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概况
2019年,青岛市现代高效农业在农林牧渔业中占比16.34%,现价增速为10.27%,在山东省乡村振兴考核中居单项排名首位,农业“新六产”(第一产业的一份收入,经过第二产业加工增值为两份收入,再通过第三产业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收益,综合起来是六份收入,产生乘数效益)监测居山东省首位。
农业“双招双引”成果显著
2019年,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简称“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现代农业“双招双引”专班及办公室,促进新签约投资额超过1亿元项目15个,累计在建、签约和在谈项目54个。其中,投资额40亿元新希望生猪养殖、20亿元中国建材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16亿元中荷智慧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计划总投资额13.6亿元,引进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11家。
规模农业发展质效双优
2019年,青岛市有开展整镇土地流转试点的镇13个,土地规模经营占比增至62.3%。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余公顷,胶州大白菜产区获批创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市累计建成农业园区1028个。畜禽标准化场创建达到88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场48家,畜产品规模化贡献率达88.1%。创建海洋牧场20处,其中国家级牧场10处。农业区域品牌、企业名牌不断涌现,先后培育著名农业品牌166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2个,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优势扩大
2019年,青岛市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39家(含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加工和酒水饮料三类企业),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13家(国家级10家、省级48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企业3家、超过1亿元114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出口连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四新”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2019年,青岛市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国家级、部省级农业科研中心、重点实验室39个,支持创建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9个、培育市级智慧农业基地26个,应用水肥一体化5.3万余公顷、统防统治新技术24万公顷,智能化温室面积普及至180万平方米。平度市、莱西市和胶州市的3个畜牧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培育中央厨房概念生产基地7家、创意农业主体13个,规模以上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达893家,获批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示范点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1个,中国休闲农业精品线路15条。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平度市获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王圣杰)
种植业
概况
2019年,青岛市主要农作物实现增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302.61万吨,比上年(下同)下降2.4%。其中,夏粮总产量142.63万吨,增长3.6%;秋粮总产量154.46万吨,下降8.6%;其他粮食作物总产量5.52万吨。花生总产量34.24万吨,下降11%;蔬菜总产量626.2万吨,下降2.8%,其中设施蔬菜总产量107.08万吨;食用菌总产量5.48万吨,产值3.6亿元;中药材总产量2.6万吨,增长32%;水果(含果用瓜)总产量118.6万吨,增长8.6%;干茶年产量0.45万吨;花卉1132.1万株,销售额7128.4万元。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6.2亿元,增长2%,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12.6亿元、增长4.2%。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七位。
藏粮于地
2019年,青岛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全市耕地面积51万余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66.7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7.5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0.8万公顷、花生播种面积7.5万公顷。全市永久基本农田44.7万公顷,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最大限度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建设平度南、莱西南—即墨北、胶州西南—青岛西海岸新区西北、莱西沽河流域等12个粮油主产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0余万公顷,打造保障国家和区域粮食安全核心区。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控污修复,提升基础地力,农药化肥折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6%,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
藏粮于技
