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让传统节日绽放时代魅力

“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让传统节日绽放时代魅力

“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理论研究、打造传统节日品牌文化活动、建设传统节日垂直类信息聚合平台,让传统节日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报记者芮天舒实习生闫葛菲

2023年12月,南京文化产业协会颁布了南京市第十一届文化产业“金梧桐奖”获奖名单,其中,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打造的“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项目获得文化产业创新项目。

“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是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深入媒体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通过成立中国节日研究院,聚焦传统节日文化垂直细分领域,以“新闻+服务”促进传统节日文化事业和传统节日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探索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南京新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2023年12月,南京文化产业协会颁布了南京市第十一届文化产业“金梧桐奖”获奖名单,其中,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打造的“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项目获得文化产业创新项目。

“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是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深入媒体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通过成立中国节日研究院,聚焦传统节日文化垂直细分领域,以“新闻+服务”促进传统节日文化事业和传统节日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探索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南京新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深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2018年,南京成为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全国重点城市之一。2019年5月,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设立“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工作室依托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中国节日研究院)开展“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通过理论研究、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节日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等举措,不断探索南京节日工作模式。

“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成立了“我们的节日”专家委员会,深入开展节日系列理论研究、指导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建立南京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评价体系、加强传统节日南京本土节日人才培养等,加强节日文化创新,为项目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目前“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出版了2部节日著作,分别为《传统节日传承机制与当代实践研究》(荣获南京市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都市里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调查》;形成了《栖霞桦墅村传统节日传承状况调查报告》等16篇内容详实、史料扎实的田野调查报告;在《节日研究》《风雅秦淮》等期刊、专栏发表理论文章86篇。在《群众》《党报城市研究》《新闻前哨》《新闻广场》等期刊发表多篇有关传统节日、民间文艺主题论文。

打造品牌活动让传统节日“潮”起来

2020年端午节前夕,“我们的节日”工作室赴浦口区响堂村进行调研时,发现村后的山林里是一片栀子花海。据响堂村工作人员介绍,南京市场上90%的栀子花,都由这个老山脚下的小村落供应。

栀子花开,在江南地区是端午到来的典型标志。“我们的节日”工作室受此启发,选择响堂村作为端午文化传承基地,策划“栀子花开,端午节来”主题节日活动。响堂以此办起了“栀子花大会”,推出设计师联名的栀子花花盒等热销商品,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2022年春节开始,“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又联合南京市商务局、南京商业地产商会等单位,号召倡导新街口商圈所有商家,以万家团圆、九州同庆、国泰民安为重点,开展“新年新春新街口”主题活动,倡议得到了商家广泛响应。

如今,“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为七大传统节日的每一个都固化了一个品牌活动。其中,春节、元宵节为“新年新春新街口”、清明节为“我把春天送给你”、端午节为“栀子花开端午节来”、七夕节为金陵七夕文化节、中秋节为笪桥灯市、重阳节为南京国际登高季;同时,为更好地传播节日文化,还打造了“以花为媒”的南京特色节日符号。

从节日品牌活动出发,“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还充分发挥市级机关食堂、熙南里街区等14个节日基地的优势,打造节日市集品牌,包括以七大传统节日的重点市集和日常开展的周末市集、二十四节气市集等,营造节日消费新场景。同时,“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围绕节日美食、节日用品、节日纪念品研发具有南京特色的节日文创产品,如“多大馅啊”(蛋肉粽)、春节礼袋(鸭血粉丝、手札、口罩等文创物品)等。

科技赋能建设节日信息平台

当前,信息技术的迭代为内容产品注入更多的活力。“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推动“传统节日文化+”产业化发展,注重科技赋能,结合南京实际建设了“我们的节日”文化传承和发展交流平台,依托紫金山新闻客户端为实验载体而打造的传统节日垂直类信息聚合平台,聚焦传统节日专业信息服务,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库,搭建全市节日文化活动传播聚合平台,建构以智能交互为特点的用户关系模式而形成新IP。

在2022年清明节期间,“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联合南京市民政局等单位,在紫金山新闻客户端搭建“云上清明”交互平台,开展系列“云端”追思活动;同年6月,以端午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节点,“我们的节日”工作室又在紫金山新闻客户端搭建了“云上非遗”交互平台,利用视频直播、线上展陈、短视频等全新的云传播方式,集中展示南京市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不少专家眼中,“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打造了传统节日领域专业化平台,构建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库,搭建了全市节日文化活动传播聚合平台,在理论方面,跳出碎片化的活动开展和理论研究,整体上整合资源打造“我们的节日”南京品牌,填补学界、业界在此方面的空白;在实践方面,探索形成可复制的“传统节日文化+”产业化模式。

颁奖词

“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

(南京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邂逅传统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中,“我们的节日”历久弥新。建立南京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评价体系,探索形成“传统节日文化+”产业化模式、搭建南京传统节日文化推广平台……“我们的节日”打上“南京品牌”。

智库支持:叶美兰工作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秋“新”潮澎湃,传统节日浸润时代人心
栀子花开  端午节来——综合中心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以花之名 赴山海浪漫”我们的节日?七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栀子花开·端午节来”,南京端午主题活动超百场
让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绽放德育之花
振兴传统节日,百场活动迎端午
“栀子花开 端午节来”,南京将推出100多场主题活动
灼言|在传统节日中感悟文化自信力量
韭菜园街道:节日插花 绽放时代女性魅力
花朝节活动策划,让节日魅力无限

网址: “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让传统节日绽放时代魅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406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秋意浓,绿满园”童心大桥幼儿园
下一篇: 与绿同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