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有多种,有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嗜水气单胞菌(A.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等,报道最多的是嗜水气单胞菌。
鲁氏耶尔森氏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以下,气单胞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低水温时多由鲁氏耶尔森氏菌引起,高水温时多由气单胞菌引起。
气单胞菌感染水产养殖动物的途经为肠道、伤口、鳃等。
致病条件:
病原体致病取决于病原体、宿主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为条件致病菌,其的致病条件如下:
①寄生虫病为原发,细菌性败血症为继发。
无论是池塘养殖还是水库、湖泊等大水面养殖,花白鲢的寄生虫病如指环虫、锚头鳋、中华鳋及车轮虫病等均为常见,寄生虫的寄生不仅使花白鲢的抗病力下降,更为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打开了入侵之门,如气候、水质条件适宜致病菌的繁殖,从而使该病得以暴发。
②水质与底质不良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与反复。
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为淡水养殖环境下自然存在的菌群。养殖水体有机质(残饵、粪便等)过多,以及底泥过深,这为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提供了增殖的物质基础,当水温等环境条件适宜时就会大量增殖,从而极大的增加了致病菌感染养殖鱼类的机率。如从嗜水气单胞菌为原发感染的角度看,水质不良会直接导致其大量增殖,从而使养殖鱼类感染而致病。大量的事实表明,发生细菌性败血症的养殖水体的氨氮、亚硝酸态氮检测结果均过高。
③拉网(如捕热水鱼)、转运等引发鱼类损伤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
机械损伤的致病机理大致上与寄生虫寄生差不多,主要是为致病菌提供入侵门户。
主要症状:
鲢、鳙鱼的主要症状以体表出血、充血为特征(图1),尤其是在体表两侧、头部(图2)、鳃盖(图3)、下颌(图4)、口腔(图5)、鳍基、尾柄、眼眶等部位出现,有的还可见突眼和鳃丝贫血;内脏也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充血,有的肠道肿胀、充气。有时也表现为无症状的特点(通常为嗜水气单胞菌的强毒株急性感染所致)。
图1、白鲢体表出血
图2、花鲢头部充血
图3、花鲢鳃盖与下颌部充血
图4、下颌与鳃盖充血。图5、口腔充血
流行情况:
该病从鱼种到成鱼都可患病,流行季节长,从2月到11月,水温9~30℃之间流行,以28℃左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防治该病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不同的杀虫药物,根据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杀菌药物或水质改良剂,特别情况下可使用粉状料拌饵投喂的方法。
特别提示:
①用药期间最好是连续三天晴好天气;
②治疗暴发性出血病期间严禁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严禁施肥(尤其是施用有机肥粪肥及氮肥),严禁对池水进行大排大灌;
③数次用药未治愈或死亡量过大或水质过肥时应首先使用改良水质后再行用药;
④治疗因环境突变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时,不得使用杀虫、杀菌药物,可使用氧化类或非氧化类及微生态制剂、磷肥等改良与调节水质;
⑤预防拉网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时,可在拉网前全池泼洒抗应激药物。
相关知识
花白鲢败血症如何防治?
鲢鳙鱼败血症(花白鲢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控方法
涨知识:鳜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的区别与防治
黑鱼常见细菌性鱼病的防治方法
花白鲢可以用来净化水质?花白鲢食性特点您了解吗?
鲢鱼
【养殖天地】花白鲢出血病介绍及常用防治药物解答
养殖花白鲢技术?花白鲢肥水专用化肥?你用对了吗
春季淡水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桂花鱼细菌性疾病防治
网址: 花白鲢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73571.html
上一篇: 百合灰霉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方法 |
下一篇: 科学防治花白鲢细菌性败血症 |