2019年,青岛市完善技术模式,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一批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的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技术模式,拓展创建内涵,健全运行机制,扩大示范效应,引领绿色发展,创建粮油绿色新技术攻关试验田2800亩(1亩=0.067公顷,下同),创建11处规模200亩以上(花生100亩以上)粮油绿色新技术模式示范田6300亩,建设花生、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1万亩,开展小麦全过程社会化服务3万亩,推广完成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56万亩,完成绿色防控示范区(基地)建设95个,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面积161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8%。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建立粮田苗情墒情监测预警机制,形成完善的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体系,顺应天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性种植,制订防灾减灾技术方案,落实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加强重大病虫防控,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加强病虫监测预警,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全市统防统治覆盖面积24万公顷;新增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点376个、悬挂性诱捕器具1244台(套),开展田间调查219次,全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280余公顷,防控面积590公顷,危害损失率5%以下。
种植制度日趋合理
2019年,青岛市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特点,按照用地养地结合的轮作结构,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和轮作体系,基本实现粮、油、菜、菌多种作物轮作。利用青岛市有效的光热资源,茬口衔接合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占主导地位,小麦—玉米和花生两年三作粮油轮作换茬模式相补充,粮菜轮作、菜菜轮作、菜果轮作等多种模式并进。小麦、玉米轮作种植面积稳定在22.7万公顷以上,小麦—玉米和花生两年三作粮油轮作换茬面积稳定在6.7万公顷以上,主要蔬菜(大白菜、马铃薯、胡萝卜等)菜菜、菜粮茬口安排2~3茬12万公顷。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2019年,青岛市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青贮饲用玉米、鲜食甜糯玉米面积比例逐年上升,花生良种繁育基地稳步发展,食品型甘薯、特色杂粮杂豆、珍稀食用菌、中药材面积逐步扩大,优质高效果品、蔬菜种植呈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引导果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产高效设施果品栽培。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1.88万余公顷,年产优质蔬菜107.08万吨。全市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028个,新增135个。
加快青岛国际种都建设
2019年,青岛市以即墨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为核心区,以平度市青丰粮油种子产业园、青岛西海岸新区康大种兔和果茶花种苗产业园、胶州市大白菜种子产业园、莱西市蔬菜果树砧木种苗产业园、平度市大泽山葡萄种苗产业园等一批国内有影响的种业产业园为基础,以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为支撑,辐射带动粮食、蔬菜、瓜果、畜禽、渔业等领域。2019年全市农作物种植企业达98家,农作物种子年销售额7.8亿元,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50.6%。
(刘方金)
渔 业
概况
2019年,青岛市政府制订实施《青岛市现代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攻坚方案》,提出青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总体目标。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简称“市海洋发展局”)编制《青岛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青岛市湖泊(水库)渔业专项保护规划》《青岛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优化渔业发展布局,挖掘发展潜力,提升发展层次。出台《青岛市新渔业发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青岛市新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取得中央补助资金4.12亿元,打造国家绿色养殖先行区、海洋牧场示范区和现代渔港经济区,首批确定入库项目13个。完成水产品产量100.8万吨,实现产值193.7亿元。
水产养殖
2019年,市海洋发展局实施“南鱼北养+灯光诱饵”接力养殖项目,优选大黄鱼、真鲷等鱼种进行“野化”养殖,年增海产品26万千克,渔民产出效益增长4倍。探索黄海冷水团开发利用,国内首个海上三文鱼大型智能养殖项目“深蓝1号”投产,年产三文鱼150万千克。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建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移动式养殖工船启动建造招标。推行“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模式,突破关键技术,选育优良品种,“参优1号”海参良种入选“国家新品种”行列,“海大3号”牡蛎新品种实现产业化开发应用,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加快推广,全年完成水产良种良法示范苗种培育5000万单位、示范养殖400公顷。
渔业养殖
2019年,市海洋发展局建设海洋牧场20处,其中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0处。推进海洋牧场、增殖放流、休闲渔业融合发展,取得各级资金2878万元开展增殖放流,累计放流数量15.6亿单位。第二次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市举行。创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1处、省级休闲海钓基地17处,举办全国休闲海钓邀请赛及全省休闲海钓基地推介会。
渔业产业化
