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薛勇彪小组,对包括泛素蛋白降解和液泡分拣途径等快速和有效的蛋白水解途径,在植物自交不亲和性信号应答途径中的作用作了详尽的综述并提出了新的模式假说,该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Annual Reviews of Plant Biology上。
在以茄科植物为代表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中,发现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位点-S-位点编码两类不同的基因分别控制花柱和花粉自交不亲和性的表达。早期研究发现雌蕊分泌的S-核酸酶作为细胞毒素降解自花花粉管的RNA从而抑制花粉管生长,但是这种特异性降解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薛勇彪首先在金鱼草中克隆了一个新的自交不亲和性位点-S-位点编码基因,该基因是SLF家族的第一个成员-AhSLF-S2,并证明它控制了花粉自交不亲和性的表达。F-box基因被广泛地证明为泛素蛋白降解系统中,泛素蛋白连接酶复合体SCF E3结合特异性底物的受体。最近,薛勇彪小组利用AhSLF-S2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在花粉cDNA库中钓获一个SCF复合体中Skp1-like蛋白-AhSSK1。他们发现AhSLF-S2定位于并且它编码的蛋白质通过形成一个SCF复合体与S-核酸酶发生作用,并进一步证明泛素/26S蛋白小体介到的蛋白质降解途径特异性的参与了金鱼草的亲和反应。他们提出了花粉S-位点编码基因的产物SLF可能参与SCF复合体和靶向S-核酸酶并将其降解的自交不亲和反应模型。
目前关于S-核酸酶的自交不亲和性有不同的假说模型,但是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对S-核酸酶的约束上。诸如:S-核酸酶被空间区域化还是被泛素化降解?或者两者共存?如果是平行进行,那么,自花的S-核酸酶和异花的S-核酸酶参与的细胞通路又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还是它们进入花粉管后,后期的亚细胞的分拣上不同?抑或,S-核酸酶泛素化作用对亚细胞的分拣有一定的作用?薛勇彪研究员实验室利用免疫电镜研究AhSLF-S2在自交不亲和型金鱼草花粉和花粉管的亚细胞定位,发现AhSLF-S2定位于内膜系统。因此他们进一步提出了一个S-核酸酶分拣模型来解释该花粉特征的特异性:S-核酸酶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自花或异花的花粉管,S-核酸酶在相容的花粉管中,在早期的内涵体中被SCFCLF泛素化降解并被征募到类空泡结构;而在自花花粉管中,S-核酸酶被一未知机制释放到细胞质中,产生细胞毒素效应从而抑制自花花粉管的生长。这一模型的提出为深入研究显花植物的自交不亲和反应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也将为研究蛋白降解途径参与细胞信号转导提供新的范例。
相关知识
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柴继杰研究组发文揭示十字花科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分子机制
神秘的自交不亲和性——植物如何防止“近亲婚配”
遗传发育所等揭示被子植物自交不亲和性起源、丢失和重获的高度动态进化机制
植物抗病基因结构特点、遗传机理及进化
【植物科学最前沿】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院士团队发表打破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状的综述文章
灯盏花自交不亲和性S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研究人员在花粉管导向研究中取得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在菊花自交不亲和方面取得新进展
植物抗病基因结特点、遗传机理及进化.ppt
网址: 遗传发育所在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研究中提出新假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62766.html
上一篇: 涂洪涛 桃园主要害虫——食心虫的 |
下一篇: 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姜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