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真菌感染的病因

真菌感染的病因

临床分类

根据感染的部位可分为浅表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

1、浅表部感染

由各种癣菌引起。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

2、深部感染

由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可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

患者、带菌者以及被真菌污染的食物、水等均可能成为传染源。

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方式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比如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亲水性作业等;也可通过医护人员、医疗器械等间接接触感染;还可通过饮水、食物等方式传播。

病因

真菌感染可分为致病性真菌感染和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致病性真菌感染是由于致病性真菌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正常人的口腔、呼吸道、肠道和阴道通常存在的真菌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多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生。

1、致病性真菌感染

由于致病性真菌侵入机体而致病,属于外源性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深部和浅部的致病性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多有传染性,如皮肤癣菌。由于这些真菌的嗜角质性,并能产生角蛋白酶水解角蛋白,在皮肤局部大量繁殖后可通过刺激作用和代谢产物作用,引起局部炎症和病变。深部致病性真菌感染后,症状多不明显,并有自愈倾向。感染真菌可在吞噬细胞内繁殖,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慢性肉芽肿和组织溃疡、坏死。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条件致病性真菌多属于非致病的腐生性真菌和寄居于人体的正常菌群,如白假丝醇母菌、新生隐球菌、曲霉菌和毛霉菌等。其感染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如接受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等。

1、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者,如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肿瘤、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大面积烧伤等。

2、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肿瘤化疗、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长期大量滥用广谱抗生素。

4、长期接受侵入性操作,比如留置导管、气管插管、呼吸机等。

症状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患者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浅部真菌感染表现为皮肤的损害,皮下组织真菌病常表现为疣状或菜花状增生,深部真菌感染则会表现为相应受累器官的症状。

1、浅部真菌病

真菌仅侵犯表皮角质层,但其代谢产物可引起真皮的炎症反应,在皮肤上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及脱屑等,并引起明显痒感。皮疹向周围扩大,中心消退,表现为圆形或环状损害,以后中心部分仍可再发生新的皮损。

2、皮下组织真菌病

常形成肉芽肿和化脓性损害,临床表现为疣状或菜花状增生,间有化脓性病变。少数表现为窦道和瘘管,侵犯骨、肌肉等较深组织,破坏性大。皮损一般不痛不痒,顽固难治,切除不完全者,常常再发。

3、深部真菌病

症状与感染的部位有关。比如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闷、气喘等。消化道感染患者可出现腹泻、呕吐、腹胀、血便等。脑部真菌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发热、嗜睡、烦躁等症状。

4、机会性真菌感染

机会真菌感染早期的症状之一是口腔、咽部鹅口疮;其次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肺部和其他系统感染症状。

1、部分真菌感染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并发细菌感染。

2、可能出现全身播散性感染,引起败血症等。

3、皮下组织真菌病如迁延不愈,缓慢发展,患肢可致残。

检查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损害、增生、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然后通过直接镜检、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生化反应、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核酸检测、X线、CT等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如有必要还可能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体温、血压,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然后对患者的皮损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皮损出现的位置、性质、严重程度等信息。

1、直接镜检

医生会收集皮屑、病发、指(趾)甲屑等标本,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见菌丝或孢子可初步诊断为真菌病;若为液体标本,一般需离心后取沉淀物直接镜检或染色后镜检。

2、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常用于直接镜检不能确定的真菌感染或需要确定感染真菌的种类。观察菌落特征,根据显微镜观察菌丝和孢子的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必要时可加做动物实验。

3、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可以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辅助检查。可用ELISA夹心法、免疫斑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原或抗体,荧光抗体染色法鉴定标本中的抗原。

4、生化反应

常用的生化反应有糖(醇)类发酵试验、同化氨源试验或利用硝酸钾试验、明胶液化和尿酶试验等。

5、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如皮肤癣菌素、孢子丝菌素、假丝酵母菌抗原等,将抗原稀释后皮内注射观察皮肤变化,判断体内有无相应真菌感染。

6、核酸检测

如DNA特殊片段测序等,可以对真菌作出快速鉴定。

7、其他

包括半乳糖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甘露聚糖MA试验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等。

对于可能存在肺、脑、消化道真菌感染的患者,可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器官的改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病理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取下部分病变组织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真菌感染的表现,有助于诊断。