2019年,市海洋发展局发展远洋渔船157艘,其中正在作业139艘,全年完成远洋捕捞产量10.6万吨。推进总投资额200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陆上一期工程15万吨冷库建成投产。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优势,发展新型营销业态,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市海洋渔业协会三方合作,共同打造全国最大的渔业短视频矩阵,构建“短视频+渔业网红”产业生态青岛样板。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胶州湾蛤蜊”入围“2019年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
渔政管理
2019年,市海洋发展局建立“依港管船”管理模式,开展渔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加强渔民教育培训,举行渔船防台风应急演练,海上渔业安全生产稳定有序。推进渔船安全通导装备建设,完成渔业甚高频岸台基站升级改造,启动渔船身份识别系统项目。打击涉渔“三无”(无船牌名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下同)船舶、违规禁用渔具,清缴销毁“三无”船舶54艘、 “地笼”网3万余套。加强伏季休渔监管,建立重点渔港全时驻守制度,综合信息管控体系实施渔船动态监控,共查处违规渔船631艘,处罚360万元。
水产品质量管理
2019年,市海洋发展局印发《青岛市2019年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制订《青岛市2019年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方案》,全年完成国家、省、市三级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1016批次,监控品种包括贝类、对虾、梭子蟹以及海捕水产品,重点监管品种大菱鲆、海参等,水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为99.6%。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检查养殖(育苗)生产单位763家,为全市重点渔业乡镇(街道)配备快检设备24套。开展无公害水产品认定和原良种场复查工作,举办无公害水产品认定检查员和内检员培训班,培训无公害水产品认定检查员36人、无公害水产品认定内检员100余人,组织开展认定工作,全年复查验收省级原、良种场13家。全市首批渔业官方兽医培训上岗。
(于晓)
畜牧业
概况
畜牧业生产 2019年,青岛市完成畜产品总量101.7万吨,其中肉类52.78万吨、蛋类20.04万吨、奶类28.88万吨,同比(下同)增长1.52%;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67亿元,下降2.3%;实现畜牧业增加值78.6亿元,下降1.3%。
畜禽种业 2019年,青岛市种畜禽企业达63处,销售种畜禽(蛋)1.19亿头(只、枚),实现销售额11.2亿元、利税1.69亿元。
饲料工业 2019年,青岛市饲料生产企业达130家,持证166个,新设立生产企业 16家,注销18家。饲料生产行业吸纳就业人员677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44人、硕士研究生266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含饲料原料生产企业)128.36亿元,下降2.13%;实现总产值150.91亿元,增长0.55%。
兽药产业 2019年,青岛市兽药生产企业达32家;完成总销售额20.6亿元,增长75.9%。从业人员226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191人。兽药经营企业达273家,实现年销售额3亿余元。兽用生物制品企业数量和销售收入均居全国市级城市第一位,其中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居全国首位。
生猪屠宰产业 2019年,青岛市共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18家,其中大型生猪定点屠宰厂9家、小型生猪屠宰点9家。全年共屠宰生猪201万头,下降33.54%;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增长59.46%;实现利税200万元,下降90%。
动物疫病防控
非洲猪瘟防控 2019年,青岛市开展防控技术培训9次,对所有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实行疫情现场排检查和日报告,抽检样品2万余份。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检查运输生猪及其产品车辆420辆,对13家企业的21吨问题生猪产品全部溯源和无害化处理,全市未发现非洲猪瘟疫情。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2019年,青岛市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和消毒灭原行动。全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共免疫家禽3766.35万只,口蹄疫共免疫家畜397万头(只)。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7.01%,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97.74%。实现强制免疫“先打后补”信息网上申报和审核。
牛羊布病净化场创建 2019年,青岛市开展牛羊布病、结核病净化示范创建,建立市级、区(市)级、基层动监站三级包保制度,成立青岛市牛羊布病净化技术联盟,指导养殖场(户)布病净化工作。5家养殖场通过省级布病净化示范场现场验收。
犬只狂犬病防控 2019年,青岛市开展犬只狂犬病防控宣传,印发宣传材料15万份。全年组织各动物诊疗机构开展免疫进社区79次,共免疫犬只2.05万只。开展“百日行动”,出动160余人次,在市内三区26个广场进行免疫宣传。
惠农政策扶持
扶持生猪生产 2019年,青岛市制定恢复生猪生产三年目标任务,加强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将能繁母猪、育肥猪的保险金额分别提高至1500元/头、800元/头,为5家养殖、屠宰企业申报流动资金贷款贴息1011万元。落实中央资金680万元,补贴11家新建(改扩建)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引进新希望集团投资额40亿元、年出栏20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和俄农集团投资额50亿美元、年出栏300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其中新希望集团项目已开工建设。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2019年,青岛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率先在全国、全省推进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工作,配建率完成83%,平度市、莱西市和胶州市实施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科技创新推广
