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2017年茶叶市场及前景分析:尴尬和乱象并存 电商前景可期

2017年茶叶市场及前景分析:尴尬和乱象并存 电商前景可期

  自茶叶问世以来,从没有被其他产品替代过。在饮料市场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其它饮料也不可能取代茶叶。茶是健康饮料,是文明饮料,这是其它饮料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显现出茶的真正价值。但近些连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茶叶市场也面临着不少的尴尬和乱象。2017年茶叶市场及前景分析如下:

  茶叶茶市场的三大尴尬:

  尴尬一:市场尴尬 过于分散,企业长不大!

  中国茶叶市场非常分散。目前我国有茶叶企业实体7万多家,产值700多亿元人民币,整体零售市场总量才400多亿。

  单位规模弱小,影响力最大的几家,如中茶、天福和大益,年销售额也不过十几个亿,上亿元规模的也没超过100家,绝大数是千万元,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微小企业。A股市场目前还没有一家茶企上市。作为全球最大的茶业企业,立顿全球年销售额200多亿,但在中国也只有5个亿。

  尴尬二:品牌尴尬 消费者品牌缺乏!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茶叶其实不缺品牌: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天福茗茶、张一元、八马、华祥苑茗茶……但这些都是区域公用品牌或者渠道品牌,真正的消费者品牌少之又少。

  最近几年,金骏眉红茶被炒得很热火。金骏眉原本是武夷山正山茶业公司、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先生及其制茶师团队于2005年研发出来的,但仍然避免不了在2013年被法院认定为是茶叶通用名称的结果,沦为区域公用品牌。这里虽然有发明者未及时申请商标和发明专利的问题,但话说回来,如果金骏眉一早就被申请注册为企业品牌,它也不可能有目前的市场影响力。

  茶行业的这种区域公用品牌现象,最大的成因就是这个市场非常的碎片化。

  在中国,茶叶从种植、生产到销售还都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茶树是由数百万茶农在一小块一小块土地上种出来的。茶叶的生产以手工作坊为主,成规模的大厂很少。茶叶的销售以茶叶个体店为主体。从茶农、茶厂到茶商,都在推容易赚钱的区域公用品牌,无力也无心去推广企业品牌。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在中国,永远不缺好茶叶,时不时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茶叶产品被研发出来。但面对碎片化的产销格局,发明人要么面临该产品被市场给淹没的结局,要么将该产品的知识产权让渡出来,让广大茶农和茶博士一块力推,才能做出影响力。金骏眉红茶就是这一悖论的牺牲品。

  区域公用品牌最大的问题就是谁都可以用,但谁都不会珍惜。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地悲剧”。同样是金骏眉,有几百元一斤的,也有上万元一斤的,产品标准不一,消费者无可适从,各茶企都不可能去像自有品牌一样去用心推广。虽然有许多茶农和茶博士会从金骏眉产品上获得一些利益,但不可能有哪个茶叶企业能因为金骏眉而发展壮大。正如西湖龙井虽然蜚声海内外,成名上千年,但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因为西湖龙井而做大做强。

  尴尬三:消费者的尴尬 后继无人需求不匹配!

  看看中国人的饮品更迭,80年代的咖啡,90年代的可乐,00年代的矿泉水,10年代的喝茶。茶必然重新被人们记起。茶是21世纪最大的绿色饮品,这是世界公认的。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大保健食品中,茶被列在第一位;人们对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天然饮料有了充分认识,最终还是认为茶叶才是世界性的第一天然饮料,并被称为“二十一世纪饮料之王”。

  在消费旺盛的背后,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企业对消费者却是一头雾水。

  茶叶市场的三大乱象:

  乱象一:陈茶翻新 红茶最容易

  多年来,陈茶翻新的现象一直存在,这似乎已成为茶行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记者当天走访了芳村某茶叶专业市场十几家档口,其中七成档口的茶商对记者表示,西湖龙井、茉莉花茶、红茶等今年的春季“新茶”已经开卖。

  “前几天从杭州寄过来的春茶西湖龙井,900元一斤。”一档口茶商这样向记者推销道。而另一档口茶商也对记者说道:“160~1000元/斤的西湖龙井都有,其中160元/斤的也是刚到的货,只是品种不一样,叶子相对长一点。”此外,也有茶商表示,店内有产自云南的红茶新品,以及广西的茉莉绿茶,两种茶的价格都在60~80元一斤。”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与记者一起对西湖龙井品鉴后,摇着头表示,广东的春茶要在3月10日之后才上市,何况现在浙江、云南比广东要寒冷,春茶是不可能出现的,现在上市的只可能是海南岛的小部分新茶。

  据其介绍,翻新后的茶叶成本比真正的新茶成本低了好几倍,“去年的茶叶没有卖完是很正常的,一些茶商就会在今年继续包装销售。做品牌茶的,一年到头品质差不多;做季节茶的话,没能销售完就只能烘干后继续卖掉。”该业内资深人士还透露,红茶最容易翻新,红茶翻新只需烘干,就能达到香味提升的效果。而讲究新鲜度、难保存的绿茶就很难翻新。

  乱象二:以次充好 山寨茶泛滥

  红茶不仅容易翻新,在品类和原产地方面也很容易混淆。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虽然英德红茶的种植面积与产量都有大幅提升,但实际的市场销量远远大于实际产量。2012年英德红茶产量近3000吨,2015年也才4000吨。一位不愿具名的英德红茶企业负责人表示,保守估计,去年英德红茶实际市场销售至少在6000吨以上。

