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牡丹
牡丹原产于我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它的栽培源于河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明代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牡丹》“牡丹,一名鹿韭,一名鼠姑,一名百两金,一名木芍药,秦汉以前无考,自谢康乐始言‘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秀甲天下”,素有“花中之王”美誉,是四月花神,中国⼗⼤名花之⼀。
牡丹
2芍药
芍药与牡丹花期相近,花形相似,同列六大名花之一,经常被人们拿来和牡丹进行比较。也是先发现其药用价值,后作为观赏植物,至今已有四千年的栽培历史。古人称芍药为“百花之中,其名最古”,根据牡丹最先的名字“木芍药”也可知晓早在牡丹成名之前,芍药就已众所周知。因此被誉为“花仙”和“花相”,也被称为“五⽉花神”。
芍药
3梅花
调料家族最先出现的三个成员,是盐、梅、酒。在食用醋出现之前,梅是最好的替代品。《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翻译出来,武丁曾说:如果想做肉羹,就选盐和梅子。在秦朝,“酸味”是当时最时尚的口味,秦人还特别喜欢喝酸酸的汤水。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这时的梅花品种,是既观花又结实的兼用品种。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梅花
4腊梅
腊梅科植物腊梅,花期在11月到次年2月,正值寒冬,所以描写梅花在冬天独自开放的诗句,古人很多其实都是写的腊梅。梅花是蔷薇科植物,花期在每年2到3月份,这个时候已经是春天了,天气比较暖和。腊梅香味比较浓,梅花开花时只散发淡淡的香味,很清淡,不仔细闻可能就闻不到。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说的就是腊梅,因为如果是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可能就不能香如故了。而腊梅的花一般都是黄色的,而梅花有很多种颜色,有粉色、白色、深红色等各种各样的颜色。腊梅野生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山地林中,如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作为冬季的观赏花卉,腊梅树的耐寒能力不一般,室外零下15度可露地越冬,这个温度基本上就是以长城为分界线,长城以南的地区,所有省份均可露地栽种,无需特别护理,就能自行过冬。
腊梅
5菊花
中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分布有较多的野生菊花。中国栽培菊花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古籍《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汉代以将菊花作为药用植物栽培,晋魏时期已大量栽培,以后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宋代是菊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刘蒙泉所著的《菊谱》收有菊花品种163个,这是我国最早的菊花专著。明代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收录菊花品种270多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菊花都是由中国传去的,十七世纪时传入欧洲,十八世纪时传入日本。
菊花
6兰花
从古到今,称为兰的植物不计其数。最早提到的兰到底指今天的哪一种植物,并不好确定。
如屈原《离骚》、《九歌》等作品中,有很多提到兰的诗句。“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连起来佩戴在身上)。又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我已经种上了九畹的兰)。这里的“秋兰”是什么植物?九畹的又是什么兰?一般认为是菊科泽兰属的佩兰,也称兰草。
古人也常常提到木兰。《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早晨摘取山坡上的木兰啊,傍晚采集河洲中的宿莽)。
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对兰花的栽培与观赏始于唐朝后期,在此之前,古人虽留下了大量咏兰、颂兰的诗赋,但并非真正的兰花,而是指可用来熏蒸、杀虫、沐浴、辟邪的唇形花科、菊科或报春花科植物,如罗勒、佩兰、泽兰、零陵香等。《楚词附录》云,古之所谓香草,必其花叶皆香。今之所谓兰者,其花虽香而叶乃无气,其香虽美而质弱易萎,皆非古人所指。由此观之,今人家盆种者皆非是。或以为蕙。
兰花
7山茶花
现在世界各国栽培的山茶花种类大多原产于我国,浙江、四川、湖南是山茶花的主要分布区。据统计山茶属植物全世界有196种以上,其中90%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南和西南部分的亚热带地区,浙江省就有山茶属植物20余种、园艺品种近200种。
山茶花向外传播的历史也很久远,早在公元七世纪初,日本人就从我国温州等地引入山茶花品种。山茶花传入欧洲的时间始于十九世纪,最初于1820年传入英国,经英国的多年培育和杂交,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以后欧美各国也相继引种种植,竞相栽培。
山茶花
8桂花
桂花原产于中国喜马拉雅山脉的东段,印度、尼泊尔等地均有分布,现四川、陕西南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春秋战国时期的《⼭海经·南⼭经》就有有关桂花的记载。自1771年中国桂花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之后便迅速扩展,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普遍栽培,成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
9樱花