2019年,青岛市开发国内首个全链条蜂业大数据平台,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舍用分布式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布主推技术8项,开展技术培训40余期。研究课题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和省、市科技进步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行业监管
2019年,青岛市健全查督结合、检打联动、行刑衔接机制,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批制度。全年共查办畜牧兽医案件549起、罚没款166.6万元,其中动物卫生案件415起、罚款102万元。32家兽药生产企业和273家经营企业全部纳入追溯系统管理。全年出动动物检疫执法人员3184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万余张,查处违法生产企业4家,取缔无证照企业1家,罚款近2万元;检测完成兽药产品509批次,检测项目合格率为99.41%。对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820人进行了初审并组织考试,举办基层防疫安全协管员、执业兽医师培训班5期。开展“零点行动”检查12次,整改屠宰企业7家,关停小型生猪屠宰点1家,查处屠宰类违法案件49起、罚款12.1万元。举办青岛—安顺2019年畜牧业扶贫协作培训班和2019年青岛—陇南畜牧兽医业务人员培训班,共培训150余人。建设青岛市蜜蜂养殖管理系统管理信息软件项目;规划完成青岛市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启动实施一期建设项目。市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入选“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优秀项目”。
畜牧兽医标准化
2019年,青岛市创建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3处。胶州市茂华里岔黑猪良种场和青岛环山蛋鸡养殖有限公司被确定为2019年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场48处,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889处,畜产品规模化贡献率达到88.1%。通过省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验收饲料生产企业2家,全市130家饲料生产企业中被评为A级39家、B级64家、C级16家,新增、停产等原因未进行评定企业11家。青岛新万福食品有限公司、平度波尼亚食品有限公司分别创建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厂,由小型屠宰点升级为屠宰厂1家。对辖区内监管对象开展升降级管理,全市共评估A级635家、B级2057家、C级336家。
畜产品质量安全
2019年,青岛市停止使用除鱼粉、乳制品以外存在非洲猪瘟隐患的动物源性饲料;全年检测完成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产品403批次,合格样品393批次,检测项目合格率为97.5%。配合农业农村部完成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抽检3次;开展专项整治,督促存在问题完成整改的生鲜乳收购站11处、生鲜乳运输车2辆。全年农业农村部兽药残留抽检400批次,省畜牧兽医局抽检644批次,市抽检5568批次,其中不合格21例,合格率为99.68%。开展畜产品兽药残留监测19.31万批次,其中市级定性定量监测5568批次,合格率99.69%。
(张秉乾)
林 业
国土绿化
推进“绿满青岛”国土绿化行动 2019年,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简称“市园林和林业局”)实施北部绿色生态屏障、森林生态修复、城乡绿化美化等乡村生态建设,完成新造林1万公顷、森林抚育0.7万公顷。胶州市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3个街道(镇)被评为“山东省森林乡镇”,30个村(社区)被评为“山东省森林村居”,23个村(社区)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青岛市在2019年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上被评为“2019年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让植树成为青岛人的时尚 2019年,市园林和林业局首次启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工作。通过网络招募志愿者的形式,先后组织春季市民义务植树、“我们与绿色共同成长——校园赠送花种树种”、“我为祖国送盆花——百名中小学生义务摆花”、“家庭园艺秀”等活动;通过网络发放义务植树电子证书2000余份;“冬季义务涂树周”开通网上直播,当日获赞数23.4万人次。开展“城市落叶魔法师”活动,征集作品100余幅。通过义务植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广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志愿服务等8类义务植树活动。
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 2019年,市园林和林业局为解决森林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不足等问题,借鉴日本、德国等国家经验,启动130余公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工程。崂山区、城阳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州市试点工程作业设计方案通过专家团队审定并组织实施。
资源管理
解决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 2019年,市园林和林业局启动《青岛市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印发《关于印发〈青岛市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青厅字〔2019〕63号),成立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治和违法建设整治工作专班,推进青岛市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治工作,完成342个一类问题、376个二类问题的验收销号,提前完成青岛市2019年销号任务。成立青岛市自然保护区领导小组,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组织开展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方案获山东省政府批复。完成崂山、艾山、灵山岛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报批工作,青岛市7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全部得到批复。
