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美术作品,它们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无价之宝,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本栏目将围绕中国古代100幅名画展开,向大家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魅力。
梅、兰、竹、菊被人称为“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1
《四梅花图》/杨无咎
《四梅花图》是北宋时期写意画的代表作品,也是北宋时期花鸟代表作之一,现藏于辽宁博物院。
梅花是中国画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它傲然霜雪的铁骨冰心,象征人的高尚气节,被画家推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和“岁寒三友”之一。
此图分四卷,分别绘梅花未开、将开、盛开、将残四种形态。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梅花生长开放的全过程。
整幅画冷蕊疏香,疏逸张致,表现了梅花的高标清韵,是扬无咎的得意之作。
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整体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
最小的梅萼,只用墨作一点,梅花有正、反、侧各种造型。
卷中梅花以淡墨勾勒,用笔劲利,衬托花瓣的梅萼用墨笔点就,使梅花顿生活力。
2
《墨梅图》/王冕
《墨梅图》是元代王冕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此图是他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杰作,深为后人珍重。
图中绘报春之梅,枝干似横空出世,迤逦而来。枝头蓓蕾初绽,疏落有致。
作者用重墨绘枝,蜿蜒于整个画面,舒展挺秀。淡墨涂花瓣,浓墨点花蕊,既显梅花清新丽质,又与枝干造成一种峭拔之势。
▲《墨梅图》局部
画上有作者的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 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
《墨兰图》/郑思肖
《墨兰图》是元代画家郑思肖创作的一幅写意水墨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此图勾画出一丛疏花简叶的幽兰,几片兰叶挺拔舒展,互不相交,清丽而优雅;兰花两朵,幽芳轻吐,沁人心脾, 描绘出了兰的野逸、不畏风霜,孤高自傲和无人花自馨的高尚品格。
▲《墨兰图》的作者——郑思肖
《墨兰图》在用笔上,作者粗拙柔润,寥寥数笔,奔放顺畅,既显示出兰花 花与叶的质感,又显示出刚劲挺拔的阳刚气势。十分形象地体现出兰花在恶劣环境之中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这是君子形象的绝妙写照。
图中蕴涵的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不仅是作者本人心境和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而且还体现了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共同的创作心态和艺术表现手法。
4
《兰竹图》/郑燮
《兰竹图》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 为绘画与书法相结合的典范,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著称。
《兰竹图》以半幅面作一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峭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箭竹,同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迎风摇曳。
▲《兰竹图》局部
《兰竹图》的布局十分严谨,画面石、兰、竹三者组织安排得和谐。
图以石为龙脉,把一丛丛分散的兰竹有机地统贯一气,显得既严整而又富于变化。石、兰、竹三者不分主次,浑然天成。
5
《清閟阁墨竹图》/柯九思
《清閟阁墨竹图》是元代书画家柯九思于1338年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閟阁墨竹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雅竹小草。两竹之间密中见疏,疏中夹密,挺拔圆浑之感宛如篆书,竹节两端再复垂墨,不勾节却连属自然。
整个画面虽然只寥寥数笔,但却 生动有致,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高之气。
▲《清閟阁墨竹图》局部
在画法上,此图枝叶组织结构不作固定的模式,而是笔墨灵活,随意挥写,画法自然,但又不失法度,体现了作者熟能生巧的笔墨功底。 全画笔法苍秀,画风学文同而又有新意。
特别说明:图文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名画里的那些花儿
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超全、超实用的画法口诀!
论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以及古人用其感物喻志的原因
海棠花的象征意义及传承之美(寄情于花语中的红颜佳人)
蜀葵 随丝绸之路盛开于世界名画
古代文人墨客最喜爱的绿植,你最钟意哪种呢?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新时期时期~五代)
辽宁博物馆“满庭芳华”:文徵明《漪兰竹石图卷》首展全貌
梅兰花园
名画
网址: 名画 | 寄情于物,文人墨客眼中的梅兰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55328.html
上一篇: 第一次看这个花就沦陷了 |
下一篇: 石涛笔下的兰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