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记载了妻子陈芸制作莲花茶一事:“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即使生活清贫,中国的知识分子总还是能想出法子让生活变的更美好。莲花茶也不是陈芸的首创,元代书画家倪云林就制过莲花茶,而且做法还要繁复一些,方法记载在清代陆廷璨的《续茶经》里:
莲花茶,就池沼中,于早饭前,日初出时,择取莲花蕊略绽者,以手指拨开,入茶满其中,以麻丝缚扎定,经一宿。次早,莲花摘之取茶,用纸包晒,如此三次,锡罐盛贮,扎口收藏。
大概是因为熏一次不足以盗得荷花的香味,倪云林用了三次,并且直接将散茶倒入花蕊中, 此方法虽然能让茶叶均匀吸收香味, 但每次都要摘花才能收茶,显然太奢侈。陈芸一定是动过心思的,她将茶包在纱囊里,次日直接取出,而不必损荷。
另外,明代屠隆《考盘余事》也有写莲花茶的做法,与倪云林的做法基本一致。《考盘余事》是文人生活的指南,同后来文震亨的《长物志》一样,为文人的案头书籍,所载之事,就是琴棋书画茶香园艺等等,都为明清文人所好。还有如陈芸这样的女子,识字有文化,整日闲住在家,也会翻翻此类书籍,找些雅事实践,让生活充满情趣,顺便还能讨家人欢喜。
《浮生六记》因林语堂的评介而红,芸用小纱囊包茶露宿莲蓬这种做法,也因此在好茶的文人中流行。
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在其一篇讲碧螺春的小文中,提到他在五十年代参加苏州拙政园举行的一次茶会上,品尝过莲花茶。茶会上一位品茶专家前一晚用桑皮纸包了十余包碧螺春,放在了园中莲池里已经开放的莲花中,第二天一早取出,茶会开始时,一一冲泡,“起先并不觉怎样,到得二泡三泡之后,就莲香沁脾了”。
这位茶专家大概就是学了陈芸的做法,包了薄薄的桑皮纸,仅一宿,一次而成。后来,周瘦鹃还写了诗,其中一句:昨宵曾就莲房宿,花露花香满一身。
在中国茶中,很多茶都是有花果香味的。有些是茶本身具有花香,比如广东潮州凤凰山的凤凰乌龙,就有着芝兰、玉兰、柚花、姜花等花香,甚至还有咖啡香,这些香味都不需要真的有玉兰、柚子花等花来参与调香,是茶制作完后,茶叶自己所散发的花香味。另外一些花香茶就是拿花去薰的,如莲花茶这样,让茶叶吸附上花香,这样的茶一般称之为香片,这样的熏法,有一个专门的词叫“窨”。窨字有窖藏的意思,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在注《说文》时解释窨字:“今旧京谓地窖臧酒为窨。”这大概可以猜想,用花熏茶需要相对密闭的地方,否则花香很容易跑掉,也避免杂味进入茶叶。所以,倪云林会用到麻线扎上花朵,免得漏了气。
最为著名的窨制花茶为茉莉花茶,一般以绿茶为茶胚,用含苞欲放的茉莉花来窨。茶胚不同,所窨制的茉莉花茶也不一样,用龙井即为龙井茉莉,用碧螺春则为碧螺春茉莉。
用茉莉窨茶是有讲究的,就像倪云林制莲花茶一样,并不是一次就成,比如三窨一提,就是三批茉莉分三次窨一批毛茶,每次毛茶吸收完鲜花的香气之后,就筛出废花,再窨再筛共三遍。三窨一提是基本的,还有五窨一提、七窨一提,七窨一提的茉莉花茶,所废茉莉花大量,其成本就非常高了。好的茉莉花茶香气浓郁,冲泡数次,香气犹存。不会像周瘦鹃那天喝的莲花茶,“起先并不觉怎样”,其实是味还不够,窨的次数少了。
花茶的窨制法,有说宋代就有了。证据是蔡襄的《茶录》,里面提到:“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当不用。”说福建那里有人用龙脑香料来给茶叶提香,显然,蔡襄不提倡这般做法。但是,制茶人已经知道用茶来吸附别的香味。
真正用花窨茶的最早记载,大概也就是上述倪云林的莲花茶了。到了明朝,以花窨茶的记载就比较多了,无论《考盘余事》还是顾元庆的《茶谱》都提到了诸多可熏茶的花,如木樨、栀子、玫瑰、蔷薇、木香、橘花、梅花等,也提到了茉莉,方法已经接近现代的窨茶法,对花与茶的比例,窨的次数等都有说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的简单直接“茉莉可熏茶”。