加强森林资源监管 2019年,市园林和林业局完成森林督查、年度更新调查、草地调查等森林资源监管任务。贯彻落实《青岛市湿地保护条例》,加强全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办理涉林刑事案件11起、行政案件113起;放飞、救助野生鸟类600余只,全球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增加到37只;复壮救治最急需救治古树20株。
林业产业
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2019年,市园林和林业局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和林农转变发展观念,鼓励、引导、支持兴办家庭林场、股份制合作林场、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开展专业化生产经营。推荐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3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6个。
创建林业特色品牌 2019年,市园林和林业局申报省级林木种苗龙头企业、花卉示范企业和观光苗圃7家,其中2家入选2018年度全国50强苗圃。组织企业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林交会,参展品种32个,共获奖项26项。组织参加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共获奖项32项,其中特等奖2项、金奖7项。
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 2019年,市园林和林业局围绕森林公园、各类观光园等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合理适度发展林业生态旅游。继续开展大型苗圃、森林公园、观光田园等向社会免费开放活动。举办第十六届青岛枯桃花会及各项专题活动,累计参观市民20余万人。
防灾减灾
(详见第316页)
(市园林和林业局)
水 利
引水工程规划实施
2019年,青岛市启动黄水东调承接工程,总投资额39亿元,计划2021年正式通水,年输水量1.9亿立方米。推进引黄济青老渠道改扩建工程,提前1个月完工,11月28日引水入库。全年调引客水3.65亿立方米。
供水工程质量提升
城区供水提升改造工程 2019年,青岛市水务管理局(简称“市水务管理局”)实施引黄济青第二水厂和胶州市前韩、崂山区大河东、莱西市城区等4座水厂深度改造。在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臭氧消毒、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工艺,有效提升出厂水质。新建改造供水管网90千米,完成“一户一表”改造2.5万户、“二次供水”改造64处。
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 2019年,市水务管理局对青岛市6015个村庄饮水安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工作台账,列入饮水安全两年攻坚的739个村庄提前1年完成建设任务。落实农村饮水安全责任,健全安全制度,设立农村饮水安全“116”监督服务电话和监督邮箱,在每个村庄设置公示栏。
水源地保护 2019年,市水务管理局完成8个国家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核查整改。实施尹府水库等6个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项目建设。
水质监测 2019年,市水务管理局建立城市供水企业自检、行业抽检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水质管理体系,引进第三方检测公司,与市水质检测中心平行监测,提高水质监测公信力。会同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制订农村饮水水质检测方案。
碧水工程综合治理
城市污水处理 2019年,市水务管理局完成即墨区西部污水处理厂扩建、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四期扩建,出厂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Ⅴ类水标准,海泊河、麦岛、城阳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按计划推进,全市污水厂集中处理能力达到225万吨/日。实行污水污泥处置一体化,通过市场机制提升污泥处置能力。新建、改造排水管网53千米。
黑臭水体治理 2019年,市水务管理局制订《青岛市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李村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11项,完成重点工程建设项目9项。
水生态环境改善 2019年,市水务管理局治理河道149千米,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9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平方千米。
水利工程安保建设
建设无违河湖 2019年,市水务管理局开展“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专项行动,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核查整改河湖问题1825处。
补齐水利设施短板 2019年,市水务管理局在汛前对10座小型病险水库、11座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在汛后逐一排查水利设施现状,编制补短板实施方案,集中力量防治水患。
防御台风 2019年,市水务管理局督导各行业各部门细化完善防台防汛预案,加强值班值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成功防御台风“利奇马”。紧急抽调精干力量和18台大型排水设备,支援潍坊市抢险救灾,连续奋战5个昼夜。
流程再造提高效率
2019年,市水务管理局围绕“学深圳、赶深圳”, 组织5次现场专题调研和集中培训,建立顶格协调推进等6个机制。参与全市“十五个攻势”中的9个攻势任务,在海洋攻势中,牵头推进李村河流域水环境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在城市品质提升攻势中改造后的23条(段)河流再现水清岸绿;在乡村振兴攻势中完成137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在高效青岛攻势中优化水务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青岛市被评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并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
(姜自利)
农业科研
农业科技创新
