能表达心声的歌,献给亲人子弟兵。

  川藏线就像一条柔美的飘带,串系着无数感人至深的佳话。记者今天采撷的,是一个时间跨度20余载的感人故事,它讲的是川藏兵站部副部长庞阔与藏族道班工人格桑一家三代结下的不解之缘——

  1988年春,时任某汽车团一连连长的庞阔,带领车队执行进藏物资运输任务,行至脚巴山麓,遭遇暴风雪。突然,庞阔乘坐的收尾车轴承发生故障。车队已经远去,他和驾驶员只能面对茫茫雪野长叹:看来今天夜里只能当“山大王”了!

  大约凌晨5时许,常年驻守脚巴山14道班的工人格桑和妻子拉姆发现了庞阔和驾驶员。望着被冻得瑟瑟发抖的金珠玛米,格桑、拉姆急忙脱下大衣,分别披在他俩身上。随后叫来推土机,将收尾车拖到大约2公里外的道班。接着,格桑、拉姆赶紧生火做饭。藏族同胞的一片真情,顿时温暖了金珠玛米的心田。直到下午3点多钟,格桑和妻子忙里忙外,帮助修好了军车,庞阔和驾驶员驱车从暴风雪封锁区中顺利突围。

  这件事让庞阔十分感动。从此,他与格桑一家结下了生死情缘。在此后的21年里,从担任连长一直到副部长,庞阔始终与格桑一家保持着亲人般的联系。每当庞阔带领车队路过这里,都要给格桑家中送去大米、面粉、蔬菜、肉类等生活用品。格桑、拉姆有3个孩子,庞阔是他们的“校外辅导员”。一晃几年过去了,在庞阔的鼓励辅导下,3个孩子个个学业有成:大女儿卓玛考入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卡均小学的教师;二儿子旺堆高中毕业后,继承父业成为昌都地区的道班工人;三女儿曲珍从重庆大学毕业后,在邓巴小学教书。格桑逢人便夸:“我这把老骨头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全托金珠玛米的福!”

  一种接力,跑出了一代代川藏线官兵建功西藏的生命传奇

  三千里川藏线,是一条人与自然抗争的生命线,是一条造福藏族人民的幸福线。为修筑这条公路,当年18军三千忠魂化作里程碑;通车55年来,658名官兵献出年轻生命,2000余名官兵受伤致残。“川藏线上十英雄”、“川藏线上钢铁运输班”、“川藏线上英雄汽车兵张洪”……一代代川藏线官兵用一种特殊的接力,跑出了一段建功西藏的生命传奇。

  2002年7月24日,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的马志辉,子承父业,含泪告别年逾花甲的母亲,踏上了父亲马柯长曾经战斗过的川藏线。这天,正好是马柯长的第15个祭日。3年前,大哥马敏也是在这个日子踏上川藏线的。出发前,母亲陈桂兰眼噙热泪说:“孩子,像你父亲和哥哥那样,在川藏线建功立业!”

  那是1987年7月24日清晨,雅江兵站副站长马柯长带车上川藏线执行任务。临行前,他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头说:“等你们长大了,爸爸带你们到川藏线去。”7月适逢川藏线雨季,泥石流、塌方不期而至。马柯长带车行至折多山,突遇暴风雪,车子因路滑坠入山谷,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川藏线。

  噩耗传来,他的妻子陈桂兰强忍悲痛,领着两个孩子来到丈夫牺牲的地方,告慰亡灵:“等孩子长大了,我一定让他们来接你的班……”

  从此,陈桂兰拖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来到川藏线海拔3400多米的雅江兵站,从事起炊事工作,为路过这儿的一茬茬官兵端上热腾腾的饭菜。这一干就是20多年,陈桂兰的满头乌发,渐渐地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白霜。

  川藏线上,经常能见到或听到像马柯长一样几代军人共同征战西部奇路、创业雪域高原的动人传奇:“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川藏兵站部副部长王玉庆,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上了雪域高原;在“生命禁区”奋斗40余年的老军医吴平,自己踏着父辈足迹来到西藏高原,女儿吴军受父辈的影响,军校毕业后主动申请来到高原兵站工作;某汽车团修理连工程师“铁马神医”何明寿与儿子何跃斌长期与铁骑为伍;工程师肖明华则与儿子肖征一起与雪山为伴……

  3月初,记者点击川藏兵站部局域网“新兵论坛”发现,今年又有数十名“老川藏”子女踏着父辈足迹入伍来到了川藏线。

  一条奇路,播撒着科学文明的种子,造福于万千藏族同胞

  一位老高原说,川藏公路是一条西部奇路,也是造福万千藏族同胞的巍巍“金桥”。

  藏历新年过后,在昌都地区举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交流会上,满脸自信的中坝村村长桑吉登上讲台说:“这几年,村里科技兴农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村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让大家最感激的是中坝兵站的金珠玛米,是他们带来了科技的春风。金珠玛米创办的文化夜校,让我们掌握了致富经……”

  地处尼洋河畔的中坝村,是一个只有80户人口的穷山庄。尽管村里有800多亩山地,但村里人的手头并不宽裕。多次到村里作客的中坝兵站站长李智说:“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成为制约村里经济发展的顽疾。”兵站官兵决心帮助村里具备“造血功能”,他们成立了3个“军民共建科技扶贫小组”,经常组织科普、咨询组和维修、医疗人才为村民释疑解惑。听村长桑吉说“村民吃新鲜蔬菜比吃肉还难”,兵站指导员黄杰立即带领村民们参观了兵站的半地下蔬菜温室、保温猪圈。趁热打铁,兵站官兵迅速帮助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移种去10多个品种的良种蔬菜。藏族同胞从文化夜校中学会了高原种植、车辆维修等新技术,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川藏线沿线的一个个兵站,犹如镶嵌在“金桥”上的一颗颗珍珠,造福于周边的藏族同胞。扎木大站、邦达兵站等单位,无不把多年来探索的蔬菜嫁接、靠接和果树栽培等科学种养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藏族同胞,他们试种的20余个富有科技含量的蔬菜新品种,已走进万千农牧民家中。

责编:李永超

相关知识

川藏兵站军官20年前获救与藏民结生死缘[图]
观赏植物藏报春.在温度为20℃
观赏植物藏报春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两性花、异花传粉.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AA和Aa为红花,aa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中,AA
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川派盆景艺术展
美出圈!“野生”花草、罕见园艺新品种扮靓成都街头
神秘花圈:花与叶的世界
川农小报春新品种首次亮相北美国际园艺展
一图读懂绣球花常见病虫害防治问题解答。#图文伙伴计划2024
蒲公英的种类及分布
远古发现丨这种1.7亿年前的“花”,你认识吗?

网址: 川藏兵站军官20年前获救与藏民结生死缘[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25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迅雷种子使用方法详解
下一篇: 浙江教育报:中国美术学院任天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