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江苏镇江: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最美乡愁

江苏镇江: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最美乡愁

近日,江苏省镇江市全面实施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工作。镇江市住建部门制作统一式样的传统村落保护标识牌,由传统村落徽志、主题词、村落名称、二维码(国家级传统村落)、监制单位、公布日期等6部分组成,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村落的历史沿革、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信息。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优秀基因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近年来,镇江市住建局坚持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作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累计创成国家级传统村落10个,位列全省前三,创成省级传统村落37个,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了留住根脉,记住乡愁,各地大胆积极探索,努力寻找一条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

建立古村保护档案

目前全省共79个村庄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镇江市共有10个村庄入选,位列全省前三,占全省总数的12.66%;全省共502个省级传统村落,镇江市37个村落入选,占全省总数的7.37%。总体上看,镇江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省级传统村落句容市华阳街道下甸村山芋地

全市多数传统村落保存完好、村落稳定。水村相依、山坞延伸、背山面水的格局特征清晰可辨,传统风貌和布局肌理保护较好,村落内部历史街巷、历史水系保存完整,对古树、古桥、牌坊、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系统全面,未更改行政区划或村落名称,村落均制定村民公约并在村庄显著位置进行传统村落挂牌。

镇江市中国传统村落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如华山村的华山畿传说、九里村的季子庙会、儒里村的东乡羊肉与朱氏祭祀、宝堰村的红色文化与宝堰干拌面、黄墟村的宗族文化等。

镇江市开展全域范围传统村落资源现状普查,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和完善传统村落档案,对各传统村落的古建筑、古树、古井、古木、古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庙会、诗歌、传说、花灯等逐一统计,形成一套40余万字、2500多幅照片的电子档案。

活化提升古村新貌

镇江市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分别邀请专业单位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划分出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域,确保传统村落和整体风貌的安全、完整和协调。

中国传统村落丹阳市开发区张巷村

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历史遗迹、文化遗存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整治村庄环境。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进一步发掘传统民宿风情、传统工艺等,努力培育与当地传统文化相适应的精品业态。充分依托古村落区域的传统节日和地方特色节庆日、庙会日,深入开展群众性民间艺术、民俗表演和特色文体等活动,如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的季子庙会、镇江经开区姚桥镇华山村的华山庙会等,保护和传承优秀民间民俗文化。优先推荐传统村落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已有16个传统村落建成特色田园乡村。

丹阳市曲阿街道祈钦村旧宅修缮后实景

作为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祈钦村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特色田园建设有机结合。修缮传统建筑陈家祠堂,保留原乡记忆,为村庄特色发展和保护提供物质载体;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建筑,改造为“樱茗舍”,为村庄产业发展提供轻食餐饮服务和网络直播服务;广泛收集竹篱笆、青砖矮墙、瓦片瓦罐、旧农具、老物件等用于村庄环境装饰,形成丰富多样的乡土景观,融入乡愁记忆;在村庄东入口利用乡土材料、景观石块、瓦罐、特色樱花、景观亭等打造景观节点,体现村庄与自然融合的田园诗意景观。

举办丹阳市首届樱花节

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主要种植樱花、海棠、香橼、栾树、八爪槭等;特色茶叶产业,村中已形成独特的“畔塘红”茶叶品牌,同时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类采茶体验活动;花卉主题农业旅游,围绕“花卉+康养”“花卉+美食”“花卉+民宿”“花卉+体育”四个维度建设花卉主题引领的乡村休闲旅游区,成功举办“丹阳市樱花节”。

将村内闲置空地改造为林下儿童乐园

大力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对村落内杂乱水塘进行整治、净化,加设景观亭、景观标志点、亲水平台等设施,打造“樱花潭”乡村樱花景观打卡地。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建筑和公共活动空间,增设游乐设施和休闲设施,将村内闲置空地改造为林下儿童乐园,极大丰富了村民日常休闲娱乐。

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镇江市传统村落基本实现了合理利用、有序展开。其中,丹阳市传统村落更为集聚,现有5处中国传统村落,13处省级传统村落;现存121处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4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项,市级24项,具备连片保护、发展基础。

结合东区大量集聚的齐梁时代遗址和宗族聚落,以及西区自元代起开展的万亩农田变良田,丹阳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形成“一簇一带,东西联动、村景共建、古迹协同”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发展格局,打造乡风浓郁、景观自然、深蕴人文、衔接流畅的历史文化景观长廊。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景美丹东传统村落簇群”采用“村庄—景区—古迹”三者联动的发展模式,结合齐梁文化景区、南朝帝陵石刻群、水晶山景区、七峰山景区,将传统村落与景区、文物古迹相连,突出“齐梁故里,文物之邦”的主题,探寻帝王后裔的世家底蕴和故里风采,理解宗族礼仪制度下的传统村落营建智慧,感受山水胜景与历史文化的相融共生。

中国传统村落丹阳市延陵镇柳茹村

“镜彩丹西传统村落轴带”采用“村庄—农业—党建”三者融合的发展方式,将传统村落融入丹阳西南部大美乡野地区,将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农文旅产业发展、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以九里季子风景区和柳茹历史文化名村为核心,结合庄湖湿地、曲阿茶园、万新农庄、香海琴枫等农业生态资源,以及许杏虎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为发展乡村旅游和打造文旅产业品牌奠定基础。(仲涛 方良龙)

相关知识

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塑“形”又要铸“魂”
让城镇化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
文化产业:为振兴路上的乡村留住乡愁
全球滨海论坛 | 江苏“最美生态保护修复”花落九家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感知信息链构建及发展研究
南方地区传统村落形态及景观对水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期待更多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
【文化评析】期待更多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
生态设计理念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荟萃园艺、留住乡愁——探秘北京世园会中华园艺展示区

网址: 江苏镇江: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最美乡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5635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非遗薪火传千年,科技创新绘未来—
下一篇: 丽江世界遗产日:激发全民保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