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3页
“当时我挺受打击的,总觉得不应该啊,我这么小心仔细地看护它,怎么反倒把它养死了?”带着这个疑问,江成辉开始恶补多肉植物的相关知识,除了请教身边的植物种植爱好者,他还从网络和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多肉植物的相关资料。后来他才知道,翡翠珠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怕积水,适宜在疏松透气、排水顺畅的沙质土壤上栽培,而正是自己持续一个月天天浇水把它给“淹死”了!
兴趣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关上。从第一盆到第十盆,再到满满两个花架,直至家里的整个阳台……江成辉逐渐成为多肉植物的“搬运工”。“买的次数越来越多,到后面我再去逛花市,在很多花店甚至可以‘刷脸’得优惠了。”江成辉说,即便家里已经放不下更多的多肉了,他也没有停止继续到花市“淘宝”的脚步。
“后来,我开始陆陆续续把多肉植物搬到学校,办公桌、窗台、教室……我们学校几乎随处可见好看的多肉。”在江成辉的感染带动下,身边不少同事也喜欢上了多肉种植,更让他欣喜的是,这也激发了学生们对植物栽种、养护的浓厚兴趣。
为什么不把兴趣爱好与本职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做点实事呢?有了这个想法,江成辉立即付诸实施。去年秋季学期,在成华小学的大力支持下,江成辉牵头在学校开设了科学教育的特色拓展课《多肉植物园艺课程》。今年春季学期伊始,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又开辟了场地、购置了花架,由江成辉主导打造了可供观赏和实践教学的“多肉长廊”。
“自从这条长廊打造出来后,课间休息时来这儿拍照的老师和观赏的学生络绎不绝。”江成辉说,上园艺课时,他还会把自己购买的一些多肉植物作为给表现优异学生的奖励。让他高兴的是,自打园艺课开设以来,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日益高涨,上课都非常专注。
“接下来,我准备在蕨类植物种植教学和自然笔记撰写方面做些新的探索。”说话间,江成辉翻开他手边的两本自然笔记,里面惟妙惟肖地描画了各类植物的外观,并记录了其生长习性、培植要点等。目前,江成辉已经准备了800份干花书签的材料,计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把这些材料一一制作成自然笔记书签,作为赠送给每位学生的一份特殊的科学课礼物。
“我们志愿者都很有干劲,大家都愿做‘护花使者’”
爬藤的月季、层层叠叠的绣球、色彩清丽的蜀葵……走进双水碾街道升仙湖社区红花堰小区,一处用铁艺栅栏、休闲桌椅和藤蔓植物组合而成的“共享花房”,是居民赏花休闲、歇脚唠嗑的好去处。“经营”共享花房的志愿者邓中清原本只是一名喜欢园艺的普通居民,如今她已经成为小区的“护花使者”之一,为了让绿色家园能够展现最好的面貌,她和其他“护花使者”们一起无私奉献着。
拾捡落叶、浇水、修剪、松土……早上7点过,邓中清就开始了一天的“巡场”工作,义务维护小区的各个花卉植物景观。从共享花房开始,到每一个转角地带的微绿地、微花园,再走到小区大门外的公共绿地空间,一趟下来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虽然脸上沁出汗水,鞋底沾满泥土,邓中清的脸上却满是轻松愉悦。
“我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这几年小区的变化太大了!”邓中清一边忙碌一边介绍道,红花堰小区曾经是一个老旧小区,近年来通过路面硬化、楼道亮化、空间规划等改造,小区“颜值”大增,焕发出新的活力。尤其是去年4月以来,社区利用单元楼栋外侧、小区闲置区域规划景观微绿地,并且鼓励居民在阳台上栽种花草。
“以前我们没有什么活动空间,更不要说有单独的地方来种花种草了。”邓中清说,小区“变身”后,居民和规划师团队一起动手参与后续景观的打造和管护,园艺景观走进了大家的生活,让“家”的味道更浓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逐渐从陌生到熟悉,邻里关系也越来越亲近。“我们志愿者现在都很有干劲,大家都是小区居民,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小区的美好环境。”
一年来,一场关于幸福底色的“扮靓记”持续在小区上演,园林景观既给居民的小家增加了幸福感,让小区多了一份心旷神怡,也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美好。现在,从邻近的高架桥开车经过,可以看到红花堰小区居民楼顶和阳台上三角梅、月季、万年青等植物充满勃勃生机的色彩,令人心情愉悦。
2024成都世园会在“家门口”举办,热爱园艺的邓中清非常兴奋:“我要抽个时间去现场逛一逛,认识一下新的花卉品种,了解别人的盆景技艺。我还计划顺便挑选一些花草买回来,种到阳台上、共享花房和小花园里,让‘大家’和‘小家’都更美!” 胡园春 王雅妮 李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