  市场销量大于实际产量近2000吨,而这2000吨从何而来?上述负责人透露,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来自于旧的红茶翻新,以次充好;二是来自于英德之外的茶叶产地,这些红茶俗称山寨货。“所以,购买英德红茶最好去英德红茶企业品牌的专卖店”。

  而在记者走访过程中,有些茶叶档口的销售人员毫不掩饰地向记者说道,不少茶叶基本上都是自己包装的,包装袋可以定做,里面装的茶叶基本上也都是外地茶。“很多消费者前来买茶,都只看牌子,其中英红九号、正山小种、大红袍等品牌茶叶卖得很好。”此外,记者还发现,各种打着名牌旗号的茶叶,标价也都各不相同,仅英德红茶的价位就近10种,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乱象三:包装随意 顾客可自选

  茶叶包装并非越高档越好,只看包装,很容易被忽悠。走访茶叶档口后,记者又走访了市场内多家茶叶包装店,发现从小到大,从里到外的茶叶包装盒满目琳琅,其中一些包装盒上印着“英红九号”、“原生态茶”、“铁观音”等标志。

  “茶叶内包装和外包装可大量定做,也可单卖,其中生产日期、保质期这些内容都可自定。”某茶叶包装店店长叶女士透露,一般来说,茶商和客人都可以随意针对购买茶叶的种类选择相应的礼盒,“礼盒售价从5元到200多元都有,好点的茶叶就装高档点的盒子,不好的茶叶也可以装高档的盒子,出包装费即可。”

  有业内专家表示,顾客可以自选包装盒也是该行业内一大公开的秘密。包装随意搭配,用什么档次的盒子装什么样的茶叶,完全由顾客说了算。他指出,目前,茶叶市场的整体机制还不够完善,茶叶市场现在是“严进宽出”,相关部门应该对茶企的准入机制宽松,审核机制很严格,采取“宽进严出”。未来5~10 年茶叶市场的规范过程肯定是从散装、包装到品牌。

  茶叶市场发展

  目前,我国前三类消费量最大的茶类为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分别占66.8%、12.2%、8.2%,且红茶增速最快、是最具潜力品种。其中,绿茶属不发酵茶叶,寒凉解暑;红茶属全发酵型,温热暖胃;乌龙茶属半发酵型,不寒不热。而值得关注的一个单品就是普洱茶(属于黑茶),其发展较慢,以往不为大众所知,如今在龙头企业大益集团的带领下,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绿茶--最大品种,集中度十分低

  绿茶是我国最大的茶叶品种,生产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十分低,前五大品牌市场份额不到10%,分别是萧氏集团、论道、天福、绿剑和更香茗茶。绿茶被国际卫生组织定位世界六大保健饮料之一,且居首位,是六大茶类中唯一没有发酵的茶类,同时也是保存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最多的茶。

  乌龙茶--产地集中,区域性龙头崛起

  我国乌龙茶生产地比较集中,主要位于福建、广东和台湾三地,但是生产企业众多,多为中小型企业,综合实力不强,部分地方已培育出一些区域性龙头企业或知名品牌企业,例如天福、安溪铁观音集团等。2014年我国乌龙茶产量为24.54吨(不包括台湾),,其中前五大品牌天福、八马、凤山、理想、华祥苑占比达到47%,天福市场份额最高,约9%-10%。

  前景:茶叶电商前景可期

  电子商务发展至今,众多行业纷纷转战线上,茶叶同样在积极开辟电商渠道,并已成为销量最大的农产品之一,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据《2016-2021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2013年时,茶叶通过电商渠道的销售总额接近85亿元,比2012年翻了近三倍,增长迅猛;2014年,茶叶的销售总额为113亿元,首次突破一百亿元关口,同比增长达到32.94%,保持高速增长。

  茶叶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可以减少中间成本,降低价格,但与此同时陷入了价格战,加上前期的投入与推广费用,导致九成以上的茶叶电商企业难以盈利。以淘宝平台为例,目前平均客单价在60至80元之间,主要销售中低端产品,相比线下实体店单次消费300至500元间,差距较大,制约着茶叶电商市场规模的扩大。

  我国饮茶消费者有4.68亿人,占总人口的36%,人均茶叶消费量为950克/年,潜在人群和潜在消费量巨大。在2000年中国茶食品市场规模为121.6亿元,2013年已经超过千亿,年复合增长率在19%左右,茶叶市场前景广阔。实体店的缺陷很明显,覆盖的人群极为有限,而互联网覆盖的人群广泛,对于进一步发掘市场潜力有着重要意义。此外,80、90后年轻人将成茶饮未来的消费主力,对于茶叶电商的接受程度会更高。当前茶叶电商的发展暂时不能令市场满意,路还很漫长,但总体而言未来前景依然向好。

相关知识

2021鲜花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2024年花卉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 前景可期稳中有升
2021年鲜花电商行业现状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花卉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电商平台为行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鲜花经济分析 鲜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2023
“鲜花经济”兴盛 鲜花行业投资前景分析2022
2023-2028年中国花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香椿种植前景及利润分析,香椿种植前景及利润分析,展望未来香椿种植市场
花卉市场调研 2022年花卉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鲜花外卖行业发展现状 2021年鲜花电商市场增长趋势及运营分析

网址: 2017年茶叶市场及前景分析:尴尬和乱象并存 电商前景可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4024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花茶市场销售现状与竞争前景分
下一篇: 中国花茶香片市场销售现状与竞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