全世界共有野⽣樱花约150种,中国有50多种。全世界约40种樱花类植物野⽣种祖先中,原产于中国的有33种。樱花,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后被广泛引种到长江中下游。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就被种植在皇家的宫苑内。西汉辞赋家杨雄的《蜀都赋》中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几百年后,唐代的时候,樱花就已经出现在私人庭院,许多人房前屋后都种樱花,呈现出一派盛世气象。一些诗人也写过关于樱花的诗,比如白居易留下了诗句:“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唐代李商隐的诗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中国樱花意象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单纯的高洁、轻柔和淡泊的宁静之美。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朝觐时将樱花带回了日本。很快就融入了日本文化,早在712年编撰的《古事记》以及720年编撰的《日本书纪》这些历史神话典籍中,就有关于樱花的神话故事,可见在当时樱花就已经成为与传统宗教、神话等内容相关的文化符号。早期樱花在日本受欢迎程度远远低于梅花,《万叶集》中收录樱花题材的诗远远低于梅花。到了幕府时期,日本武士道精神开始盛行,樱花成为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征,战死和殉死成为了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一个独特意象。
樱花
10蜀葵
原产中国四川,所以得名“蜀葵”,是唯⼀以“蜀”为名的花卉,在中国分布很⼴,世界各地都有栽培。晋代傅玄有一篇《蜀葵赋》:“蜀葵,其苗如瓜瓠,尝种之,一名引苗而生华,经二年春乃发。”说明至少在晋代,蜀葵之名已经叫开了。
11⽉季花
月季原产中国,距今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汉朝的宫廷花园里就有种植,唐朝已经非常普遍了。⽉季花品种繁多,世界上已有近万种,中国也有千种以上,中国有52个城市将它选为市花。
月季
12蔷薇
⾊泽鲜艳,⽓味芳⾹,是色⾹味并具的观赏花。原产地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地区,以及以南的丘陵、灌木丛中,目前栽培很广泛。据记载,我们国家栽培蔷薇的历史有2000年,在汉代就开始种植,相传汉武帝的上林苑里便有蔷薇,汉武帝与宠妃在赏花时,看到“蔷薇始开,态若含笑”,汉武帝便感叹道:“此花绝胜佳人笑也。”南北朝梁元帝尤其喜爱蔷薇,曾有十间蔷薇花屋,“枝叶交映,芬芳袭人”。而到了唐朝,蔷薇开始广泛种植,李白、李商隐、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都曾写下咏蔷薇的诗句。近年在抚顺地区发现的蔷薇叶⽚化⽯属始新时期,要⽐北美发现的化⽯早1500万年左右,因⽽可以说蔷薇的故乡在亚洲,在中国。当今世界上所有的蔷薇花,都是从中国传播出去的。
蔷薇
13郁⾦⾹
郁金香的原产地是我国古代西域及西藏、新疆一带。郁金香是百合科郁金香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土耳其、荷兰、匈牙利等国的国花。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全世界已拥有八千多个品种。被大量生产的大约有150种,其中红、黄、紫色最受人们欢迎。
14扶桑花
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扶桑花也叫太阳树,说是扶桑花开的地方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也代表着光明和吉祥。不过由于名字谐音不太吉利,在香国南方基本上直接叫它大红花了,人们也很少在家里种植,只作为行道树起到美化市容的作用。
扶桑花
15桔梗花
桔梗为深根性植物,它得名于它的根结实⽽梗直,故名桔梗。桔梗花原产于我国各地,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广从华南北部至华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均宜栽培。较耐高温,亦较耐寒冷,但不耐严寒酷暑。宿根肥厚粗壮,贮存养分较多,有利于越冬,北方可以生长,但由于气温低,生长期短,植株多较矮。
16棣棠花
棣棠花是一种蔷薇科棣棠花属落叶灌木,原产我国、日本、朝鲜半岛。在《诗经》中就有关于棣棠的记载,“棠棣之华,鄂不韡韡”,诗中以棠棣花喻比兄弟,因为棠棣花贴枝而生,盛花期时枝条上下都是紧密相连的花朵,就好像兄弟一般亲近,生发出联想。
棣棠花
17海棠花
海棠原产我国北部,广泛分布于陕西秦岭、甘肃、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各地的山区或平原。海棠花花姿潇洒,繁花似锦,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国艳”、“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是中国的特有植物。早在先秦时期的⽂献中就有记载,记载的是它的⾷⽤价值。海棠果具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的功效。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种,皆木本: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习称“海棠四品”。
西府海棠
18芙蓉
原产我国黄河流域及华东、华南各地,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木芙蓉开的花一日三变,故又名“三变花”。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因而又名“拒霜花”。⾃唐代开始,湖南湘江⼀带便⼴植⽊芙蓉,繁花似锦,光辉灿烂,唐末诗人谭用之有句诗“秋风万里芙蓉国”从此,湖南省便有“芙蓉国”之雅称。五代十国蜀后主孟昶(chǎng)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称,简称“蓉”。
芙蓉花
19紫荆花
紫荆花有两种,一种是豆科的紫荆,原产我国东南部,北至河北,南至广东、广西,西至云南、四川,西北至陕西,东至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区。另一种是苏木科紫荆花,花大而艳,也常被称为红花羊蹄甲、洋紫荆或香港紫荆花。首先发现于香港地区,现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南方省区。国外印度、越南也有栽培。
红花羊蹄甲
20丁⾹花
丁香,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紫丁香的简称(木犀科丁香属,又称丁香、洋丁香,分布于从欧洲东南部到东亚的温带地区),丁⾹因花筒细长如钉且⾹故名,是著名的庭园花⽊。原产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
紫丁香
丁香实际上是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一种是戴望舒诗里写的“丁香花”,指生长在中国温带地区的植物木樨科丁香,在春天开紫色小花;另外一种作为中草药或者调料的丁香,这是产自热带的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制成品是其晒干的花蕾。其花蕾香气宜人,晒干后形状犹如钉子。在众多香料中,丁香尤其为欧洲人推崇,被称为“香料王后”,以极度稀有和奢侈而著名。丁香香气馥郁,味辛辣,在欧美常用作肉类或者面包的调味,是圣诞食品专属调味剂,也用来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