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帝京春来盛元宵 ——上元节(民俗系列)

帝京春来盛元宵 ——上元节(民俗系列)

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古时称作“上元节”。乾隆京城记在此祝大家上元节快乐!俗话说“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过完了年”,在古时上元节更是每年盛大的民间节日,有很多庆典活动和讲究。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穿越到古代的京城看一看吧~

- 0 -

缘起

从元宵节(上元节)的节日起源来说,学界有几种说法,如汉文帝说、燃灯礼佛说、太一神祭祀说等。其中“燃灯”的这条线索比较清晰,而为何后来民间又称作“元宵节”,有人认为是源于古人把正月称为“元月”,“夜”称为“宵”,因而称“元宵节”。

- 1 -

上元习俗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史料有据可循,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张灯之始上元,初唐也,睿宗景云二年正月望日,胡人婆陀请燃千灯,帝御安福门纵观。上元三夜灯之始,盛唐也,玄宗正月十五前后二夜,金吾驰禁,开市燃灯,永为式。上元五夜灯之始,北宋也, 乾德五年太祖沼曰:‘朝廷无事,年谷丰登,上元可增十七、十八两夜。”“上元六夜灯之始,南宋也,理宗淳佑三年清予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而上元十夜灯,则始我钥,太祖初建南都,盛为彩楼,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日。今北都灯市,起初八,至十三而盛,迄十七乃罢也。”这段文字记述了上元灯节张灯习俗的发展和变化,始于唐睿宗李旦在位时期,由一个名叫婆陀的西北少数民族开始张灯,请皇上在正月的望日观灯。最初张灯的时限只有一夜。发展到后来盛唐,人们对过灯节的兴致越来越高,增加到三夜。上元灯节期间悬挂的花灯从形式到规模也在不断的发展。

到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到五夜,悬挂花灯以外还要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场面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南宋理宗将上元灯节延长至六夜,从正月十三日起,大街小巷及桥梁要道高悬灯火。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

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都门杂咏·上元》中记载:“正月十五为上元节,祭神,以元宵为献。俗谓之‘灯节’。三街六市,前后张灯五夜。其灯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等式,有纱纸、琉璃、羊角、西洋之别,其绘人物,则《列国》、《三国》、《西游》、《封神》、《水浒》、《志异》等图,花卉则兰、菊、梅、桂、萱、竹、牡丹,禽兽则鸾、凤、龙、虎以至马、牛、猫、犬与鱼、虾、虫、蚁等图,无不颜色鲜美,妙态传真,品目殊多,颇难枚举。而最奇巧者为冰灯,以冰琢成人物花鸟虫兽等像,冰以药固之,日久不消,雕刻玲珑,观者嘉赏。而豪家富室,演放花盒。先是市中搭芦棚于道侧,卖各色花盒爆竹,堆挂如山,形式名目,指不胜屈。其盒于晚间月下,火燃机发,则盒中人物花鸟,坠落如挂,历历分明,移时始没,谓之一层;大盒有至数层者。其花则万朵零落,千灯四散,新奇妙制,殊难会意。近日亦有洋式制造者,尤变幻百出,穷极精巧,不可名状。又有好事者,于灯月之下,为藏头诗句,任人猜揣,谓之‘灯谜’,俗曰:‘灯虎’。此五夜,凡通衢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喧阗彻旦,人家铺肆,筵乐歌吹。市食则蜜食糖果,花生瓜子,诸品果。王孙贵宾,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车马塞途,几无寸隙。茶楼则低唱高歌,酒市则飞觞醉月,笙簧鼓乐,喝采狂呼,斯时,声音鼎沸,月色灯光,而人不觉为夜也。”

当时人们已把赏灯作为节日一大盛事,民间的花灯技艺也越发精湛。想想古时的生活一到晚上相对比较乏味,既没有电视网络,小朋友也没有游乐场电影院等娱乐场所,每年的上元灯会定是最盛大的节日活动了,男女老少全家出动,小朋友在这个节日里也是最快乐的了。在很多文学名著或影视剧里也描写了上元灯会的盛况,如《红楼梦》里第二十二回:“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