诊断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哪些不适症状,了解患者病情的出现时间以及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严重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是否有长期的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经历、是否有侵入性操作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直接镜检、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生化反应、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核酸检测、X线、CT、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治疗

真菌感染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在选择药物时需考虑致病真菌的种类、抗真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和药效学、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同时要结合不同地区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医院实际情况、患者病情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1、唑类

常用有氟康唑、伊曲康唑等三唑类药物,以及酮康唑、咪康唑等咪唑类药物。此类药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耐受性好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各种真菌感染性疾病。

2、棘白菌素类

具有特异的抗真菌作用,可通过干扰真菌细胞壁重要物质的合成,引起真菌体内渗透压改变,从而导致菌体破裂死亡。常用药物有阿尼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等。

3、嘧啶类

如氟胞嘧啶等,可通过抑制核酸合成,从而阻止真菌生长。

4、丙烯胺类

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也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主要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起到杀灭真菌作用。

5、其他

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也具有抗真菌作用,可用于多种真菌感染。

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咪康唑、阿尼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氟胞嘧啶、特比萘芬、萘替芬、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真菌感染的预后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情况、治疗时机、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病情通常可以得到控制。如果患者病情重或是患有艾滋病等,也可能出现不良预后,可导致患者死亡。

真菌感染会引起多组织器官的病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如果患者自身情况较差或是没有进行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感染的扩散,引起不良预后。

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可以得到治愈,部分患者病情重,疗效较差,可能出现不良预后。

日常

患者要遵医嘱使用药物,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科学的进行休息、运动等,有助于身体恢复。

1、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和用量。

2、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以防影响治疗效果。

3、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一旦用药后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

4、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遵医嘱停药或换药。

1、保持休息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勤换衣物。

5、部分患者的疾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疾病恢复期间禁止性生活。

6、有皮肤损害的患者避免用力抓挠患处,不要撕扯病变区域皮肤,避免病变区域接触污物。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以明确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应保持低脂饮食,可适当食用核桃、沙丁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建议患者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或者浓茶、咖啡、辣椒、花椒、咖喱等。

3、患者要少吃油腻的食物。

预防

对于真菌感染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由于真菌表面抗原免疫原性弱,无有效的预防疫苗。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发病可能。

1、皮肤癣菌的传播主要靠孢子,遇潮湿和温暖环境又能发芽繁殖,当体表角质层破损或糜烂时更容易引发感染。其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预防足癣应经常保持鞋袜干燥,透气性好,以消除皮肤癣菌增殖的条件。

2、深部真菌的预防首先要去除各种诱发因素,治疗糖尿病等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擅自使用。

3、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避免不当的侵入性操作引起真菌感染。

就医指南

1、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及脱屑等;

2、出现疣状或菜花状增生、窦道和瘘管等;

3、咳嗽、咳痰、咯血、胸闷、气喘等;

4、腹泻、呕吐、腹胀、血便等;

5、头痛、头晕、恶心、发热、嗜睡、烦躁等。

反复出现以上情况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

1、明确真菌感染后可选择感染科就诊。

2、如不确定自身病情,可根据主要症状选择相应的科室,比如以皮肤症状为主的患者可选择皮肤科就诊;以呼吸症状为主的患者可选择呼吸内科就诊;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患者选择消化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处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就诊时患者不要涂抹异物以免影响医生观察。对于患处在身体隐蔽处的患者,为了方便检查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此次就医主要是哪里不适呢?不适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您身体哪些部位发生了感染呢?

4、感染部位有瘙痒、发热、疼痛等症状吗?

5、您平时有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吗?

6、您近期有接触什么不洁净的东西吗?有接触其他患者吗?

7、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8、您的家人亲属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1、我患的是什么疾病?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相关知识

真菌感染病因
女性妇科真菌感染的病因有哪些
尿路真菌感染,尿路真菌感染如何治疗,尿路真菌感染的症状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血象会升高吗 真菌感染的病因是什么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是如何分类的
怎么预防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真菌感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
婴儿感染真菌怎么办?

网址: 真菌感染的病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3808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南方农村报新闻:柑橘叶背凸起疱疹
下一篇: 所果树学科团队深入一线指导防寒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