2019年,青岛市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科技领军人才项目、山东省良种工程、山东省农科院院地合作项目及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9项。新增国家、省市科技成果14项。其中,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5项,省级农牧渔业丰收奖、科技进步奖5项,其他科技成果4项。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5项。青岛市率先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发布农业主推技术50项,其中种植业28项、畜牧业12项、农机业10项。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全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推广面积1.2万余公顷。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小麦病虫害“一喷三防”防治面积22.5万余公顷,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面积24万公顷,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8%。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348个,其中粮油作物和蔬菜品种212个、特色作物品种116个、优良果茶种苗20个,208个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引进蔬菜、果蔬、豆类以及小麦种质资源90余份,初选苗头新组合100余份。自主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青高原”填补中国中早熟马铃薯高淀粉加工专用品种的空白。
农业科研推广
2019年,青岛漾花湖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星创天地”针对平度市特色果蔬的健康种植,在平度市明村镇、崔家集镇建立示范村4个。“光伏+农业”“星创天地”将“1+X农业创新创业服务模式”推广复制到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青岛即墨大沽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青岛即墨灵山镇、青岛市市北区等地。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全年培训农民3000余人,带动农民就业2000余人。组织参加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展品获奖32项,其中特等奖2项、金奖7项、银奖9项;举办第二届青岛市花卉博览会及各项专题活动,展会期间累计吸引20余万名市民参观;举办青岛园林和林业科技活动周活动,发放《病虫害防治手册》和花卉种子,普及花卉绿化方面技术知识;组织专家、优秀企业到平度市大泽山镇乡村振兴服务点院东村开展技术指导;举行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培训会、对接会等5场,发放科技资料1000余份,宣传新成果、新技术,展示新产品,参加人数1800余人;举办“水动力环境与滨海湿地修复报告会”“ 景观规划设计大赛经验分享会”“ 植物杂交和基因分析报告会”等系列专题科技报告会。推荐5个项目参评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推荐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1人,推荐市青年科技奖人选1人,推荐国家林草科技推广员先进1人。完成20株濒危古树的救护复壮工作,改善古树生存环境和生长势;引导培育林木新品种、审定良种,申报樱花新品种9个、省林木品种审定7个;开展林木花卉优良品种引种试验,引进滝樱等樱花新品种资源3个,长春花、烟草花、香彩雀等草花20余种;组织本地乌桕苗栽植试验,在崂山区、胶州市等区(市)栽植试验苗木1100株。
农业科创体系建设
截至2019年底,青岛市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1家,国家苹果工程中心青岛苹果砧木研发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科研基地落地,引进束怀瑞、邓秀新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依托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等科研平台,创建山东省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组建青岛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技术委员会,设立8个领域专业组;成立青岛市动物疫情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构建专家“智库”,发起青岛市牛羊布病净化技术联盟;成立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联盟,顺利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考核及国家检验监测机构资质认定“2+1”复评审。青岛市畜牧科创中心实施科研合作项目10余项。全市建成小麦、花生、大白菜等全国优质农作物良种繁育示范点34处、基地1.3万余公顷,年供应良种9000余万千克;建成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10处,乡村振兴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示范基地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6处,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000个,推广应用技术成果100余项;建成胶州市近0.7万公顷马铃薯(甘薯)示范区、莱西市近0.7万公顷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集成绿色高效技术模式5套,平均亩产提高10%。
农业科技转化
2019年,青岛市坚持目标导向,推进成果落地。以品种优化经济,推广干制辣椒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3年累计推广5.58万公顷,创经济效益4.7亿元;高产优势优质出口抗逆性强系列花生新品种累计推广25万公顷,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8亿元。以装备增进产能,青岛农业大学花生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与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累计创造产值10亿元;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与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马铃薯生产机械3万台(套)、实现产值20亿元;种子生产装备解决中国育种机械“卡脖子”技术难题,与青岛普兰泰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研制出19种新型装备,3年内市场规模达100亿元以上。以技术提升效益,全市集成推广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花生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设施栽培环境综合调控、果蔬宽行密植矮化栽培等十大关键技术66.7万余公顷,全年节本增效3亿元以上。