但是直到清朝,花茶才作为商品大行其道,并且以花窨茶的方法也非常成熟,特别是福州,有大规模的茶作坊,专门窨制茉莉花茶。《茶谱》提到的用陶罐一层茶一层花的方法做不出量,开始用箱篓窨茶。当时福州的长乐帮茶号窨制的茉莉花茶在北方非常有名,逐渐成为茉莉花茶的标准。北京人喝茉莉花茶讲究“京味”,说的就是福州茉莉花茶的味道。
与福州茉莉花茶竞争的有苏州茉莉花茶,同样历史悠久。至今,茉莉花茶还是以福州、苏州产的为主。还有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也很有名,原因是当地是中国最大的茉莉花基地,因此带动了茉莉花茶。
现在做花茶都已经机械化了,没有了文人气。但是明朝那种花茶的做法,依旧可取,“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之多少,摘花为伴。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假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投间至满。纸箬縶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里,置火上焙干收用。”
方法很简单,各种香花只要无毒的都可以,但是花一定要干净,比如说木樨花,也就是桂花,要去尽枝蒂,更不能有虫蚁,避免杂味。只是最后罐子需要蒸煮一次,再焙火,或稍嫌繁。但比起倪云林那般做莲花茶,并不算复杂。
爱茶者对于此类事情总是孜孜不倦。当年慈禧太后爱喝茉莉花茶,还更过分一点,茶到了宫里,每次在她喝之前,还要再用新鲜的茉莉花熏一次,这叫“茉莉双熏”。茉莉花茶之所以在北方盛行,特别是晚清时期,跟宫里的人的爱好有关,从而在京津上层官员中成为时尚。这种爱好还传至外国驻京官员,流传至欧洲。当年从福州出口的茶中,有三类,除了红茶、绿茶,还有就是茉莉花茶。
另外,还有些盗香的方法就显得有点矫情了。《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用梅花雪水沏茶,虽然珍稀,但到底有多少不同。妙玉本人“只吃过一回”。“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但是黛玉品不出妙玉的梅花雪水,以为是“旧年蠲的雨水”,还被妙玉嘲笑:“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
这梅花上的雪水究竟能盗得多少梅花香不好说,又放了五年,不是一般的水味是肯定的,黛玉说是“旧年蠲的雨水”,这个判断还比较准确可信。倒是《考盘余事》提供了一种方法,听起来更有效,也可行。还是茉莉花,“以熟水半杯放冷,铺竹纸一层,上穿数孔。晚时采初开茉莉花,缀于孔内,上用纸封,不令泄气,明晨取花簪之,水香可点茶”。
这个方法,若让陈芸看了,大概也乐得尝试。
|庭前花未開|
有关植物的东拉与西扯
缘起花花草草,多身边发生,总带些干货
书籍即将出版
植物录 / 笔记 / 食源 / 花花世界 / 疗愈与美容 / 花草茶
相关知识
茉莉花:幽香清彻骨,爽致消烦暑
香花清茗,古人是如何制作花茶的?
茶文
地满簪裾影,花添兰麝香。
以香伴茶,以茶入香|香道
以茶名取包间名称,品味茶香:以茶命名的特色包间
素馨花和茉莉花在古代女性生活中的应用
邛崃黑茶:花秋捧出“王者之香”
香方大全之佛堂、书斋、客厅、茶室用香方
中药养生保健花草茶取品牌名字 好记好听
网址: 明晨取花簪之,水香可点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36221.html
上一篇: 2023年中国永生花行业竞争环境 |
下一篇: 康乃馨收花、保鲜和育种.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