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0月的最后一天,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喉科公众号上,一篇“酝酿”近一年的文章——《福州一周花粉监测报告》横空出世。报告显示了今年6月8日至10月30日的花粉浓度曲线变化图,并提示了当周的致敏花粉,以及下周的花粉浓度情况。
这是福建省内首次发布的花粉监测报告,并且出自一群医生之手。
爱上“拈花惹草” 帮助更多过敏人群
花粉监测研究的牵头人是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省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婷。说起爱上“拈花惹草”背后的原因,陈婷笑称,除了因为接诊过不少过敏患者外,还和自己亲友的患病经历有关。
陈婷主任在为患者看诊治疗
陈婷在美国的博导是个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每到四月当地樱花盛开,导师就会因花粉过敏而鼻塞、呼吸困难,满脸红肿,睁不开眼。后来一到4月樱花季,他就请休假离开,避开过敏原,至此他的过敏症状好转了许多。
真正让陈婷下决心做花粉监测研究,源于过敏性哮喘一向控制良好的儿子,在一天深夜突然喘不过气,呼吸困难。“好在我有医学背景,知道是哮喘急性发作,及时帮他用药控制。第二天出门时,我发现家门口的木棉树开花扬絮了,我明白了他突发哮喘的原因。”
陈婷心想,有经济条件的过敏患者可以像候鸟一样“迁徙”,有医学背景的父母可以及时救治突发过敏疾病的孩子,但生活中还有更多过敏人群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如何才能揪出引发过敏的花粉元凶,或者提前预知花粉的威胁?
于是,陈婷带领团队与福建省农科院展开协作,从一年前开始了关于福州地区花粉情况分析的课题研究。
监测数据指导医生诊断
在省立医院一栋建筑的5层平台上,记者见到了一台国际先进的花粉撞击采集装置。在风力的作用下,它正不断收集着空气中的花粉颗粒。
每周,陈婷团队的学生岳鑫都会收集一次花粉样本,进行染色、计数和品种鉴定,随后绘制出每周花粉品种分布的动态曲线图。
陈婷团队的岳鑫在做花粉鉴定
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却对临床指导医生诊断、患者主动防范过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人都知道花粉容易导致气道过敏,但多数情况下,漂亮的鲜花并不是引起过敏的“主谋”,反倒是平平无奇的树、草花粉危害更大。它们不仅出现在春天,也出现在秋天,这打破了“春季才是花粉过敏高发季”的传统观念。
“现在有了监测数据,我们发现福州城区在九、十月间,各种草类植物花粉数量突然出现了一个高峰。相应地,这段时间我接诊的过敏患者也较前几个月增长20%-30%。”陈婷说,“这很好地解释了此前一直困扰的问题:为何许多尘螨过敏控制很好的患者,在那段时间又莫名出现过敏,而他们的尘螨过敏检测是阴性。原因就在于身边隐匿的过敏原——草树类花粉,这些患者其实是多重过敏。所以花粉监测对医生的诊断、治疗帮助非常大。”
获益的还有众多过敏患者。由于避免过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于避开过敏原,因此,有了监测报告,区域范围内的过敏人群就可以在花粉季减少外出、开窗,或在外出时佩戴防风眼镜、口罩,通过自我预防减少对花粉的接触,从而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和医疗费用的支出。
陈婷主任在为患者看诊治疗
将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花粉图谱、试剂品种
不仅如此,开展花粉监测还有一个重要意义——指导过敏原检测试剂的种类。
临床上判断某种花粉是否致敏,需要通过试剂做过敏原检测。植物的分布存在明显地域性,南方植物品种较北方更多、更复杂。因此,花粉过敏的检测试剂理论上要根据南北方植物品种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全国开展花粉监测的医院仅五六家,以北京协和医院做得最好,它们制作了适用于北方的花粉品种鉴定图谱,因此,制药企业也根据这份图谱定制花粉过敏原检测试剂。
“这些花粉过敏原检测试剂中,有很多植物品种在南方并不多见。患者花了高昂的检测费用做完整套检测,依然查不出花粉过敏原的情况十分常见。”陈婷说,“所以,我们接下来首先要完成的是制作本地植物的花粉鉴定图谱,从而让厂家生产更有针对性的检测试剂。”
不过,花粉品种鉴定并非易事。显微镜下,许多小小的花粉颗粒相差并不明显,这给鉴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不少南方品种的花粉鉴定不仅需要借助网络查找,甚至需要通过DNA鉴定,直至目前,团队鉴定出的南方常见花粉品种也只有十几个属。
显微镜下的花粉
“花粉的监测、鉴定需要长期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是一个需要以年为单位进行采集的工作,并且要综合不同年份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陈婷说。
即便如此,陈婷依然感到这项研究蕴含的意义。花粉过敏影响的是区域性的全社会人群,情况严重时它甚至会带来聚集出现的“雷暴哮喘”。
因此,陈婷希望未来能连同更多机构,设置覆盖面更广的花粉采集点,收集更为完善的本地花粉监测基础数据,再结合医保、气象大数据,运用人工智能分析,构建一套可以提前预测花粉品种、浓度以及花粉过敏患病概率的预报系统。
通过科研更广泛而主动地防范疾病
随着对过敏研究的不断深入,陈婷愈发感到这一领域的复杂和深奥:现在的疾病谱,正从感染性疾病向过敏这类免疫性疾病转变,它涉及全身多个系统,不同患者会表现出不同部位的过敏症状,哮喘、鼻炎、结膜炎、腺样体肥大、皮炎、荨麻疹、腹痛、腹泻……严重者甚至死亡。
这些疾病背后的“元凶”都可能是过敏。倘若过敏的原因没有找到,没能控制,而仅是单纯对症治疗,那么,过敏还会不断复发,甚至加重。
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过敏团队
为此,去年,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还牵头中心实验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科、皮肤科、消化科、药剂科、风湿免疫科,成立省立医院过敏疾病诊疗中心,通过多科室联合协作,多种药物、检测、治疗手段的联合运用,共同诊治过敏疾病。
在陈婷看来,身为一名医生,除了在临床中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外,科研同样是一个斩杀病魔的利器,运用研究成果更广泛而主动地服务民众,做好疾病早期预防,比单纯地在医院坐诊,等待患者上门意义更大。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
相关知识
春季花粉过敏患者增多,医生提醒:春暖花开,少“拈花惹草”
.老婆皮肤过敏,可是她非要我送她鲜花,请问医生可以吗?
首次!成都发布公园城市花粉指数
武汉协和医院质子治疗临床研究中期成果发布
春秋季厦门花粉症高发 清明踏青过敏人群别“拈花惹草”
皮肤对花草过敏怎么办?
过敏性划痕症荨麻疹检测的过敏原是七种花粉过敏,还有...
清明小长假,过敏体质人群不要轻易“拈花惹草”
春季赏花欢心更要防花粉过敏 医生给出应对花粉过敏防治办法
奥马珠单抗治疗多种食物过敏患者的临床研究
网址: 福建首次发布!省立医院医生做起“拈花惹草”的研究,成果将惠及过敏患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58007.html
上一篇: 又望风而泪流、闻花而鼻痒了?来, |
下一篇: 公选课(过敏性疾病)试题.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