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嫩梢、嫩叶和幼果。柑橘溃疡病轻微时影响光合作用和果实外观品质,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和落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是国内外重要检疫对象。
近几年,柑橘溃疡病在中国柑橘产区的发生、流行有加重趋势,中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各省区和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此病易传播难防治,一直是柑橘(尤其是橙类)生产上的难题。
1 柑橘溃疡病的危害症状
柑橘溃疡病主要为害柑橘的叶片、果实和枝梢。
1.1 叶片危害症状
叶片被害初期,先出现针头大小的黄色油渍状圆斑,接着叶片正反面隆起,随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状。病斑多为近圆形,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一般情况下发生在枳壳上的病斑小,甜橙和柚上的病斑多且大。
1.2 果实危害症状
果实上病斑初期呈油泡状半透明凸起,深黄色,其顶部略皱缩,病斑中部凹陷皲裂,木栓化程度比叶片更严重,病斑大小一般为5~12 mm。
1.3 枝梢危害症状
枝梢上的病斑与叶片相似,但病斑更为凸起,木栓化程度更为严重,山口状开裂更为显著,枝梢受害以夏梢最严重,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
一旦苗木感染柑橘溃疡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生长不良、延迟出圃等。如果成年果树感染该病则会出现落叶、落果、枝梢枯死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果树的正常生长。有些成年果树感染该病情况较轻,可能病果不会落脱,但会形成木栓化开裂病斑,从而对果实的外形、品质产生影响。纽荷尔脐橙、葡萄柚等均是柑橘溃疡病的易感病品种。
2 柑橘溃疡病的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
2.1 发病条件
高温多湿的气候与容易感病的柑橘幼嫩组织结合,成为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实践表明,不同的柑橘种类,其抗病性有差异。对柑橘溃疡病的感病性,甜橙类较重,酸橙、柚、枳和枳橙一般,宽皮柑橘类品种抗病力较强。刚发的嫩梢叶和刚形成的幼果,因为其气孔还没有形成,所以病菌是不能侵入的。嫩梢上的叶在萌发后20~50 d,幼果在落花后40~70 d,其气孔已经形成,并且处于开放时期,病菌物容易侵入,从而致使其大量发病。高温有雨情况下,加上病菌生长适温20~30℃,病菌侵染加快。如遇到大风天气,将会增加寄主的伤口,同时加剧病菌的传播,致使病害发生。
2.2 发病规律
(1)叶片
病菌只侵染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刚萌出的嫩梢和老熟的叶片不感染。当新梢幼叶萌芽后30~45 d开始发病,随着新梢生长,发病率增高;至新梢老熟前,叶片完全伸展但尚嫩绿时(萌芽后50~60 d),气孔形成最多,且处于开放型阶段,间隙大,病菌最易侵入,达到发病最高峰;当新梢老熟,叶片完全革质化时,气孔不再形成,原有气孔趋于老熟,病菌侵入困难,发病基本停止。
(2)果实
幼果在横径约1 cm时(谢花后35 d左右)开始侵染;至横径3 cm左右时(谢花后60~80 d)达到发病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果实大部分着色转黄或横径6 cm左右时(谢花后210~220 d),则不再发病。
3 柑橘溃疡病的传播途径
柑橘溃疡病病原细菌在柑橘病叶、病枝或病果的病部组织越冬。翌年,只要温度适应、湿度较高,细菌就会从病斑溢出,借助风、雨、昆虫和枝叶交互接触,或者利用农具等进行短距离传播,远距离的传播是依靠苗木、接穗和其他带菌繁殖材料。
病菌只要落到寄主植物幼嫩组织上,就会从寄主气孔、皮孔及伤口侵入,潜育期一般3~8 d,在高温多雨情况下,病害流行。此病发生的最适气温是25~30℃。以夏梢发病率最高,秋梢和春梢发病率低一些。从4月上旬到10月下旬都可发生,5月中旬为春梢的发病高峰期,6—8月为夏梢发病的高峰期,9—10月为秋梢发病的高峰期,6月至7月上旬为果实发病的高峰期。