农业科技扶贫
2019年,青岛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全市科技特派员队伍达到700余人,组建科技服务队伍11支,全市200个扶贫重点村实现科技指导人员全覆盖。推进平度市、莱西市科技精准扶贫,开展“新型农村村级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示范”“日光温室葡萄促进栽培技术集成应用于示范”等4个项目的科技帮扶。开展对口支援科技帮扶,对山东省菏泽市、甘肃省陇南市和贵州省安顺市分别开展“沙土镇现代果树示范园建设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林下栽培食用菌轻简化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陇南道地药材调优生产技术体系应用与示范基地建设”“安顺大棚栽培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与应用”等帮扶项目,培训科技管理干部39人,派遣科技服务人员9人,培训农民400余人。开展科技成果合作交流推介对接工作,对接科技成果75项,向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捐赠20万元并签署10万元农特产品采购协议。
(市农业农村局 市园林和林业局 市科技局)
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综述
概况 2019年,青岛市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一业一策”行动计划,发展态势持续稳中向好。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19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100强企业。新增胶州市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青岛莱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青岛利和萃取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截至2019年底,省示范县、省示范园区、省示范企业分别达到2个、2个、25个。
行业增速稳步回升 2019年,青岛市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25家;加工产值1753.65亿元,增长1.3%;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2∶1。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和饮料制造业等食用类企业分别达到306家、116家、14家,营业收入分别为785.3亿元、217亿元、249.6亿元,同比(下同)分别增长8.7%、下降8.6%、增长5.4%。
质量效益不断改善 2019年,青岛市列入统计分析的436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35.2亿元,增长37.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和饮料制造业等食用类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9.6亿元、13.6亿元、12亿元,分别增长35.2%、231.7%、10.1%。每100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2元,与上年持平,低于全市工业1.9元。
供给结构继续优化 2019年,从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各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看,青岛市的粮食、饲料、植物油、屠宰及肉类、水产品、蔬菜、果品、乳制品等8类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发展态势稳中有进。超过100亿元的有饲料、屠宰及肉类、蔬菜加工3类,分别为250.9亿元、139.1亿元、103.9亿元;近100亿元的有植物油、水产品加工2类,分别为97.9亿元、94.3亿元;其他依次为乳制品制造、果品、粮食加工3类,分别为69.8亿元、45.7亿元、36.6亿元。
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2019年,青岛市农产品加工出口遍及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额407.44亿元,增长5.2%。
发展特点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2019年,青岛市在各类政策支持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新六产”(第一产业的一份收入,经过第二产业加工增值为两份收入,再通过第三产业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收益,综合起来是六份收入,产生乘数效益)联合体及各类示范主体等加快创建,促进了农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建立稳定订单、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
科技创新推广能力提升 2019年,随着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青岛市农产品加工领域科研水平和成果显著增加,科企对接、技术推广方式拓展,让更多企业受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理念,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推进企业发展,建立更好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主食加工中央厨房兴起 2019年,青岛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熟肉制品产量32375.6吨、增长11.78%,速冻食品产量14731.7 吨、增长31.93%。随着团餐和外卖等餐饮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中央厨房形式的加工企业快速兴起,推进了主食加工业的发展。
(宋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升级
