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1、外观直接观察鉴定 外观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力强;如果菌种菌丝萎缩,干燥无色泽,或菌丝体自溶产生了多量红褐色液体,则生活力已变弱,不宜再用;木块菌种如仍保持硬实,则属于生活力强的菌种,如若木块变得软化松散,则已老化,不宜使用。

   2、培养观察鉴定 对于分离、选育和引进的菌种,通过培养,观察菌丝体对干、湿度和温度等方面的适应特性。如将菌丝体置于偏干、偏湿和干湿相宜的条件下培养,若菌丝在前两种条件下能良好生长,而在干湿相宜的条件下生长最佳,则说明是好菌种。 

  3、液体培养鉴定 配制2%糖水溶液,经常规灭菌消毒,挑取黄豆粒大的菌块,放入100毫升上述溶液中,置于25-28℃温度下培养3-7天后,若液面出现气泡,产生“油皮”,发生浑浊现象,说明菌种本身有杂菌;如果苗块下沉,或迟迟才长出很薄的菌丝层,则说明菌种生活力弱;如若液面四周的菌丝生长快,且浓白呈棉絮状,则表明菌种生命力强。 

  4、锯木屑瓶栽鉴定和周期产量鉴定 瓶栽鉴定的做法与培育栽培的方法相似,把锯木屑培养料装得松一些,适当加大湿度,把需要鉴定的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做好记录,在26℃恒温下培养15天。然后使温度降至15-20℃,并给予较好的散射光条件,再培育半个月左右,在瓶壁和料面上就会出现子实体原基和少量子实体。若未发现杂菌和异常现象,再把菌种接在木段上,做周期产量鉴定。如果子实体生长旺盛,高产优质,具备优良品种特性,并且没有杂菌混生,说明菌种可靠,可以保存并投入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以上菌种质量的鉴定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可以筛选出优良菌种,为广大用户服务。

相关知识

食用菌菌种脱毒技术的常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哪些培养过程。()A、母种B、栽培种C、试管种D、原种题目答案解析,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哪些培养过程。()A、母种B、栽培种C、试管种D、原种题目答案解析
脱毒菌种:食用菌栽培中的新风景
食用菌的培训课件
细菌、真菌(ITS)等菌种鉴定—艾普蒂生物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措施(保障食用菌质量的关键)
微生物实验室的菌种鉴定
某食用菌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州省食用菌资源概况
无公害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网址: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3817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真菌检测仪不同品种之间种子检
下一篇: 标准菌株验证鉴定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