通过历年实践综合分析论证,此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品种、栽培管理措施有密切关系。高温度、高湿度、多雨水的条件下,有利于此病发生、流行,出现暴风雨和大风之后更容易发病。栽培管理不当、偏施氮肥、施用量不足、品种间混栽均有利于发病。对夏梢控制不恰当,徒长枝显著增多,更易产生此病。幼年树和小苗比成年树和老龄树发病率高。柑橘潜叶蛾、凤蝶等食叶害虫的幼虫以及大风暴雨都是传播溃疡病的媒介,害虫所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染。
4 柑橘溃疡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4.1 寄主植物因素
(1)品种植株抗病性
栽培柑橘的种类不同、品种不同,其抵抗柑橘溃疡病的能力差异也很大。其中以甜橙最易感病,而甜橙中又以脐橙更易感病;其次为酸橙类及柚类。
(2)树龄大小
通常幼苗、幼龄树更易感病。这是由于其多在夏季、秋季抽梢,抽梢次数越多,病菌侵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树龄越大则发病更轻。
(3)柑橘生育期
通常柑橘溃疡病只侵入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而刚抽的嫩梢、嫩叶、谢花后的幼果、老熟组织等则侵染较少甚至不侵染。幼果在落花30 d左右开始发病,且果实越大,发病机率越高;至果实大部分转黄时则不再感病。
4.2 气候因素
通常高温、多雨的夏季为病菌的繁殖与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故在干旱少雨、低温的季节,即使果树处于嫩梢期也不会出现严重病害。一般情况下,每年柑橘溃疡病会出现3个发病高峰期,分别为5月初春梢发病高峰期、6月上旬夏梢发病高峰期、9月上旬秋梢发病高峰期;而3个发病高峰期中,又以夏梢发病高峰期病情最为严重,主要是因为高温、多雨。
4.3 栽培管理因素
通过实践可知,果园的栽培管理水平越高,果园发生柑橘溃疡病的几率越小;反之管理越粗放,则发病概率越高。施肥不合理会对柑橘的营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偏施氮肥和磷肥会对病害的发生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增施钾肥及农家肥会减轻发病。如果果园及时摘除夏梢并适当控制秋梢生长,则柑橘溃疡病发病几率会明显下降;反之,果园留下梢则易出现严重的溃疡病。虫害也会对果园产生严重危害,比如潜叶蛾、恶性叶甲、凤蝶等,不仅会增加传播媒介,还会造成大量伤口,导致病菌入侵,加快疫情蔓延。
5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5.1 植物检疫
(1)加强调运检疫
通常柑橘主要通过带病的种子、苗木、砧木、接穗等繁殖材料及果实等载体进行远距离传播。故当种子、苗木、砧木、接穗等繁殖材料、易感病品种的果实被引进或调出当地时,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一旦检验发现繁殖材料带有柑橘溃疡病病斑,则要及时进行统一销毁;果实带有病斑,必须将病果剔除及进行除害处理,然后再进行调运;当地引进的繁殖材料要进行复检,经过消毒处理后再进行隔离试种,没有问题后再进行大面积引进种植。
(2)加强产地检疫,建立无病苗圃。建立无病苗圃时要以国家相关苗木产地检疫规程中相关内容为标准。苗木繁育生长期间要进行常规的产地检疫,发生病株及时进行除害,并对剩下的健苗进行喷药保护;苗木出圃前要进行全面检疫检查,确认无病苗后才能出圃。
5.2 农业防治
(1)培育无病苗木
建立苗圃地,以选择在周围1 000 m以上没有柑橘类植物且没有病菌的地区为宜,同时,建立无病的优质母本园,供应无病接穗。
(2)不损伤果实和叶片
在风大的地区建立果园,应该造防风林,有利于减小风速,以减少病害发生;注意加强潜叶蛾等害虫防治,以减少虫伤,防止引发此病。销毁所有病枝、病叶以及病果等带病残留物。
(3)使用绿色无公害制剂预防
在柑橘夏梢、秋梢的抽发期和幼果期,用靓果安300倍液全株喷雾,可以较好地预防柑橘的溃疡病、疮痂病等,以增强树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4)坚持统一放梢
坚持统一放梢,及时抹除迟抽的新梢。
