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活动在方塔园举办 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金旻矣)七夕前夕,亲手做一盏压花宫灯。昨天下午,“花灯弄影,雅韵流光——创意压花花灯制作” 园艺大讲堂活动在上海方塔园举办,公开招募的20名市民参加了活动。
图说:老师正在授课
昨天的参加者中,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66岁。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副教授,高级插花花艺师、国际压花协会中国区讲师朱红霞介绍了七夕节(乞巧节)和压花宫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接着进行压花技艺的示范并讲解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让大家迅速掌握压花技艺,并鼓励和提倡大家自己创作。大家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审美和技艺完成了一个“个性”花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图说:压花艺术
压花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植物材料经脱水、保色、压制和干燥等科学处理而成平面花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通过压制、干燥后可以作为压花材料,用于艺术创作。压花艺术是利用压花为创作的基本材料,依其材质、形态和色彩设计制作成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植物制品的一门艺术。
图说:成品彩灯
花灯又叫“彩灯”,相传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创意压花花灯制作共分为五个步骤,一是安装包括灯架、吊坠、灯饰和开关的固定成形,二是六角花灯六个灯面的压花构图设计和排版,三是在灯面上覆盖冷裱膜,四是压花灯面的安装,五是花灯提手安装。每个步骤都考验着手工技艺和艺术感,特别是灯面的排版设计,各式花瓣、叶材、蝴蝶以及其他饰品要在一个长方形的灯面上排出自然界繁花盛开的样子,场景感和艺术感兼而有之。
【相关链接】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我国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七夕最初源于古代的星祭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夜。
七夕节俗的丰富和圆满在六朝时期,汉魏以后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人们在七夕节吃巧果、巧芽面等食品,并进行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曝书、晒衣等一系列乞巧活动。
编辑:金旻矣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