2019年,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简称“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推进信息公开、组织改厕质量问题排查整改、健全后续管护制度,提升改厕建管水平。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改厕91.13万座,普及率达到95%,实现所有镇(街道)、村庄(社区)改厕信息公示公开。累计排查出问题5.88万处,全部完成整改。农村改厕服务站达116个,平度市、莱西市、胶州市启动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出台《青岛市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农村厕所“4+N”方式规范升级,推动改厕污水有效衔接初见成效。截至2019年底,具备纳入城镇管网处理生活污水条件的村庄188个,有67个村庄户厕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占35.6%;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158个,有119个村庄完成户厕接入并运行,占应纳村庄的75.3%。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向分类化
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创新区(市)统筹、镇(街道)监管、村级收集、市场化服务的“3+X”城乡环卫一体化运作模式,通过委托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专业化、精细化的全托管保姆式服务保洁。按照每100户1人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全市农村配备保洁人员2.5万人。实现95%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5%的生活垃圾清运由区(市)环卫部门直接负责。累计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填埋场7座、镇级中转站210余座。2019年10月,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313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6万余份,通过典型示范引导、集中宣介讲解,增强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同感, 78.7%的村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98%以上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连续将规模化养殖场污水设施配建列入“市办实事”,在全国、全省率先开展养殖专业户处理设施配建工作,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建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处理率达到8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展开
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调查、组织编制县域村镇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7个涉农区(市)编制完成县域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治理实施方案。排查需要治理生活污水的村庄5368个,截至2019年底,完成治理1340个。以村庄周边、房前屋后的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治理农村黑臭水体。
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与村庄清洁全面行动相结合,按照片区化规划、标准化建设、景区化提升的思路,推动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新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累计创建300个,打造了胶州市沽河金岸,青岛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海青茶山片区,崂山区凉泉理想村等美丽乡村片区11个。聚焦村容村貌脏乱差突出问题,以清理垃圾、起立河塘沟渠、清理农业废弃物、改变卫生习惯为主要内容,接续发起清洁村庄春季战役、“百镇千村万巷”环境整治百日攻坚、秋冬战役等系列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全域覆盖。累计参与70余万人次,清理积存垃圾28万吨、农业废弃物4万吨,整治河塘9000个,拆除私搭乱建1万处。实施美丽村居省级试点村庄10个。建有美丽庭院示范户村庄覆盖率达99.6%,美丽庭院示范村庄创建率达22.52%。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档升级农村路网222千米,完成294个行政村通户道路硬化。新创国家卫生街道(镇)16个、省级卫生街道(镇)23个、省级卫生村1190个。开展“绿满青岛”国土绿化行动,新造林近1万公顷,森林抚育0.67万余公顷。
村庄规划编制提速
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做好合村并居村庄规划工作的通知》,制订《青岛市合村并居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任务目标和工作原则,强化保障措施。印发《青岛市合村并居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从全国遴选20家设计单位建立“青岛市合村并居村庄规划设计单位资源库”,聘请规划设计专家,对区(市)、街道(镇)工作人员和40余家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共200余人进行培训。加强统筹调度、现场督导,实现村庄规划进度定期通报。开展合村并居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9月底前完成村庄布局概念规划编制,累计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的35%。
(杨斌)
相关知识
西湖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福建省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花落安溪
江苏建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
青平:用“服务活水”催开现代农业之花
现代农业
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开启“花”样幸福人生
聚焦现代农业,第三届武汉大学生“英雄杯”专项复赛举办
水肥一体化技术:现代农业的高效解决方案
北京市昌平区“一花三果”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水肥一体与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ppt
网址: 现代农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5604.html
上一篇: 南通绿泽景观园艺有限公司 |
下一篇: 紫花满天星 山东萼距花批发 萼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