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bmiddle/50432da1h85378053fe00&690
(洱源小雪素)
兰花中,素色花是只有单纯一种颜色,或白、或黄、或碧绿或桃红、甚至全黑,花朵上没有紫红色条纹也没有斑点的,称为素色兰,俗称素花。
素分多种,有全素、素舌、桃腮素、艳口素、赤壳素、麻纹素、红芽素等。其中,如舌素者,称为素心兰,如舌根显色者,则属于桃腮素,如花朵全部单一颜色者,就叫做全素。
素色花、素心花香醇质朴,具有清淡素雅的君子气质,与东方文化传统“以素为贵”相吻合,为历代文人雅士所赏识,故有“素无下品”之说。
素花在国兰中起着推广普及的作用,它不必像梅、荷、仙需要很强的审美标准,只要不是色盲,都能欣赏素花之美。传统的以黄素为贵,因国人的真龙天子之梦而大行其道。如今,对于不同颜色的全素,不同心态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情趣。例如有的人就喜欢红素,喜欢它的热情如火,但我偏偏独爱白素,喜欢它的玉洁冰清。那淡淡的,似有非有的感觉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淡淡的颜色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性最终的回归。
在中国画中,偶尔也喜欢那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问这是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在一张生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一种美。前者,富丽堂皇,一览无余;后者,素净淡泊,宁静致远。在中国画中墨色有时候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欣赏者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达到似色非色的境界。而中国的水墨画有“墨分五色”之说,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人生,岂不一样。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的以是或非来判断的。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另一种的积极。
常言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除了友情以外,近莫乎爱情,亲莫乎亲情,也应该是这样。太浓烈了,便会让人无法呼吸,甚者就会不堪一击。淡之美,某种程度上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如何做到欣赏淡之美,如何达到活着的淡也许只有禅者知道。兰禅一味,兰茶一味,生活百味,人生百态。寻找淡然的人其实正在被浮躁困扰,就让素花那沁人心脾的幽香,引领人们走向安宁与平静。
素花之美,在于洗尽铅华,倾慕靠近,似乎回到远古,犹如在水伊人着一淡淡的素服;素花之美,在于沙白风清,云飞天远,水流潺潺而清浅,如同一张素琴;素花之美,在于人性的回归,人生不需要很复杂,简单便是一种美;素花之美,在于没有梅、荷、仙极致的瓣型比例,只求一素,单凭一纯,人生又何尝不是呢?少即是多。http://s16/bmiddle/50432da1h853785291faf&690 (鹤庆大雪素)
相关知识
兰花素花之美
【中式花艺】枯枝插花之美
文化|中式插花枯枝插花之美
兰花之美
1194:中国兰花之美
瓶花之美
【生活美学】兰花之美
菊花之美作文
美素开启东方美学花艺跨界之作
樱花之美 尽在鹤壁
网址: 素花之美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55339.html
上一篇: 王冕《墨梅图》“不要人夸颜色好, |
下一篇: 《明上人画兰图》明上人画兰图王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