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两大岭南名园合作办展,跨越莞穗只为溯源岭南画派

两大岭南名园合作办展,跨越莞穗只为溯源岭南画派

11月28日,“博学东莞”重磅原创展览“双城记——岭南画派溯源研究展”在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综合展厅开幕。

展览集中展示博物馆藏居巢、居廉(下称“二居”)精作,展出岭南画派作品、手稿、画具等93件。展品以东莞可园、广州十香园与“二居”书画艺术发展历程的关联为线索,彰显在可园孕育的“居派”画风与岭南画派的传承关系,以及可园、十香园对岭南画派的深刻影响。

特别的是,本次展览由可园博物馆、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广州十香园纪念馆联合主办。东莞可园作为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广州十香园作为岭南画派摇篮,岭南画派先师“二居”的绘画艺术在此生发、成熟、传扬。

可园博物馆表示,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5年2月28日,欢迎广大市民、观众走进展览,穿越百年光景,以名园风雅丹青,溯源岭南文脉。

“二居”花卉白描课稿、居巢绘画工具首次亮相

展览分为“艺韵名园”“艺传丹青”“艺耀岭南”三部分,全面展示“二居”艺术历程、风格、美术教育领域的探索与传承。

展览展出了多幅颇受市民欢迎的可园馆藏精品——居巢花卉图扇面、居廉牡丹蜂蝶寿石图、居廉十香图册页、居廉花鸟图四屏、居廉十二花神图册页……市民可以一睹“二居”真迹,在小巧玲珑中窥见画家的丰富内蕴和情思。

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刘志辉表示,本次展览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广州十香园纪念馆也是首次将文物外借展出。这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定睛细看,展览展出的居巢居廉花卉白描课稿上满是细节。在十香园,居廉采取私塾式美术教育方式,在课稿上清晰标明使用颜色,花瓣运用撞水撞粉法的区域,叶子的新老向背,让学生临摹,熟悉老师的线条、颜色和构图,最后才教写生和创作。

刘志辉介绍,“丹青”杉木制画箱上装有四个提手,顶部的两个提手在多次使用后更为光滑,这是居巢等人重视写生频繁使用留下的痕迹。

展览还展出了居巢曾使用过的一套绘画工具——楠木制文具箱、调色瓷杯、国瓷调色杵、玻璃磨研柱、青花研钵、矿物质颜料瓶、白釉青边调色瓷杯、宣纸包裹颜料、狼毫笔、青花白釉印泥盒、矿物质颜料,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画作背后的绘画工具,走近“撞水撞粉”技法。

展览中还藏着不少巧思,展示了“二居”在可园和十香园的朋友圈、弟子圈以及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兼顾学术性、可读性与趣味性。

通过展陈设计,展览引发观众体会“二居”貌与古离、神与古合的艺术魅力,了解晚清至民国时期岭南文人画家的艺术氛围。

“博学东莞·可园号”“可园·城市空间”创意来袭

可园博物馆表示,展览依托两座岭南名园,讲述“二居”故事,由园及人、由人见画、由画见精神,力求让观众了解更为立体、更为生动的“二居”;匠心呈现“二居”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乃至岭南画派源起的突出影响,展示开放革新、博采众长的岭南文化特质;通过可园与十香园的合作,推动东莞、广州两地文旅融合交流,实现岭南名园之间优势互补,以高品质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赋能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从时间脉络来看,当年,可园主人张敬修邀请“二居”客居可园多年,可园优美的环境、富饶的风物为“二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绘画素材,“二居”与张氏家族绵延了三代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可园成为“二居”创作生涯的巅峰期,以“二居”、可园张氏为中心形成的粤中文人雅集圈对“二居”艺术风格产生深远影响。从艺术视野来看,“二居”以写生、写实为旨趣,创造性地将“撞水撞粉”技法发扬光大,以大量的乡土物产入画,灵动地展示岭南大地上蓬勃的生命活力,其绘画清新明丽,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居派”风貌,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程式,创造了岭南风格的新派画风。

张敬修去世后,“二居”回到广州十香园,居廉开馆授徒,桃李满门,开创近代广东美术教育的先河,其倡导写生的创作方法以及娴熟的“撞水撞粉”技法,启导了以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画家的创作,后者创立岭南画派,在继承和发展“二居”艺术思想的同时,也将其艺术思想传播到更广泛的领域,焕发近百年来岭南美术新面貌,使近代中国绘画呈现出新的生机。

为更好打造岭南文化策源地IP,本次展览深度联合东莞巴士有限公司打造三条线路“博学东莞·可园号”,让公共巴士“流动博物馆”穿行于城市乡镇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强力度把岭南文化传播至城市、乡村。

同时,展览还将探索打造“可园・城市空间”,在商圈、交通枢纽、学校等人流密集的候车亭打造“微型展览”,延伸“可园·城市空间”文化影响力。

此外,展览推出博物馆H5电子读物“双城记·岭南风物图录”,紧跟“短平快”掌上阅读方式,以接地气、有趣味的新方式丰富展览的阅读性

展览期间,博物馆还将开展分众式社教活动,面向成年观众举办专题学术讲座,深入解读“二居”与岭南画派的关系;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出彩岭南”系列活动,从居廉亲手制作颜料的史实故事出发,亲手制作植物颜料,通过园林寻花、萃取定型等,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绘画艺术的种子;面向古琴爱好者举办“从绿绮楼到啸月琴馆”古琴雅集博物馆之夜,以张敬修和居廉皆爱琴藏琴的传世佳话切入,邀请大湾区古琴艺术家现场表演,重现可园文人雅集胜地场景,延续可园琴缘。

采写:南方+记者 马新杰

摄影:李家威

通讯员:东莞市可园博物馆

【作者】 马新杰;李家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知识

岭南名园清晖园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岭南花乡话盆景
2023广州文化馆岭南盆景艺术特展(时间+地点+门票)
岭南园林花卉岭南园林的分类
免费观展!广州荔湾“岭南名家 花地雅集”美术作品邀请展开幕
岭南盆景京城竞艺,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插花艺术】岭南插花艺术的神韵之美
“千年花埭花犹盛”——岭南盆景艺术
没有大胆的突破或许就没有“岭南盆景”的诞生
“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

网址: 两大岭南名园合作办展,跨越莞穗只为溯源岭南画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7179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5种花危害大,花旺人不旺,房间里
下一篇: 龙游玳玳花果有了科技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