 猜灯谜的习俗始于宋,后世相延成风,遍及各地,上自经文,下及词曲,内容丰富。《燕京杂记》卷一载:“上元设灯谜,猜中以物酬之,俗谓打灯虎。”

- 2 -

京城习俗

明朝沈榜在《宛署杂记》里记载了北京城元宵节的盛况:“每年正月初十日起至十六日止,结灯者,各持所有,货于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名曰灯市。灯之名不一,价有至千金者,是时四方商贾辐辏,技艺毕陈,珠石奇巧,罗绮毕具,一切夷夏古今异物毕至。观者冠盖相属,男妇交错。近市楼屋赁价一时胜踊,非有力者率不可得。十四日曰试灯,十五曰正灯,十六曰罢灯。”

这一时期灯、市交融。灯为市聚集人气,市为看灯人们提供百货。到了明崇祯年间,白天为市,晚间为灯。白天的市集卖各种百货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珍异宝,晚上夜幕降临举家前来欣赏精美花灯,这几天好不热闹。小编觉得那时的人就很有经营头脑,那时交通很不便,也不似现在有很多大商场,京城外甚至京郊的人都难得来趟城内,借着元宵节欣赏花灯之机顺便购置些平日难买到的高级货,自然是极好的。

更有意思的是,那时的房屋租赁也跟今日颇多相似,“近市楼屋赁价一时胜踊,非有力者率不可得。” 每到节日期间,集市两侧的楼房雕梁画栋,租金高涨一日一价,甚至涨到了几百,皇亲贵族等有钱人租赁下来,装饰一番并摆上酒宴,昼夜观灯,真是很会享受啊。同时也侧面反映出,那时的民间灯会有多么盛大,花灯制作有多么精巧和奇特,连皇亲贵族都要同来观赏呢,记得影视剧《大明宫词》里少女时期的太平公主就是去上元灯节(元宵节)去看花灯时遇到了心仪的男子,呵呵。所以也许上元灯节来观赏花灯的男女众多,也是青年男女互相结识的一个大好时机呢,上元灯会便又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

《上元灯彩图》

旧时京城历朝历代都有几处比较著名的灯市。《日下旧闻考》记载:“前明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即今之灯市口比较著名。”灯市口的地名现在依然存在,地铁5号线就用这个站名,原来就是旧时著名灯市所在啊。《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悬灯胜处,则正阳门之东月城下、打磨厂、西河沿、廊坊巷、大栅栏为最。”又有《旧京琐记》载:“正月之灯向集于前门内之六部,曰六部灯,以工部为最。有冰灯......庚子乱后遂废。灯市旧集于东、西四牌楼,后始移廊坊头条。”清代灯市的地点分布与满族入关之后,旗人占据内城而汉人都居住在外城有关。

生活在康熙到乾隆年间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对元宵节花灯也有如下描述:“元宵杂戏,剪綵为灯。悬挂则走马盘香,莲花荷叶,龙凤鳌鱼,花篮盆景;手举则伞扇幡幢,关刀月斧,象生人物,击鼓摇铃。.……前推旋斡为橄欖,就地滚荡为绣球。”可见当时花灯做工有多么精巧,有悬挂的、手举的,还有拽着地上走的,甚至滚着走的,那时的花灯凝结了民间多少智慧和心思,也为节日增添了多少情趣和欢乐。

李嵩《观灯图》(南宋)局部

元宵节讲究合家团圆,寓意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元宵节吃元宵,最早见于宋代的记载,当时汉族很多地方把汤圆称作“浮元子”。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主要参考书籍:《老北京传统节日文化》

图片来源: 网络

相关知识

赏民俗闹元宵 元宵节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关于元宵节的历史渊源和历史故事
小班元宵花灯教案
中国古典节序插花:元宵
2024年海口市府城元宵换花节活动已准备就绪 呈现四大特点
春天的节日
2019元宵花灯制作 简单漂亮的花灯笼做法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烟台元宵花灯设计「周村京韵花灯供应」
海口首条“百米灯光长龙”送祝福!2024年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元宵换花节亮点纷呈

网址: 帝京春来盛元宵 ——上元节(民俗系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492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山东各地花灯璀璨迎佳节!附16市
下一篇: 元宵灯谜大全及答案(精选6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