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菊花的花期控制和养护
国庆节菊花的花期控制和养护
今年是国庆70周年,届时摆放的时令花卉很多,可菊花是咱们国家的名花,在大环境的布展上,也应占有一席之地,怎么样让菊花如期开放,是我们养菊人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在我们开封当地,菊花的自然花期是10月底11月初,和国庆节相差将近1个月的时间,如果让其自然生长,除了部分国庆小菊能够开放,绝大部分小菊花和大菊花离开花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为保证开花效果,十月国庆节开花的菊花,要及早着手,从小苗开始,注意菊花的生长周期,不仅花期需要控制,花的质量也要引起高度重视,而这不可避免牵涉到肥水管理,下面根据以往花期控制和菊花养护方面的经验,加以总结,具体如下:
1.菊苗的准备:
在我们开封,一般情况下4月20号左右开始进行嫁接多头菊花嫁接生产,5月份开始多头扦插,6月份进行独头扦插。具体开始生产时间,既和菊花的生长周期相关,也和当时菊花所处的环境温度相关,想要菊花国庆节开放,按道理应该把所有相关事宜后延一个月即可。但3月20号左右外界气温还不稳定,贸然进行菊花生产,会有很多不可控的环境因素出现,对于嫁接多头,青蒿生长规格要能达到,菊花生长也要达标,这就要求提前做好准备,青蒿入盆,在塑料棚里越冬,嫁接后也要有保护措施才行。至于扦插多头独头,温度已经稳定,只要不遭遇极端天气,环境因素不必过多考虑。
2.营养生长期的养护
菊花的养护管理是阶段性的,前期要求见干见湿,干透浇透,目的在于培养菊花的根系,让根自己有找水找肥能力。具体做的关键环节是上盆时先上小盆,盆土不上满,能盖住根系既可,这样能达到扣水扣肥的目的;再倒大盆时,同样不一次上满土,而是盖住土团就行,目的和上边一致。等到盆内布满根系后,再进行覆土,这样分步骤有序把控,重点在于培养健康根系,捎带也解决了脚叶脱落问题。
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是,在倒盆前一天,注意浇透水,以防散团;在覆土前几天,视天气情况注意控水,防止水大损根。
3.花期控制
花期控制的过程,就是人为模仿自然的过程。菊花的花期控制周期较长,一般提前2个月进行。要求黑暗时间在13个小时之上,有些晚花品种要求黑暗时间更高,甚至达15小时之上。
菊花的花期控制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光照。温度不能过低过高,温度过高菊花容易柳叶,花开不大。而这批菊花在处理初期时刚好处于一年中的高温期,在处理过程中肯定要考虑降温问题。考虑到生产成本,对温度的控制我们采用的是简易措施,一端安装水帘儿,另一端安装排气扇,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保持通风和湿度。对于遮光,我们采用的是黑白膜覆盖,使处理菊花的棚内伸手不见五指,模仿菊花花芽分化生境,使菊花的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达到人为控制花期的目的。
为了处理效果更好,我们在外界有足够光照时下午5点进行遮光,一旦天完全黑透,可以揭开棚膜,让菊花充分享受通风雨露,次日天亮前再把棚膜盖上,继续使用水帘排气扇,使菊花能够舒适孕育。
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处理工作一旦开始,就必须保持,无论是刮风下雨,任何情况都不能中断,否则前功尽弃。
4.生殖生长期的养护
菊花是头状花序,每个花瓣即是一朵花,陆续开来花开硕大。这意味着一旦进入生殖生长期,所需的肥水量随之增大,在施肥过程中,对于菊花施肥的量必须注意,切记不能急功近利,要薄肥勤施,贸然的一次大水大肥,可以把原来的付出前功尽弃。
菊花生殖生长期施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菊花开到理想状态,不仅在肥量上有所把握,在肥料营养结构的配比上,也要多加注意。如果原来是以复合肥为主,在菊花现蕾后,就要侧重于追施沤透的人粪尿加上硫酸亚铁水溶液,之所以加硫酸亚铁,目的在于中和人粪尿的盐分;追施有机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菊花营养均衡,另一方面是改善菊花盆土的团粒结构,更有利于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5.病虫害防治
菊花是多年生草花,如果在一个圃地连续生产,病虫害会逐年累积,如果在生产初期不做好防治工作,一旦大面积爆发,就会不可收拾。养好,充分利用菊花的自保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药物辅助防治,不仅菊苗期要进行认真管理,就是盆土也要精心配制。
菊花常见的虫害有食心虫、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可以用阿维菌素、吡虫啉、杀螨剂配水喷洒,也可以用天敌对虫口密度加以控制。
菊花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可以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石硫合剂水溶液喷洒防治。
总之,菊花在一个生命周期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特别是国庆节菊花的花期控制和养护,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环环相连不可中断。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只有各个环节做到位,才能养出精品好花。
相关知识
国庆节菊花的花期控制和养护
菊花花期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花期】六种常见花卉花期控制方法
立冬前后温度控制好菊花花期长
利用小气候控制菊花花期
如何正确控制菊花的花期
花期
花期控制
菊花的花期调控方法,四季有花赏!
花卉花期你说了算!六大花卉花期调控秘诀!
网址: 国庆节菊花的花期控制和养护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