5.3 化学防治
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至2019年10月18日,登记在柑橘溃疡病上的铜制剂有波尔多液、琥胶肥酸铜、碱式硫酸铜、喹啉铜、硫酸铜钙、络氨铜、氢氧化铜、噻菌铜、噻森铜、松脂酸铜、王铜、氧化亚铜、乙酸铜以及铜制剂复配产品;其余杀菌剂有春雷霉素、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枯草芽孢杆菌、噻唑锌。
5.3.1 铜制剂
铜制剂是一类既能够防治真菌性病害,又能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茎叶喷施的广谱、低毒杀菌剂,少数品种还可除草、杀灭害虫的幼虫或软体动物。铜制剂应用于柑橘溃疡病有显著防效。
铜制剂喷洒于柑橘树,能较好地固定在体表,对柑橘植株不产生毒性,铜制剂一旦开始溶解,产生的铜颗粒即可以黏附在叶片表面,将柑橘溃疡病菌与其侵入的途径气孔、水孔等隔开,形成物理性保护屏障,阻止柑橘溃疡病的进一步发展。
在有水和低pH值条件下铜颗粒还可缓慢释放出铜离子,并与病菌体内蛋白质中的-SH、-NH2、-COOH、-OH等基团结合,导致蛋白质的错误折叠,改变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以及与其它物质竞争酶活性中心的结构,从而干扰酶的正常功能。产生的活性氧(ROS)还刺激脂质过氧化作用,损伤蛋白和核酸,最终导致溃疡病菌死亡。
不同种类的铜制剂,因铜的化合物状态不同,有不同的铜离子配位状态和不同的溶解度,从而具有不同的杀菌、抑菌和植物毒性特质及持效期。此外,柑橘和微生物的渗出物是弱酸性,可增加铜离子的溶解性和移动性,从而减小累积在新叶上和果实上的柑橘溃疡病菌的为害。
(1)波尔多液
波尔多液的可溶性铜离子少,对作物安全,但可溶性铜离子又是对病原菌起防治作用的活性物质。波尔多液喷洒在植物上后,会慢慢产生可溶性铜离子,发挥杀菌作用。波尔多液最大的优点是悬浮在水中的碱式硫酸铜颗粒极其细微,黏着力强,喷施于作物表面,可以形成较为牢固的覆盖膜,起到防病保护作用。波尔多液登记在柑橘溃疡病上有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等剂型,以及其复配产品波尔·锰锌(表1)。
(1)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新建果园引种无病苗是有效预防柑橘溃疡病病的关键措施。严禁从病区购进柑橘种苗、接穗、砧木、果实等,一旦发现有带柑橘溃疡病的种苗、接穗、果实等,应立即彻底烧毁。建好无病苗木地段,采集无病接穗圃,选择无病砧木。
(2)新植果园重点是搞好预防工作。果苗可用600~800 mg/kg农用链霉素+1%酒精浸泡15 min左右进行杀菌。无病地段如果发现初发病株,首先必须挖除病株实施烧毁,然后随时加强检查,只要发现零星的病株,就应将四周延伸30 m作为隔离带,对处于隔离带内的柑橘植株及时全部清除处置,并喷农药防治。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柑橘溃疡病的发生,保证柑橘植株正常生长,冬季应剪除所有带病的枝、叶等,及时放入竹筐内带出,要求带离果园30 m以外,选择好地方集中全部烧毁。剪除前后,用0.5度波美石硫合剂各喷雾1次进行防治,目的是减少该病害的侵染来源。
由于夏季属溃疡病发病高峰时期,因此要注意合理进行水肥管理,控制夏梢生长,可通过人工或药物把夏梢去除,以控制夏梢的抽发。重点培育好春梢和秋梢。同时,及时用药防治潜叶蛾和蚜虫等传播媒介,有利于阻挡溃疡病侵入。
农药快讯, 2019 (21): 56-61.
相关知识
柑橘溃疡病的识别与防治
柑橘溃疡病检疫与防治
柑橘溃疡病的识别与防治措施
柑橘管理技术分享:柑橘溃疡病怎么办?
柑橘红蜘蛛和溃疡病如何一起防治?
保山柑橘溃疡病 防治新方法 奥丰生物农药
柑橘细菌性病害发生与危害
柑橘溃疡病竟然是细菌病害!怎么防治你知道吗?
柑橘溃疡病病原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网址: 柑橘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44816.html
上一篇: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高效防控技术 |
下一篇: 既可喷雾、又可灌根,这款杀菌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